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静脉入壶致过敏性休克抢救及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K1静脉入壶致过敏性休克抢救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维生素静脉输液过敏反应
维生素K1是一种治疗出血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作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新生儿出血及各种疾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等,尤其适用于因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而出血者〔1〕。
因此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随之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现将1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8岁,因头痛伴呕吐2天于2009年2月18日入院。
查体:体温36.4℃,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220/140mmHg。
神志清,言语流利,入院诊断右侧枕顶部脑出血,给予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预防应激性溃疡等治疗并给予内科脑出血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好转,患者于2009年3月1日在5%葡萄糖输液过程中静脉入壶维生素K120mg后,患者突然诉恶心头晕,呕吐一次为少量黏液,继之出现胸闷、全身湿汗、口唇紫绀、四肢厥冷,测血压60/40mmHg,脉搏50次/min,意识不清。
2抢救及护理
立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抢救,予地塞米松10mg入壶同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5min后患者症状仍为缓解,血压依然无法提升,又给予多巴胺20mg入壶,患者15min后血压70/50mmHg意识逐渐转清,症状较前略有缓解,但血压仍不稳定,用5%葡萄糖加多巴胺40mg静脉输注维持血压,同时两路静脉通道扩容,保持呼吸道通畅,又给予苯海拉明20mg 肌注,30min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血压回升且稳定持续吸氧,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及一般状况良好。
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护士应沉着冷静,立即报告医师,在医师指导为患者给氧建立静脉通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气管插管和使用机械呼吸机的准备。
抢救过程中动作迅速,反应敏捷,用药前做好三查七对,执行口头医嘱时要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
抢救记录在6h内完成,同时及时向患者家属通报病情,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使他们对该病有所了解,便于配合治疗与护理,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3讨论
维生素K1具有止血作用,因此我科临床上常用维生素K1静脉入壶治疗脑出血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而静脉入壶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报道比较少见。
该患者应用维生素K1静脉入壶后突发头晕,呕吐,继之出现胸闷,全身湿冷,口唇紫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经抗过敏抗休克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所以此患者考虑过敏性休克。
由此可见维生素K1用药应与临床要求相适应,应谨慎考虑作用速度及可靠性,维生素K1静注过速超过5mg/min,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亦曾有快速静注致死的报道。
我科现已改用维生素K1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点,静滴时要避光,因该药对光敏感,滴速不宜过快,以防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该病例提示:医务人员应具有“任何药物都可以导致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的常识,普及药物矛盾效应知识,以免因知识所限而误治误诊〔2〕。
因此应用任何药物都须提高警惕,认真观察,正确判断病情,应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应配合医师积极地,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玉珍,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0-524.
2孟庆义,韩梅.急诊科典型病例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