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于田县库台克里克地区新开工作项目可行性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开工作项目可行性报告
工作项目名称:新疆于田县库台克里克地区金、铜铅锌多金
属矿产资源远景调查
工作项目负责人:
承担单位名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计划项目名称:新疆于田县库台克里克地区金、铜铅锌多金
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实施单位名称:新疆煤田地质局161煤田地质勘探队
日期:二○○七年十月
目录
一、概况 (3)
(一)项目名称、承担单位 (3)
(二)项目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实施单位 (3)
(三)立项区范围 (3)
二、项目起止时间 (4)
三、立项依据及背景 (4)
(一)地理位臵及自然地理概况 (4)
(二)立项依据 (5)
(三)地质背景 (10)
(四)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区域地球物理背景 (19)
(六)区域矿产特征 (20)
四、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目标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可行性论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技术路线、技术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具体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安排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预期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9-1).........................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质量保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组织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经费预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预算编制涉及的主要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预算编制方法及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项目测算过程及其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预算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分析 (57)
(六)项目其他经费来源及其说明 (57)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57)
十三、单位资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五、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况
(一)项目名称、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新疆于田县库台克里克地区金、铜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远景调查
承担单位:新疆煤田地质局161地质勘探队
(二)项目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实施单位
计划项目名称:新疆于田县库台克里克地区金铜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实施单位:新疆煤田地质局161地质勘探队
(三)立项区范围
立项区位于西昆仑山北坡山前地带,属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乡管辖,地理坐标及直角坐标分别为:
地理坐标:
1、36°16′,81°30′
2、36°16′,81°45′
3、36°20′,81°45′
4、36°20′,82°00′
5、36°00′,82°00′
6、36°00′,81°30′
直角坐标:
1,4015319.517310, 544930.506974
2,4015464.488084,567396.084420
3,4022862.446169,567338.751130
4,4023065.565335,589785.601225
5,3986075.831640,590166.627247
6,3985728.929512,545082.778265
面积约为1360km2。
二、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起止年限为2011-2013年。
周期3年。
