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幼儿心理学视角,探析幼儿园德育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幼儿心理学视角,探析幼儿园德育
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要求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幼儿的德育教育,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具备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是幼儿初步接受德育教育的场所,这就要求幼儿园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有效的进行日常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本文将通过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进一步探讨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幼儿园;德育工作
前言:幼儿园是幼儿步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3岁到6岁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时它也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流程里,良好的德育教育将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德育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目前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处在起步阶段,所以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要调整德育教育方式,促进幼儿早期正确的道德品质形成。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身体缺陷和疾病的缺失,更是一种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如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家长要密切关注观察孩子的心理发展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温饱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定、良好、积极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体能够做出良好的适应,使其更好地发挥身心潜能,学习能力更加优美。

本文通过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探讨结合幼儿心理开展德育教育。

一:遵循幼儿德育发展的“他从性”
幼儿心理发展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幼儿的道德认知具有一定的“他从性”。


会根据成年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来制定自己的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并对事情的
结果绝对服从。

根据“他从性”我们发现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一方面是尊重自己
认定的权威,另一方面就是会按照成人的标准来判断事物的对错。

在幼儿园开展德育工作时,由于幼儿目前处在模仿阶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行为举止要得当,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对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道德行
为起到引导的作用。

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发展欠缺,缺乏对事物的基本判断,
在幼儿园,教师成为了与幼儿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是幼儿最信任的人,幼儿
就会首先模仿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幼儿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
修养和品质,做好言传身教的工作。

在日常教学,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奖励,可以用小贴纸或者称号作为奖品,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幼儿相互学习模仿,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遵循幼儿德育发展的“情境性”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情境性,幼儿的道德认知是以具体的事物产生为基础的,
容易受到事件本身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现有道德经验的影响,具有具体性和表面性,它的道德行为还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结合幼儿道德发展情境性可以
看出,幼儿道德发展特点一方面是幼儿的行为以结果来判断对错,容易忽略动机,第二点是幼儿没有自己的判断力,会根据成人的情绪、语言、态度等来判断自身
行为的对错。

根据上述特点可知,环境对幼儿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可以
针对这一特点从多面入手,首先就是幼儿园的整体环境,教师根据空间特点设置
不同的德育教学重点,为德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幼儿早上入园阶段,教师需要在门口提前等候迎接幼儿入园,这时教师与幼儿相互进行问好,教会幼
儿与人礼貌交流,每天的互动可以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也
可以认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班级内部也要重视环境氛围,幼儿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待在班级内部,良好的班级氛围更容易开展德育工作,可制定一些班规,例如:图书区域可以制定轮流观看图书的规则,锻炼幼儿等待
和合作的意识的养成。

美工区可制定请勿大声喧呼,爱护公共物品的规则,培养幼儿形成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遵循幼儿德育发展的“内隐性”
幼儿的学习分为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在一定条件下,无意识无目的的学习过程,被称为内隐性学习。

当某一个信息反复多次重复出现,即使幼儿没有特意学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将它与已知事物建立联系。

根据幼儿德育发展的内隐性可知,幼儿在获取德育知识时是无意识的且获取方法较为广泛。

幼儿的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找一个趣味性较高的方式,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目前较为受欢迎的德育方法。

在幼儿阶段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渗透进正确的道德标准,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就对幼儿进行了道德教育。

另外,绘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上也可通过图画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图文结合幼儿会对故事更加感兴趣,也更容易产生共情,领悟的道德知识也会更加幼儿化。

四:遵循幼儿德育发展的“移情行为”
移情是一种无意识的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行为,也就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他可以感受他人行为的后果与他人感同身受,主要体现在,当幼儿看到其他幼儿因为疼痛哭泣时,也会将自己代入受伤孩子心理从而哭泣,有些幼儿也会用一些无意识的动作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情绪,这属于轻微的移情行为。

教师要重视移情行为,幼儿年龄较小,语言表达不清楚,只能依靠具体的形象思维来表达情绪,例如,让幼儿参加升国旗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结束语:
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从心理角度出发,根据幼儿发展的从他性、情境性、内隐性和移情行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系统科学的德育教育,不仅培养了幼儿优良的道德品质,也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亚楠, 杨雅清. 幼儿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园德育工作[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8, 000(021):103-105.
[2]曲长影. 基于幼儿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方法探索[J]. 吉林教育, 2020(19).
[3]陈爱婵[1]. 幼儿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园德育工作[J]. 新一代:理论版, 2018, 000(015):P.3-3.
[4]周必强. 运用儿童心理学成果提高德育工作效率[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 No.568(01):22.
[5]朴青玉. 儿童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教育问题探析[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2, 000(085):17-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