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藁城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藁城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小题。
万物生长
胡宝林
从城里医院回到老屋,母亲躺在了炕上。
屋内阴凉,母亲盖上了被子,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天花板。
一片岑寂。
墙上的年画,柜上的杯子,箱子上的衣物,角落里的鞋子,以原来的姿势站卧,安安静静。
唯有柜上的时钟的声音,异常清晰,冷峻如往。
老屋,就这样容留了从医院归来的母亲。
医生说,躺过春天和夏天,她的身体才有望恢复,不再疼痛。
无法行走的母亲躺在老家的土炕上,而屋外,春天正在发生。
地里,大片大片的青麦正在生长。
这是青色的海,麦子的海。
这海,从小河边漫上山坡,跃上一层一层的梯田,奔涌着,直上山梁而去,与蓝蓝的天空相互激荡。
那绿色的海,是一年中,这个山沟最博大的色彩,含蓄着一种似要溢出的情。
麦穗还未出头,日光在一片片叶子弯腰的节点上反射,像无数的星点。
一颗叶片上的露珠,亮晶晶的,耀眼成一颗太阳。
细看,一片片长长的韭叶似的绿叶,在拽着细细的麦秆拔节。
一节,两节,那叶子仿佛等不及麦秆迟钝的成长,把自己高高长长伸展开来,比麦秆还高。
谷雨前的这个晌午,山沟里亿万株麦苗,就这样被数亿片叶子拽着,拔开骨节,朝天生长,仿佛要把这片绿色的海拽向天空。
河道里,一片静谧。
野草们得了水的滋润、阳光的关照,一株株,伸长脖子,张开双手,在进行绿的无声的合唱。
河边的老杨树,笔直地刺向天空,叶片像梦幻的精灵一般,挂在老树枝上。
老杨树,又抽出了新尖,拔节向天。
远远看去,像笼了淡淡的黄纱。
雍峪河,流淌在树荫、草丛簇拥的谷道。
水头,将一节节的水流从山里拽出,越长越长,无声地向北逶迤而去,像白练。
几只鸟儿,仿佛是为了衬托这晌午的寂静,在枝头鸣叫。
偶尔,幼鸟跳起,振翅平飞,幼鸟脚上与翅上的骨节,也在这个春天拔节。
春天在身外发生,万物拔节生长,生机勃勃向高处向远处行走。
而母亲躺在一片寂静之中,被疼痛软禁在土炕之上,只能任思绪的天眼在庭院、村野漫漫游走视观迷迷糊糊中,所有的一切都恍恍惚惚、迷迷离离。
忽然,她看见,一株枣树开着小花儿,向天直长,长,长,挺拔的身躯越过山梁,直向天上的云朵长去,周身的骨节嘎嘎作响。
母亲平躺的身躯,也在长,越长越长,从秦岭根,一直长到渭河边,又越过渭河,向北原长去,她的骨节也在簌簌作响。
母亲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自己。
这株枣树,似曾相识。
母亲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也像屋旁的树、地里的麦、路边的草一样,在春天这个时候拔节生长。
那是一个小女孩又惊喜、又害羞、又慌乱的年龄。
阳光照耀,她的身体内涌动着不可名状的热量。
她的骨节籁簌拉开,个头噌噌上蹿,原先的衣裳短小了。
她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姑娘,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
外婆说,你长得比家门前的枣树还快。
几十年过去,老屋变成麦田,外婆长眠于东坡,枣树不知去向何方。
母亲在梦里一次次寻找,今天终于找见,原来,原来它长到天上去了。
世间好多东西的生长,都是从地往天行走,像河边的树、草。
还有一些东西,与天地平行,从此往彼行走,像门前的山梁、小河、大路。
唯有人,白天,竖立天地之间,从地往天生长;晚上,却与天地平行,从脚往头生长现在,母亲在白天只能和在黑夜一样。
当身躯越过渭河的时候,母亲倏然一惊,为自己飞一样的生长惊奇。
她一下子醒了,回到现实中来。
其实,到了60岁,无论竖立还是平行,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她已不再生长。
她的身体,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限度。
但是,今春这番髋部难忍的疼痛袭来,在城市的医院拍X光片、做CT、核磁共振之后,医生指着一张张大大的片子说,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这是所有疼痛的来源。
蜿蜒北去的小河,腰身那么长,腰椎间盘突出那么多来回,也没见喊疼,留下的是优美的曲线。
从秦岭延伸出来经过门前的山岭,几十里长的身躯,骨质增生一段两段,也没见佝偻,跌宕的脊线反倒更加生动。
但是,和小河、山梁共度岁月的人不一样。
少女时代的春天,母亲身体生长,带来的是惊喜。
尽管,骨节生长时,偶有疼痛,但很快就过去,从不曾在意。
而今渐近老年,身骨一点点些微的突出和偶然增加的生长,带给母亲的却是钻心的疼痛。
春天,万物生长,母亲曾经青春的身躯却不堪一点点腰椎骨头生长的疼痛。
她在向老年过渡的门槛上站立不稳,疼痛难忍,只能躺在草木生长的春天里。
但母亲没有喊出来,在漫长的生活中,比这更为疼痛的疼痛都没有击败过她。
一个农妇的坚韧,有时超越人们的想象。
我,那个曾经在院中奔跑的男孩,站在院中,看着绿树,想着母亲。
1. 解释“母亲平躺的身躯,也在长,越长越长,从秦岭根,一直长到渭河边……”中加点的“越长越长”的意思。
2. 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把“万物生长”这个标题替换成“万物拔节”,你认为可以吗?简述理由。
4. 本文写作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最根本的还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这是一个重大判断,我们必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
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这要求我们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面对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摘编自《奋勇前进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0年8月3日)材料二:
短期看,新格局有利于缓解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冲击。
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这种外部环境恐怕短期内很难改变,且会持续抑制市场需求。
长远看,新格局有利于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
