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又进球啦!”足球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里的“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
A. 响度大
B. 音调高
C. 音色好
D. 传播快【答案】A
【解析】【解答】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与其他选项内容无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
2.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3.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4.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5.经常归纳总结知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四个选项是小夏所做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声音特性影响因素描述举例
响度振幅响鼓需要重锤敲、震耳欲聋
音调频率不敢高声语、低声细语
音色材质闻其声知其人、口技
B.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 I=I1=I2 I=I1+I2
电压 U=U1+U2 U=U1=U2
电阻R=R1+R2R=R1=R2
C.
电荷磁极种类正、负南、北
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应用避雷针指南针
D.
电路图电压表电流表电路故障
有示数无示数灯泡短路
无示数有示数灯泡开路
无示数无示数变阻器开路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响鼓需要重锤敲、震耳欲聋、不敢高声语、低声细语指的是响度;故A错误;
B、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是相同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个电阻倒数之和,故B错误;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自然界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制成了验电器;避雷针是利用导体的性质来工作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针能指示一定的方向就是由于受到了磁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灯泡短路,无电流通过灯泡,灯泡不发光;电压表相当于与导线并联无示数;电路有较大电流通过,电流表有示数.
如果灯泡开路,无电流通过灯泡,灯泡不发光;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源电压有示数;电流表几乎无电流通过无示数.
如果变阻器开路,整个电路处于开路状态,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响度、音调、音色.(2)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分析;(3)根据电荷、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4)电路故障有两种,短路和断路.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分析故障原因.
6.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
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 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答案】 B
【解析】【解答】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A不合题意;
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B符合题意;
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不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超声波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
8.如图,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杯子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下面关于水杯发声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B.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C.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D.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答案】D
【解析】【解答】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 . 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物体质量和体积越大时,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低,声调越低 .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 D
【解析】【解答】A、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能传递信息,A 不符合题意;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音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且能传递信息;B、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受处减弱噪声;C、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0.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 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 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答案】 D
【解析】【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不能听到掌声,故A错误;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B错误;
C、在同种介质中,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能更早发现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故D正确.
故选D.
11.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
A. 声音轻了
B. 声音响了
C. 声音没有变化
D. 声音消失了
【答案】 B
【解析】【分析】当火车钻山洞时,山洞内会有回音,回声与原声重合加强声音的响度.
【解答】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会与回声重合,这样响度会增大,所以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声音变响了;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回声与原声重合也会增加声音的响度.
12.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 A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
故选A.
13.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答案】B
【解析】【解答】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掌握,以及对物体颜色的掌握。
容易错选A,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果听声计时,会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14.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
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
治.
15.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选项设计不合理;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B选项设计不合理;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C选项设计合理;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答案为:C.
【分析】目的是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16.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车上能做到的是()
A. 用超声波测定速度
B.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 利用风能发电
D.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定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不能形成风故不能利用风能发电;C不符合题意;
D、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指南针靠磁场的作用指示南北,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月球有引力,可以测质量.
17.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
18.关于声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
B. 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 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故B错误;
C、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如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噪声的分类有两种:①从物理角度考虑: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生活角度考虑: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都是噪声;(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4)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
1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控制电路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们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击碎体内的结石,故A错误;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进行减弱的,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声音;(2)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进行.(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控开关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的.
20.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超声诊断仪等;(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的音色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它们有不同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传播需要介质.(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2.“天宫一号”中的宇航员在太空和家人通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宇航员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B. 宇航员的声音大约以340m/s的速度传回地球
C. 家人能根据音色辨别出宇航员的声音
D. 家人听到宇航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音调很高
【答案】C
【解析】【解答】A、宇航员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地球,A不符合题意;
B、无线电波的速度是光速,3×108m/s,B不符合题意;
C、家人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宇航员的声音,C符合题意;
D、家人听到的声音大是因为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可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太空的声音是通过无线电传到地球的.
23.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C.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D.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答案】C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听诊器”的作用是探测人心跳的频率,并不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此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双层玻璃会发生反射,并且在反射过程中声波逐渐减弱.此选项正确,C符合题意.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此选项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听诊器是使能量集中,损失少,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依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声音.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C. 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的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A 错误;
B、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包括手机上网,故C正确;
D、此句中的“高声语”意思是大声说话,应是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和介质种类、介质温度都有关系,和声音的种类无关;(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的.
25.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