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高中地湘教版必修1课堂互动与探究(18份)1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互动与探究
抓要点
知识详解
知识点一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1.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轴:地球的自转是一种绕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的自转轴称为地轴。
地轴的空间方向基本稳定,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4.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为1日。
但因选定的参照物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5.自转的速度
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约等于111千米,那么在60°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则是55.5千米。
(2)经线圈与赤道大约等长,则经线上纬度相隔1°的实际长度也约为111千米。
(3)同一纬线上各点线速度、角速度都相等。
(4)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
点拨:如何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1)虽然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对稳定,即为自西向东运动的,但是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在视觉层面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一样的(如下图):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递增、西经度递减(如下图):
【例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依次减小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角速度为15°/小时
[解析]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选项D是错误的;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为15°/小时;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
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答案] A
知识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1.昼(夜)半球、昼(夜)弧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昼弧是指处在昼半球的各纬线圈的弧长,夜弧是指处在夜半球的各纬线圈的弧长。
昼弧长与夜弧长的长短体现了昼长与夜长的大小。
2.晨昏线(圈)
(1)概念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2)晨昏线的判读,见下表:
①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
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④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⑤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⑥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⑦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度数和太阳直射纬线度数互余(即两个度数相加等于90°)。
⑧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3.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1个太阳日。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也是1个太阳日。
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点拨:昼夜、昼夜交替的区别。
昼和夜的产生与地球自转无关,而是由于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可见光也不透明的球体,能够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昼,另一半球则是夜。
昼夜交替是在昼夜半球产生的基础上,由于地球在不断地自转,地球上的昼和夜不断交替发生而产生的。
【例2】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为晨线。
A图中b 为晨线,a为昏线;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
故只有B图所示符合题意。
[答案] B
知识点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此知识点是一个难点,偏转的原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所以要淡化偏转的原因,把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1.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地转偏向力的特点及影响如下:
(1)河流左右岸的判断
面朝河水流向(即河水从人的背后流过),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
(2)北半球右偏,河流右岸冲刷(侵蚀),左岸淤积,港口应建在右岸(即冲刷岸),因为此岸处河水较深;南半球则相反。
(3)河流弯曲处的冲刷与淤积情况
河流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易淤积,水浅;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为冲刷岸,水深,适于建港口。
河流弯曲河段不再适用地转偏向力规律,和河流所处南北半球、河流流向均无关。
A为凸岸,B为凹岸,B处适合建港口,A处有利于取水安全、军事防御和发展耕作业。
【例3】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速度最大
的点,读图回答下题。
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解析]由b点为地球自转速度最大的点,得出b点位于赤道上,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运动方向保持初始运动方向,故C正确。
[答案] C
知识点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方时
1.地方时的计算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1)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
③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④代入公式计算。
2.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如果已知经度,不知时区,求时区序号数。
该地所在时区的序号=(该地经度+7.5°)÷15°(注:取整数)。
该地为东经度即在东时区,该地为西经度即在西时区。
第二步:求区时。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早。
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则用“-”。
注意:(1)若求出的时间>24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日期减去1天。
(2)统一时间标准:公式中的两个时间必须都是区时。
3.光照图上地方时的判断与计算
由于地球的自转,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判断与计算方法: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经线相对的另一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3)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地方时增加4分钟。
(4)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4.地球上的两条日界线的判读
(1)地球上第一条日界线是人为的,即180°经线(实际上是有曲折的),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减去一天(或逆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加上一天)的即为180°经线。
(2)地球上第二条日界线是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移动的,0时即为今天的0时,24时即为昨天的24时。
(3)地球上绝大多数时候为两个日期,即今天与昨天。
当0时所在经线是西经度时,则今天范围>昨天范围;当0时所在经线是东经度时,则今天范围<昨天范围;当0°经线上0点时,今天范围=昨天范围(即各占180°经度范围);当180°经线上0点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今天范围,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是昨天范围,当北京时间8点时,今天范围等于昨天范围;当北京时间为20点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4)180°经线东侧为昨天,西侧为今天;0时经线东侧为今天,西侧为昨天。
【例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9日,判断甲地的
地方时。
(2)若北京时间为7月9日12时,求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
[解析]第(1)题,由题意知,OA、OB为日期分界线,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地方时为0时,根据日界线东西两侧的日期特点,判断OA为180°经线,OB地方时为0时,则甲地地方时为3时。
第(2)题,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求出0时经线。
因为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所以0时经线为60°W。
北京属于新日期,所以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经线,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答案](1)甲的地方时为3时。
(2)60°W向东至180°经线。
活动参与
一、课本第16—17页活动
1.以太阳为参照物时,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角度大于360°。
如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角度正好是360°。
2.
误差仅一秒。
二、课本第17页活动
1.
2.
15°/h。
线速度变化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处最大,越向两极越小,到了极点线速度为0。
三、课本第17页活动
在该演示中,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转动产生的。
地球仪多长时间转1圈,多长时间就代表1天。
本演示地球仪5秒钟转1圈,则5秒钟代表1天。
四、课本第18—19页活动
1.按此要求步骤完成,此活动可帮助我们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分、北京时间与当地地方时刻的区分。
当日影杆的影子与直线OC 重合时,此时应为当地时间12点,这时如看到手表显示时间(即北京时间)是12点40分,则此地应在120°E以西10个经度处,即此地经度为110°E。
2.日常生活中,各地都使用一个地方时是不行的,容易造成时间的混乱和昼夜情况的对应不准。
五、课本第19页活动
1.略
2.(1)该地所在时区的序号=(该地经度+7.5°)÷15°(注:取整数)。
如:110°E,(110°+7.5)÷15°=7……12.5°取整数,110°E所在时区为东7区。
(2)熟记中央经线度数快速求任一经度所处时区。
1个时区为15个经度范围,中央经线为此时区最中间的经线,此经线度数加7.5°得到一个大值,减7.5°得到一个小值,小值到大值之间的所有经线度数均属于此时区。
如100°E,首先考虑和100°E最接近的中央经线为105°E,东7区的经度范围为105°-7.5°和105°+7.5°之间,显然100°E属于此范围,那么100°E所在时区就是东七区。
第2种方法运用熟练后速度更快些。
六、课本第19—20页活动
1.如两个时间相加超过24小时,应该为第二天,日期数应加一天,时刻数为得到的时差数减去24。
例如,美国旧金山位于西8区,当旧金山
时间为13日14时时,北京时间是几点?北京时间比旧金山时间早16小时(即8+8=16),北京时间为14+16=30,则北京时间为14日6时。
如果两个时间相减不够减,也就是得到一个负数时,此时日期应减一天,也就是昨天。
时刻数是这个负数加上24。
例如,当北京时间是8日8时时,美国纽约(位于西五区)是几点?纽约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8+5=13),纽约时间为8-13=-5,也就表明纽约应是7日19时(-5+24=19)。
2.略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