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和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推动供给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又为国内循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辩证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新格局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互促”,是辩证统一关系。
我们将日益强大的国内市场视作一种战略资源,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和依托。
同时,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内外市场发展和规则相融,也是进一步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扩宽我国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空间。
(摘编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人民日报》2020年8月2日)材料三: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赞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与全球分享了中国改革的经验。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一系列相关重磅举措相继落地,频率之高、分量之重,备受各方关注——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到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再缩减;从网上举办第127届广交会,到高质量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展览规模更大,展区设置更优,展商质量更高,正在紧密筹备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释放出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积极信号。
松下集团去年决定设立总部在北京的区域性事业公司,这是松下成立百年来首次将经营决策机构放在日本以外国家。
“中国宣布将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们充满期待。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说。
(摘编自《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人民日报》2020年8月4日)5. 下列对新发展格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双循环”战略应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市场需求持续抑制等情势而提出,有利于缓解疫情对国内企业的冲击。
B. 新发展格局可以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升级国内市场需求,提升供给能力,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
C. 新发展格局要求从持久战角度认识当前局势,立足国内而非国际以发展经济,积极扩大内需,办好自己的事情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D. 新发展格局虽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也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内循环“为主”与内外循环“互促”之间将体现辩证统一的关系。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高质量发展,我们既必须要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也必须均衡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优势。
B. 我们将日益强大的国内市场视作一种战略资源,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和依托,有助于扩宽我国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空间。
C. 我国将继续实施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这可从有关中国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世行报告、第三届进博会的筹备、松下集团决策机构的迁建等得到证明。
D. 通过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构建,以及“一带一路”的高质量稳步推进共建等举措,将有利于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7. 新发展格局有什么意义?这种格局中,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大门口拉了拉铃。
他不知道玛丝洛娃今天情绪怎样,又想到她和她同监的人都对他保守着什么秘密,不禁提心吊胆,神经紧张。
他向出来开门的看守说明要见玛丝洛娃。
看守回去打听了一下,告诉他玛丝洛娃在医院里。
聂赫留朵夫就上医院。
医院看门的是个和善的小老头,立刻放他进去,问明他要见什么人,就把他领到儿科病房。
一个青年医生,浑身散发着石炭酸味,在走廊里接见聂赫留朵夫,严厉地问他有什么事。
这位医生处处体恤囚犯,因此经常同监狱当局,甚至同主任医生发生冲突。
他唯恐聂赫留朵夫提出什么违章要求,就表示他对任何人一视同仁,还装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这里没有女病人,这里是儿科病房。
”青年医生说。
“我知道,不过这里有个女人是从监狱里调来担任助理护士的。
”
“对,这样的女人这儿有两个。
您究竟有什么事?”