三、立项依据及背景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立项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地理坐标:东经81°30′-82°00′,北纬36°00′-36°20′。
包括1个1:5万图幅,面积约1360km2,行政区划隶属新疆于田县管辖,立项区有二条横跨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系的公路,一条为西部的中-巴公路,以喀什市为起点,经红旗拉匍口岸通往巴基斯坦;另一条是中部的新藏备战公路,从和田市通往西藏。
除此以外,各乡之间有简易土路相连。
但总体来看,工作区公路稀少,山区绝大部分地区基本没有路,交通不便,野外地质工作十分困难。
向北仅一条简易公路与314国道相连。
由县城经阿羌乡绕行至调查区中心约100km;交通极不方便。
(图1)2011年工作区位于铁克里克山一带,地理坐标:东经81°37′-81°44′24″,北纬36°04′-36°09′42″。
包括J44E23015、J44E23016、J44E24015、J44E24016等四个图幅,总面积约100km2,行政上属于玉田县管辖,总体交通极为不便。
立项区属于青藏高原西北缘的西昆仑山系和喀喇昆仑山系,山脉走向NW 向,山体巍峨、地势险峻,海拔高度一般在3200-5000米。
主峰公格尔山(7719米)和慕士塔格山(7546米)均超过7000米,雄伟挺拔,高耸入云,现代冰川发育,慕士塔格峰素有冰山之父之称。
立项区属于寒冷干旱的高山-山地荒漠、半荒漠气候,冬、夏温度变化剧烈。
气温低,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可达15-20 0C。
西昆仑山北麓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50-100mm,山区可达100-400mm,但山区水系发育。
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在海拔4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积雪常年不化。
最佳野外工作时间为6月至9月,其它季节山区多被积雪覆盖。
立项区属高山区,气候潮湿,雨量充沛,植被较发育,覆盖密度大,给地质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立项区人烟稀少,当地居民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为主。
当地经济不发达,以牧业为主。
立项区牧草较丰富,野生动物较多,有牦牛,鹿,雪豹,狼,野猪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二)立项依据
1、立项区位于东、西昆仑山中部—中昆仑地块(Ⅲ
1
),处于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的结合部位,位于兴都库什-帕米尔-昆仑晚古生代弧形构造成矿带东翼,连接塔里木、华南两大板块,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构造条件优越。
东北部属塔里木板块,进一步分为铁克里克古陆地
块(Ⅲ
1)、北昆仑晚古生代复合沟弧带(Ⅲ
2
)和中昆仑地块(Ⅲ
3
)三个三级构
造单元;西南部属华南板块中的可可西里陆缘活动带(Ⅲ
5
)、和羌塘微板块,
羌塘微板块又可进一步分为慕士塔格地块(Ⅲ
6
)、阿克塞钦古生代陆缘盆地
(Ⅲ
7)、喀喇昆仑中生代陆缘盆地(Ⅲ
8
)和乔戈里地块(Ⅲ
9
)四个三级构造
单元。
塔里木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以康西瓦-鲸鱼湖缝合带(Ⅲ
4
)相隔。
中昆仑地块(Ⅲ
1
)中古元古界有各种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组成,原岩为火成岩正常沉积岩建造。
中新元古界为双峰式火山岩类复理石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
该带侵入岩十分发育,因处于北昆仑沟弧带西南侧的成熟岛弧部位,故发育有大量加里东期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立项区位于塔里木陆壳板块南缘,桑株塔格元古宙隆起带东段,柳什塔格沟弧带中,属昆仑山北缘断裂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部分,是亚门-柳什-苏克-
塔木其-苦阿金属成矿链上的重要一环。
立项区与上其汗、乌依塔克一起,构成新疆西昆仑最具找矿潜力的含铜块状硫化物成矿带,处于带的东段。
石炭—二叠纪区内出现普鲁-阿羌裂谷系统,存在俯冲型的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组合、碰撞型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和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等类型的侵入岩。
区内已发现块状硫化物型塔木其含铜黄铁矿点、苏克含铜黄铁矿化点和产于蚀变闪长岩中含铜、钼矿化的浸染状黄铁矿化带及含高品位金矿的多条毒砂-黄铁矿金属硫化物脉。
该区交通条件大大好于上其汗和乌依塔克,相比之下,工作条件和开发条件优越。
2、区域化探成果表明:
(1)桑株塔格-柳什塔格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已经有
