2020年河南省开封市县实验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河南省开封市县实验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
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 + 2H+ = H2O + CO2↑
B. 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 + SO42- = BaSO4↓
D. 将氢氧化铁放入盐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
参考答案:
D
A.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碳酸钙难溶,不拆开写,A错误;
B. 稀H2SO4与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生成三价铁,B错误;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C错误;
D. 将氢氧化铁放入盐酸中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铁是难溶物,不拆开写,D正确。
2. 氮化铝(AlN)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的合成反应为:Al2O3 + N2 +3C = 2AlN +3C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A.Al2O3B.N2 C.C
D.Al2O3和C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粒子中,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Cl- B.F- C.NH3 D.NH4+
参考答案:
B
略
4.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N N B.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C.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D.乙烷的结构式:CH3CH3
参考答案:
C
略
5.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碳酸钙分解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锌放入稀硫酸中 D.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钡晶体混合
参考答案:
AD
略
6. 关于分散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l(OH)3胶体和AlCl3溶液都能通过滤纸
B.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句俗语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D. 在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参考答案:
C
【分析】
A. 胶体和溶液中的微粒直径小于滤纸空隙。
B. 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产生聚沉。
C. 溶液和胶体都是电中性,但胶粒带电。
D. 依据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在水中发生水解。
【详解】A. Al(OH)3胶体和AlCl3溶液都能通过滤纸,A正确。
B.卤水是电解质溶液,能让豆浆胶体产生聚沉得到豆腐,B正确。
C.溶液和胶体都是电中性,但胶粒带电,C错误。
D.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在沸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和氯化氢,该反应可用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D正确。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胶体的性质。
需注意胶粒带电,但胶体是电中性。
胶体和溶液中的微粒都能通过滤纸。
7. 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C.管中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
D.根据管右端棉球颜色的变化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参考答案:
A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氯气性质活泼,易与活泼金属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Cl,火焰呈黄色,氯气易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
解答:解:A.钠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故A错误;
B.氯气性质活泼,易与活泼金属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Cl,反应时有大量白烟,白烟是氯化钠晶体,故B正确;
C.NaOH与氯气反应,可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故C正确;
D.氯气有强氧化性,能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当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球未变色,表明氯气已被碱液完全吸收,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钠和氯气的性质,侧重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注意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易错选项是A.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B.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C.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D.凡是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必为非极性分子
参考答案:
A
略
9. 下列化学式可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A.SiO2
B.CO2
C.CsCl
D.C
参考答案:
B
略
10. 在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氧化物、含氧酸B.化合物、非电解质
C.溶液、胶体D.电解质、氯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
B
含氧酸含有氢、氧和另外一种元素,氧化物只能含有2种元素,故A错误;化合物包括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B正确;溶液、胶体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氯化钠溶液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
【点睛】氧化物是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1. 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参考答案:
D
略
12. 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C.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 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参考答案:
D
【详解】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A错误;B.浓硝酸见光或是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导致浓硝酸颜色变黄,体现了浓硝酸的不稳定性,故B错误;C.常温下,金属铝遇到浓硝酸会钝化,钝化是发生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的过程,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可利用氨气设计喷泉实验,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3.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 B.石油裂解C.古代植物变成煤 D.煤焦油中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
参考答案:
D
略
14.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B. 蛋白质和蔗糖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D. 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参考答案:
C
略
15. 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NH3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A、NO:0.001mol·L-1
B、H2O:0.002mol·L-1
C、NH3:0.002mol·L-1
D、O2:0.0025mol·L-1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
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 +2H2O请指出该反应中的液体反应物在反应中所表现出的化学性
质:。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
D:。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
D:。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
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参考答案:
(1)分液漏斗的塞子没有取下来(2)酸性;还原性(3)品红褪色品红褪
色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无明显现象(4)Cl2+SO2+2H2O==2HCl+H2SO4
解析:(1)塞子没有取下来,打开活塞时,空气无法进入分液漏斗内部,造成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液体无法流出,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
来;(2)在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元素氯由-1变成Cl2中的0,同时有对应的盐生成,所以HCl既体现出酸性又体现出还原性;(3)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而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也能使品红褪色,次氯酸的漂白不可逆,加热时,不能恢复红色,故答案为:品红褪色;品红褪色;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无明显现象;(4)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具
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水溶液中两者1:1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物都无漂白性,因而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并不褪色。
点睛:本题考查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质,注意掌握氯气和二氧化硫性质,明确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次氯酸的漂白性根本区别。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都能够使品红褪色;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次氯酸的漂白不可逆;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水溶液中两者发生反应
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物都无漂白性。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A、B、C、D 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 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A为元素,B为元素,C为元素.D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D 的原子组成符号为,它的最高正价为价.
(2)用电子式表示A、B两元素形成AB2的过程:,用电子式表示C、D 两元素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3)写出E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参考答案:
(1)碳;氧;钠;;+6;
(2);;(3)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则固体E为
Na2O2,则B为O元素、C为Na元素;A的原子序数小于B,且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则A为C元素;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则D原子M层电子数为8﹣2=6,核外各层电子分别为2、8、6,则D为S元素,据此解答各小题即可.
【解答】解:依据分析可知:A为碳,B为氧,C为钠,D为硫,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C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6,故质量数为32,S的原子组成符号为:,由于价电子数为6,故最高正价为+6价,故答案为:碳;氧;钠;;+6;
(2)A为C,B为O,A、B两元素形成的AB2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二氧化碳的形成过程为:,C为Na,D为S,Na与S形成的化合物为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用Na原子、S原子电子式表示硫化钠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
(3)Na2O2与CO2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氧气,在Na2O2与CO2的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数=
化合价降低数=转移电子数=2,电子转移情况为:,故
答案为:.
18. 国际化学年的中国宣传口号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道理。
请填空:
(1)①若金属钠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应该_______________用来灭火。
②经火焰灼烧,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
③胃舒平(含有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④明矾能净水,其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作潜艇供氧剂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加热Al片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干沙子②K ③Al(OH)3 + 3H+=Al3+ + 3H2O ④KAl(SO4)2 =K++ Al3+ +
2SO42-
(2)2Na2O2 + 2CO2=2Na2CO3+ O2
(3)铝片融化,但是不脱落氧化铝熔点高于铝,包在铝的外面。
解析:(1)①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生成氧气,且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若金属钠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应该用干沙子灭火;②含K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③氢氧化铝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Al(OH)3+3H+=Al3++3H2O;④明矾是KAl(SO4)2?12H2O,溶于水后得KAl(SO4)2溶液,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铝离子、钾离子和硫酸根,故电离方程式为:
KAl(SO4)2═K++Al3++2SO42﹣;(2)过氧化钠作潜艇供氧剂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Na2O2 + 2CO2=2Na2CO3+ O2;(3)加热Al片的实验现象是铝片融化,但是不脱落,原因是氧化铝熔点高于铝,包在铝的外面。
19. 由于碘在海水中含量太低,目前还不能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碘。
海带有吸附碘离子特殊的能力,它们能把海水中的碘富集到是海水中的l0万倍以上,经测定:1000g某海带样品中含有6.35g碘离子。
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实验步骤如下:
(1)步骤②的实验操作除溶解外,还有。
(2)若使用氯气做氧化剂,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为检验所生成的碘单质,选用的试剂是。
(3)步骤④中从含碘单质的有机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有机溶剂,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参考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