“其中有个叫玛丝洛娃的,我同她很熟。
”聂赫留朵夫说。
“我想见见她,我为她的案子要到彼得堡去上诉。
我想把这东西交给她。
里面只有一张照片。
”聂赫留朵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说。
“行,这个可以。
”医生态度缓和下来说,接着吩咐一个系白围裙的老太婆把助理护士玛丝洛娃叫来。
“您要不要在这儿坐一下?到候诊室去也行。
”
“谢谢您。
”聂赫留朵夫说,趁医生态度好转,就向他打听玛丝洛娃在医院里工作得好不好。
“还不错,要是考虑到她过去的生活经历,应该说很不错了。
”医生说,“喏,她来了。
”
老太婆从一扇门里走出来,后面跟着玛丝洛娃。
玛丝洛娃穿一件条纹连衣裙,外面系着白围裙,头上扎着一块三角巾,盖住头发。
她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刷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
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
自从上次他们谈话时她发了脾气又道了歉以后,聂赫留朵夫还没有见到过她。
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
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而且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
他对她说的话同刚才对医生说的话一样。
他告诉她他将去彼得堡,并且把装着他从巴诺伏带来的照片的信封交给她。
“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
拿去吧!”
她扬起黑眉毛,用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惊奇地瞅了瞅,仿佛在问这给她做什么。
然后默默地接过信封,把它插在围裙里。
“我在那里看到了您的姨妈。
”聂赫留朵夫说。
“看到了?”她冷冷地说。
“您在这儿好吗?”聂赫留朵夫问。
“没什么,挺好。
”她说。
“不太苦吧?”
“不,不算什么。
可我还没有过惯。
”
“我很替您高兴。
总比那边好一些。
”
“‘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
“那边就是牢里。
”聂赫留朵夫赶快回答。
“好什么呀?”她问。
“我想这里的人好些。
不象那边的人。
”
“那边好人多得很。
”她说。
“明肖夫母子的事我奔走过了,但愿他们能得到释放。
”聂赫留朵夫说。
“但愿上帝保佑,那老太婆人真好,”她说,再次表示她对那个老太婆的看法,接着微微一笑。
“我今天要上彼得堡去。
您的案子很快就会受理。
我希望能撤销原判。
”
“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如今对我都一样。
”她说。
“为什么说:‘如今都一样’?”