Cu、Pb、Zn、Au、Ag、As、Hg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和金、铜、钨等矿物的重砂异常。
(2)中元古界蓟县系以富集Cu、Cd、Pb、Zn、Ag、Cr、Co、Fe、Ti、V 为特征,表明蓟县系具有形成Cu、Pb、Zn矿的条件,这与已知矿产比较吻合。
(3)泥盆系富集Au、As、Pb、Cu、P、Cr、Ni、Mn,贫Ag、Zn、Cd、Ba、Mo、Sn等元素。
(4)石炭系富集元素较多,主要有Ag、Hg、Au、Pb、Zn、Cu、Sn、Bi、Sr、Mn,贫Cr、Ni、Co和Fe。
二叠系富集元素与石炭系相似,但贫Zr、Nb、Sr、W、U、Th等元素。
(5)立项区主要地层未分石炭-二叠系是尼雅河中上游地区(近5万平方千米)富集元素种类最多的层位,包括Au、Cu在内的元素达20种。
按富集强度(相对富集系数)依次为Na
O(1.65)、V(1.61)、MgO(1.54)、La(1.52)、
2
O(1.35)、Co(1.33)、Cr(1.32)、Cu(1.32)、Th(1.51)、Ba(1.42)、Au(1.42)、K
2
Ti(1.32)、Be(1.31)、Al2O3(1.28)、P(1.28)、Bi(1.28)、Y(1.27)、TFe2O3(1.25)、Sn(1.22)、Mo(1.22)。
元素组合复杂,包括与基性火山岩相关的铁族元素、与中酸性侵入关系密切的亲石元素及主要成矿元素Au、Cu、Sn、Mo等。
(6)在整个尼雅河中上游地区,普查区主要地层未分石炭-二叠系是全区Cu第二富集层位、全区Mo第三富集层位。
3、成矿规律及成矿条件
(1)成矿规律(图3-2)
立项区主要以柳什塔格小区。
出露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变质岩,产金泥盆系上统产铁矿,石炭系产铜,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侏罗系产煤,白垩系,第三系产铜,第四系产砂金。
成矿规律见下图
图3-2 成矿区带划分图
Ⅲ2.阿拉套金、铜成矿带;Ⅲ3.赛里木铜、铅锌成矿带;Ⅲ4.博罗科努金、铜、钼、铅、锌成矿带(2)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①地层条件
根据调查区及邻区已知矿产的分布规律、地质结构、地球化学背景、磁
异常、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等特征,结合调查区地质特征,本区归于布伦
口-柳什塔格铜-金-铁成矿带(Ⅲ)中的桑株塔格-柳什塔格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带和中昆仑岩浆弧铜-铁矿床成矿亚带,特征如下:
1、桑株塔格-柳什塔格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带
该成矿亚带分布在桑株塔格-柳什塔格一带,属于布伦口-柳什塔格铜-金-铁矿床成矿带的东段,南部以康西瓦超岩石圈断裂为界,北部以卡拉克岩石圈断裂为界,西部大致起于新藏公路附近,东部延伸到苦牙克断裂一带,形成南北宽20-50公里、东西长近千公里的成矿亚带。
该成矿亚带亦属于长期隆起区,主要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结晶基底,时代中-上元古界为主,原岩为一套正常沉积的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与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下部为碎屑岩和火山岩建造,中部为火山碎屑岩和复理石建造,上部为厚层碳酸盐建造。
该成矿带前寒武纪地层层序与西部木吉-布伦口铁-铜-金矿床成矿亚带所处的地层层位可以对比。
两个成矿亚带含矿层的下部均由早-中元古界中高级变质岩系组成,木吉-布伦口一带为布伦阔勒群,桑株塔格-柳什塔格一带为桑株塔格群,其与上覆含矿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含矿岩层则为中晚元古界中低级变质岩系,下-中部由细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上部为厚层大理岩。
二者的重要区别在于,西部木吉-布伦口铁-铜-金矿床成矿亚带的含矿岩层主要为中低级变质的正常沉积细碎屑岩(复理石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目前仅发现有少量的火山岩,产出的矿床为层控碳酸盐型铁-铜-金矿床;而东部桑株塔格-柳什塔格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带的含矿岩层主要为中低级变质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建造,火山岩明显增多,产出的矿床主要为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
古生界主要为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群红色碎屑岩建造和磨拉石建造局部不整合在元古界之上。
现代沉积物较广泛地覆盖在这些老地层之上。
该成矿带侵入岩发育,主要为中-酸性花岗岩类,以晚古生代为主,早古生代及中生代次之,构成了西昆仑中间隆起带晚古生代岩浆弧的东段。
晚古生代花岗岩广泛分布,一般呈岩基和岩株状产出。
