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通道安全技术施工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络通道安全技术施工重难点
1.1 工程特点:
1)两区间通道埋深较大,地下水位高,区间地质条件较差。
2)通道位于线路中段,左右线隧道之间,进料及出渣距离长,途径曲折。
3)通道与盾构隧道接口处需拆除管片,拆除管片口较小,通道开挖面大。
4)联络通道位于广从路国道上,施工要求较高,因过车流量大,对地层扰动大,施工风险高。
5)东石区间通道上方地面为广从路上国道,车流量大,测量监控任务量大。
6)因为地质条件较差,土体自稳性差,本工程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支撑间距小,施工工期长。
而且必须在隧道贯通后施工。
1.2 施工重点:
1)地层加固止水效果
设计图纸地质勘探资料表明,东石区间1#联络通道位于7C强风化炭质页岩,联络通道正上方为广从路国道,且地下水位较高,土体自稳能力差,施工中将可能存在涌水或坍塌的事故隐患。
设计加固为洞内全断面加固。
东石区间2#联络通道位于5N-2粉质粘土,联络通道正上方为绿化带,设计中要求洞内全断面加固。
区间联络通道经
注浆加固后的土体应有很好的均质性、强度及抗渗能力。
而地层加固施工的重点在于注浆量大小的确定及如何保证注浆效果。
若注浆量较小,地层加固效果则不密实,水泥砂浆凝固过程中易产生固结收缩,易被地下水腐蚀而降低加固强度。
若注浆量过大,浆液压力一方面会造成加固范围外的土体扰动,产生地面隆起,另一方面可能对隧道形成不均匀压力,造成管片变形。
在注浆过程中要做好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数据,调整注浆压力与注浆量。
拆除管片前,应对墙后土体进行抽芯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和渗透系数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若不符合要求,应通过注浆口对土体进行补充加固。
2)通道与盾构隧道接口部位的施工。
通道与盾构隧道接口部位既是初期安全施工的重点,也是后期隧道防水薄弱点。
对接口部的施工,将使土体第一次暴露在临空面,存在涌沙(泥)的隐患;另外对管片上部扇形三角区的加固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地层加固施工中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土体加固稳定,止水效果良好,并加强扇形区域的注浆,洞门拆除时也须做好支撑措施。
洞门较联络通道施工空间要小,洞内施工须避免欠挖、超挖,做好量测监控。
开挖初期工人对施工地质环境比较陌生,因此开挖时必须谨慎小心,并及时做好第一循环加固措施。
3)初衬施工围岩稳定的控制。
东石区间1#、2#联络通道地质条件较差,地层含水量大,自稳性差。
控制开挖距离与支护时间,保证围岩稳定是施工中的重中之重。
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须严格执行矿山法施工十八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必要时采取周边降水措施,保障围岩稳定。
4)附近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和沉降控制。
东石区间联络通道位于广从路上国道正上方,车流量较大,对沉降反应敏感。
过大沉降将对行驶的车辆产生不利影响。
在联络通道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围岩的稳定,做好地面的监测工作,及时向施工反馈数据。
5)施工测量与监测。
联络通道量测监控在一段施工流程后要及时跟进,并将信息反馈于施工。
对施工部位进行放样及复测。
同时了解围岩变形的情况,对危险进行预警。
以及了解施工过程因地表隆陷而引起的构筑物的倾斜情况,确保构筑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