“不为什么。
”她说,用询问的眼光瞅了一下他的脸。
聂赫留朵夫把她这句话和这个眼光理解为她想知道,他是不是坚持他的决定,还是接受了她的拒绝而改变了主意。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您都一样。
”他说。
“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
不管情况怎样,我都将照我说过的话去做。
”他坚决地说。
她抬起头来。
她那双斜睨的黑眼睛又象瞅着他的脸,又象瞅着别的地方。
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
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同她眼睛所说的截然不同。
“您何必说这种话呢!”她说。
“我说这话是要让您明白我的心意。
”
“这事您已经说够了,用不着再说了。
”她好容易忍住笑说。
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
传来孩子的哭声。
“他们好像在叫我。
”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
“好吧,那么再见了。
”他说。
她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竭力掩饰她的得意神气,沿着走廊的长地毯快步走去。
“她身上起了什么变化?她在想些什么?她有什么感受?她是要考验我,还是真的不能原谅我?她是没法把她的思想和感受说出来,还是不愿说?她的心肠变软了,还是怀恨在心?”聂赫留朵夫问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回答。
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变了,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不仅使他同她联结起来,而且使他同促成这变化的上帝联结起来。
这样的联结使他欢欣鼓舞,心里充满温暖。
(有删改)
8.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医生所表现出的“严厉”和“怒气冲冲”,侧面表现出他对囚犯的关照与体恤,以及对聂赫留朵夫的刻意戒备。
B. 医生态度之所以缓和下来,这与上文聂赫留朵夫明确告诉他这次探访的目的以及他与玛丝洛娃关系很熟
密切相关。
C.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的主要原因,一是上次见面时她对他发了脾气,一是这次见面时她竟然表现得“皱起眉头”不想同他我手。
D. 聂赫留朵夫提到“那边”时,玛丝洛娃脸上泛起红晕,是因为她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使自己很难堪。
9.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设置悬念,写聂赫留朵夫因不知道玛丝洛娃的情绪怎样、不了解她们对他保守的秘密而提心吊胆,神经紧张,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写青年医生为体恤囚犯甚至不惜与主任医生发生冲突,这为下文他向聂赫留朵夫介绍玛丝洛娃并称赞她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C. 对玛丝洛娃的出场,作者按照从肖像到动作再到心理这种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变化顺序依次展开描写,这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便于读者接受。
D. “那边好人多得很”,这是玛丝洛娃对监狱环境和狱友的认知,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特意在与“这里”医院环境和人的对比中凸显她善良的一面。
10. 结合课内文段并阅读选文中聂赫留朵夫再次探望玛丝洛娃的画线部分,对比分析两个文段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课内)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
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11. 节选文本中哪些因素让聂赫留朵夫认为玛丝洛娃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
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
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勋曰:“不可。
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
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
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怨之如初。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断盗数千万。
勋固谏,昌怒,乃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
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勋劝昌救之,不从。
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惧而召勋,及昌檄文到,勋即率兵救昌。
到,乃诮让章等,责以背叛之罪。
皆曰:“左使君
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
今罪已重,不得降也。
”乃解围而去。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
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陈。
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
”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扞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
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
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遂拜京兆尹。
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臧千余万。
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表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时小黄门京兆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
”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列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B.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C.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D.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科目之一。
B. 檄文,指古代用于晓谕、声讨等的文书,此处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C. 表,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言事的一种奏章,多用于比较重大的事件。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旧时“京”单用,亦可指国都。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盖勋公私分明,深明大义。
盖勋不因私仇对苏正和落井下石,反而设身处地他着想;虽因公务遭到左昌打击报复,但左昌有难,盖勋立刻率兵救援。
B. 盖勋忠义勇猛,誓死不屈。
在平定羌族叛乱时,盖勋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阵地,虽被抓获,但叛军被其义勇打动,将他送回汉阳。
C. 盖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
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盖勋拒绝贵戚说情,将案情上报朝廷,奉诏彻查,威震首都。
D. 盖勋唯贤是举,刚直不阿。
盖勋不怕得罪太子、蹇硕、高望三个有权势的人,坚持为国选材,非贤不举的原则,坚决拒绝了他们的非分要求。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怨之如初。
(2)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
今罪已重,不得降也。
16. 盖勋为何劝谏梁鹄不杀苏正和?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7.《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名篇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说即使“黄鹤”“猿猴”也难以越过蜀道崇山峻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2)《登高》中诗人描写树叶飘落,长江东流的秋季景色的两句诗是:____,____。
(3)《劝学》一文中,荀子用“只要坚持,金石都可以雕刻”来要强调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取得大捷的句子是:“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
”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使用因想念家乡美食而思乡的典故的一句词是___________。
(6)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梧桐”意象营造秋天意境的一句词是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
《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
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娓娓道来,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① 。
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
②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
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