早期的花岗岩类主要与超基性和基性岩伴生,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可能是慢源岩浆分异形成的产物。
晚期形成的花岗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钾含量相对较高,铝过饱和,显示出大陆边缘和陆壳型花岗岩特性。
早古生代花岗岩出露较少,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及花岗岩类。
中生代花岗岩类主要分布在隆起带南缘康西瓦断裂以北,主要
为花岗闪长岩,其次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
该成矿带经历了多次海相火山喷发活动,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经常有与浅海-半深海相沉积的细碎屑岩互层产出,造成了与火山沉积建造有关的有利成矿环境。
例如,桑株塔格群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塔西达板群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细碎屑岩建造有利于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而奇自拉夫群红层沉积建造则有利于砂岩型铜矿的形成。
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形成了一系列热液脉型、夕卡岩型铜或多金属矿化及含铜磁铁矿矿床。
另外,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已经有Cu、Pb、Zn、Au、Ag、As、Hg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和金、铜、钨等矿物的重砂异常。
因此,地质、地球化学异常和矿化特征等显示,这是一个极具找矿远景的铜-铁-金矿床成矿带。
目前在该成矿带已经发现了多处矿化,其中仅少数可以达到小型矿床的规模。
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为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在塔西达板群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凝灰岩中产出,前者如于田县塔木其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铜牙铺块状硫化物含铜黄铁矿矿点,后者如于田县乌仔伦格黄铁矿矿床。
在元古界上部的大理岩中,与中酸性侵入岩体接触部位,产出有著名的和田玉矿床。
2、中昆仑岩浆弧铜-铁矿床成矿亚带
该成矿亚带的分布范围与整个布伦口-柳什塔格铜-金-铁矿床成矿带一致。
但所指的矿床是在布伦口-柳什塔格铜-金-铁矿床成矿带内产出的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热液充填和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铜-铁矿床及多金属矿床。
这些矿床散布在整个成矿带,与中酸性侵入岩紧密伴生,构成了成因特征十分明显的成矿亚带。
如前所述,中昆仑隆起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多期次的岩浆杂岩侵入到老地层之中,沿着隆起带延伸方向断续出露横贯全区,形成一条明显的构造岩浆带,亦称之为构造岩浆弧。
侵入岩多数为中-酸性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类,少量中-基性侵入岩,呈岩基和岩株状产出。
侵入岩以晚古生代为主,少数早古生代和中生带(新疆地矿局第十地质大队,1989),表明了晚古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
构造岩浆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石炭纪-三叠纪羌塘-扬子板块沿着康西瓦超岩石圈大断裂向塔里木板块之下俯冲,并导致下部地壳熔融和岩浆上升,在古老的结晶基底上形成一条明显的岩浆弧。
产生的岩浆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形成的岩浆活动特点。
②岩浆岩条件
立项区有辉长岩和辉岩呈小岩体或脉状体成群出现,西南部有石炭纪花岗岩出露。
辉长岩反映出的信息,可以推断有形成与基性岩有关的铜镍钴矿的条件。
花岗岩分布区虽然已有较多的矽卡岩型铜矿、铅锌矿和铁矿。
从岩体和围岩涉及的矿产、化探反映出的信息,说明有可能形成规模较小的富铜和富铁矿,但不具备形成大型铁铜矿的条件。
目前已发现的铜锌矿的类型亦不具备形成大矿的条件。
所以在岩体中应注意寻找其它类型的铅锌矿和铜矿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科克赛一带和Ⅰ号重点找矿区内有较多的花岗斑岩体,有形成斑岩型铜钼(金)矿和斑岩型铜矿的条件
③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西昆仑地区区域化探工作已全面完成,与全国高寒山区水系沉积物种39种元素含量相比可以看出,西昆仑大多数元素含量高于全国高寒山区元素平均水平。
以全国高寒山区元素含量平均值为标准,计算各元素的相对富集系数(新疆西昆仑山/全国高寒山区),西昆仑大于1.1的元素依次为Hg、CaO、Sr、Mn、Mo、Sb、MgO、Na2O、Cu、Fe2O3、Ni、Co共12种元素,相对富集系数最大的元素是Hg,为2.67,其他元素,如Mo为1.36,Sb为1.35,Cu为1.17,属明显富集的元素;小于0.9的元素依次为Y、Ti、Ag、Be、Sn、W、Zr等7种元素,相对富集系数在0.89-0.70。
其他元素含量相当,相对富集系数在0.9-1.1,包括Au、Pb、Zn等元素。
立项区位于中昆仑地区,区域地质化学条件与西昆仑地区的区域地质化学条件大致相同。
④构造条件
立项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其中重要断裂有康西瓦超岩石圈断裂、柯岗岩石圈断裂带深大断裂。
康古尔断裂又分为北缘、南缘断裂。
为本交调查区域构造单元划分的重要界线。
其余均为一般性断裂。
1、柯岗岩石圈断裂带
该断裂带作为铁克里克陆缘隆起库尔浪晚古生代陆缘裂陷盆地的分界断裂,长达250千米。
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断裂面北倾,倾角70°以上,为一高角度逆冲断层。
断裂北盘为下元古界上部的绿片岩相,南盘与中-上石炭统的碎屑岩-灰岩建造接触。
沿断裂两侧,岩石破碎明显,破碎带宽达100
-1000米。
断裂西端被北北西向的克孜勒陶-库斯拉普岩石圈断裂所截。
2、康西瓦超岩石圈断裂
康西瓦超岩石圈断裂是区内规模最大的主干断裂,是塔里木地块和羌塘地块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它西起自我国境外,从乌孜别里山口进入我国境内,呈南东向经公格尔山之西,库地南,转为近东-西向至康西瓦、慕士山南,最终交汇于库牙克断裂,总体呈反S形弧形展布,断裂面向北倾,倾角较陡,倾角一般为70°-80°,具压扭、逆冲性质。
对两侧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有明显控制作用。
④构造条件
立项区还未进行大量详细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总体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是矿产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目前还存在许多地质矿产问题尚待解决,所以需要作进一步详细的调查工作。
《余田铁克里克地区铜异常检查》在立项区及其外围检查了5个铜单元素异常。
这些铜异常铜的平均值在150-500×10-6之间,铅平均值50-1000×10-6,Zn的平均值1000-2000×10-6,Zn的最高含量5000×10-6。
但上述异常检查成果后期的地质调查均未进行过收集和研究。
所以使上述Cu、Pb、Zn高含量地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立项区石炭纪复式岩体研究和划分较差,对岩体内的铜钼矿的工作力度不够,尚需进一步工作。
对Bi的高含量点尚未引起重视。
立项区除了少数几个1:5万图幅开展了1:5万化探普查外,其它大部分尚未开展化探普查,从达巴特采用遥感信息提取找矿的经验看,立项区是采用遥感信息提取找矿的有利地段。
(三)地质背景
)。
立项区调查区大地构造位于塔里木板块(I)之中的中昆仑地块(Ⅲ
3地层分区康西瓦断裂以北属塔里木区,铁克里克分区,柳什塔格小区。
铁克里克分区柳什塔格小区出露的地层有:前寒武系变质岩、泥盆系上统、石炭系、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一、地层
1、前寒武系变质岩
(1)下元古界桑株塔格群
为一套角闪岩相-绿片岩相的中-深区域变质岩系。
下部岩性由眼球状、条带状混合岩、条带状角闪石黑云母混合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等组成,间夹结晶片岩、大理岩;中部以大理岩为主夹结晶片岩和黑云母角闪片麻岩;上部以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长石角闪片岩、长石石英片岩等各种结晶片岩为主夹少量大理岩和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2)中元古界蓟县系塔昔达坂群
出露于阿卡孜达坂以东及赛图拉一带,与长城系呈微角度不整合
和假整合接触。
在赛图拉以北至桑株达坂附近为灰色二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片岩等多种片岩及大理岩、石英岩夹变质砂岩、酸性火山岩、石英钠长斑岩和火山角砾岩。
其底部为厚约36米的灰白色—浅灰色变质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多与下伏岩层相同,砾石均已压扁、拉长,不整合于长城系之上。
2、泥盆系上统
出露于土木牙—牙以克河上游一带,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少量灰绿色砾岩、钙质含砾砂岩。
3、石炭系
(1)石炭系下统奇自拉夫群
分布于民丰以南以克河上游两侧,东至苦呀可,向西至土木呀尖灭,岩
为紫红色、紫色、灰绿色砂岩、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等。
(2)石炭系中统
分布于乌孜塔格山轴部及北坡,以碎屑沉积为主夹泥灰岩、炭质泥岩及含铜砂岩。
(3)石炭系上统
分布于阿克苏河北岸,为浅海相碳酸盐碎屑岩沉积,上部为灰白色、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白云岩,底部夹玫瑰色锰质灰岩透镜体;下部为灰色细砂岩、炭质含粉砂岩灰岩及砾岩。
4、二叠系
分布于再依勒克河、柳什塔格南坡,不整合于前寒武系之上,为海相灰岩及砂岩。
5、三叠系
零星分布于小区南部硕尔湖及苏巴什一带。
上部主要为砖红色厚层状含砾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夹中厚层砾岩;下部为褐灰色厚层砾岩夹砖红色含砾粉砂岩。
6、侏罗系
(1)中下统叶尔羌群
零星分布于小区北部边缘的普鲁及东南部硕尔湖一带,为黄绿、灰色中、细粒砂岩夹砂质泥岩及煤层。
7、白垩系
零星分布于普鲁、硕尔湖、苏巴什等地,为陆相红色砂岩及砾岩;普鲁附近上部为红色砂岩夹薄层泥岩及砂岩;中部有土红色层状粗、细粒砂岩夹砾岩;下部为杂色中厚层状砾岩夹薄层状土红色砂岩、砾岩。
8、第三系乌恰群
分布于北部山前地带,为黄-黄绿色中厚层砾岩,砾石成分为灰岩紫色砂岩、石英岩、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
胶结物为泥沙质及少量钙质,与下伏古老地层为不整合或断裂接触。
9、第四系
广泛分布于山前地区及近代河床阶地之上,为冲洪积相,由砂砾石、碎
岩屑及砂质黄土组成。
二、火山岩
前寒武纪海相火山岩系主要分布在铁克里克隆起和公格尔-桑株塔格西昆仑中间地块两个构造单元。
火山岩广泛分布在前寒武纪中高级和中低级变质岩系内,形成时代主要有早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晚元古代。
火山岩产出具有明显的不均匀分布特征,如早元古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在铁克里克隆起区和西昆仑中间地块新藏公路以西至布伦口-木吉一带,前者出露的火山岩以中酸性为主,后者则以中基性为主;中元古代火山岩分布广,厚度大,是西昆仑地区出露的最主要前寒武纪火山岩系,它们主要分布在铁克里克隆起区和桑株塔格-柳什塔格一带,集中在新藏公路以东产出。
公路以西火山活动很弱,很难发现火山岩出露(图1-6)。
早、中元古代产出的火山岩往往与迄今已知的前寒武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具有重要的成因联系。
需要特
别指出的是,通过本次研究在卡拉库里铜金矿床、卡拉玛铜金矿床和哈啦墩铁-铜(金)矿床新发现长英质火山岩,其出露规模较小,呈薄层状、透镜状在含矿主岩内或作为矿床的直接底盘岩石产出,这为上述矿床形成于地热异常区提供了直接证据。
该类火山岩的特征将在第三章典型矿床类型有关的章节加以论述,以下从略。
晚元古代火山岩亦主要分布在铁克里克隆起和桑株塔格-柳什塔格一带,前者见于叶城县坪耐附近,火山岩产在苏库洛克群地层中,岩性为薄层杏仁状安山岩;后者产于桑株塔格主脊蒙古包-浦什一带和柳什塔格北坡,火山岩产在赛图拉群的中部和下部层位岩性主要为变玄武岩,夹在石英片岩。
三、侵入岩
自元古代中晚期开始,羌塘地块和塔里木地块的多次裂解和再拼接,为本区花岗岩浆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热动力条件。
按花岗岩发育的时空分布,在本区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花岗岩带:1.北昆仑裂谷花岗岩带、2.中昆仑岩浆弧花岗岩带、3.羌塘大陆边缘花岗岩带。
各带中发育的花岗岩类,其地球化学特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其所处构造单元在该地史时期的构造活动性质,可以为研究该区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作用提供有用信息。
本区出露的花岗岩类为中昆仑岩浆弧花岗岩带,以华力西期分布最广。
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西昆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及主要变形期大致经历了3个重要转折点:即震旦纪早期古塔里木陆块开始裂解,形成了古生代的构造格局;中三叠世早期南部喀喇昆仑晚古生代地块裂解,形成了中生代的构造格局;新生代随着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青藏高原隆升,构成了现代地貌景观。
实际上,西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变形期次、变性特征比上述认识远为复杂;不通构造单元所经历的变形期次及其构造类型、变形相、运动方向等均有一定的差异。
自新太古代以来,西昆仑造山带经理了多期构造变形的发展、演化,后期构造变形对前期构造有继承,也哟偶叠加改造和新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深大断裂带和以其为边界的若干地质块体。
正是由于这些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块之间的拼贴,导致了十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作用,除前震旦系发生了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变质外,古生界地层普遍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
本立项区花岗岩呈群呈带分布反映了所处构造单元地史时期的构造活动性质。
对寻找斑岩型铜矿和蚀变带金矿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