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辩论赛整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袭人是一个卑鄙的人。

袭人投靠封建统治阶级,首先出卖的是自己的肉体和灵魂。

她认定贾宝玉是荣府的法定继承人,因此,她把怡红院作为自己向上巴结的阵地,把照顾好贾宝玉的生活,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钳制贾宝玉的叛逆思想,作为自己的进身阶梯。

她为达到的目而使出卖肉体的这一种卑鄙的手段。

如此卑鄙的一个人,自然是一个告密者。

2.袭人对宝玉的爱带有自私性和专制性。

第 82 回,有一段袭人的心理描写:“忽又想到自己终身,本不是宝玉的正配,原是偏房。

宝玉的为人,却还拿的住:只怕娶了一个利害的,自己便是尤二姐香菱的后身。

素来看着贾母王夫人的光景,及凤姐儿往往露出话来,自然是黛玉无疑了。

那黛玉就是个多心人。

”由此看出,袭人是不希望宝玉娶其他人的。

他对宝玉的爱具有自私性。

又如袭人看到湘云给宝玉梳头便醋意大发,赌气不理睬宝玉,怄了一夜的气。

最后,宝玉没办法只有拿起簪子折为两节,对袭人又是发誓,又是赔礼道歉。

如此可见,袭人对宝玉的爱具有专制性。

作为自私、专制的女人,为捍卫自己的爱情,告密也是自然的!
3.袭人告密的证据。

第一,袭人有过告密经验(曾经向王夫人进言)。

这事情发生在贾政毒打宝玉之后,贾政差点把宝玉打死,可是袭人却对王夫人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

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

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

”这里她话说得非常严重。

第二,袭人是“卧底”。

七十四回,在抄检大观园之前,王夫人把晴雯叫来给训斥了。

当时她说了这么句话:“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既然晴雯干的事,王夫人都知道,那么告密的明摆着只有袭人了。

七十七回,王夫人亲自到大观园,她在怡红院公开宣布,她说:“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

”这又明摆着说,我在这儿有“耳目”、有“暗探”呢,我自己不来,我的心、耳朵、精神、感觉,都在这儿。

这两次给人的感觉,都是非常明显的在说袭人!
第三,引起宝玉的怀疑袭。

众所周知,宝玉跟袭人关系很亲密。

抄检大观园之后,宝玉问袭人:“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

”“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不仅袭人是“密探”,竟还有两个帮手!连宝玉都怀疑她。

4、宝玉对袭人的态度的转变。

在晴雯走之前宝玉就有些防袭人了。

首先看宝玉对袭人黛玉关系的处理。

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中,宝玉临上学嘱咐袭人道:"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

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才好。

"宝玉这样嘱咐是关心袭人,当然更多的还是为了林妹妹。

对于黛玉这样即孤独又渴望温情的人,宝玉担心自己出门后她一个人会太闷。

而真心喜欢一个人总希望大家都和她关系好好的,和大家多多的往来交流得到大众的快乐。

此处可见宝玉待颦儿之特别用心。

宝玉能够这样嘱咐袭人,也可看出来当时袭人在宝玉心目中,的确当得起贤惠的名称,她会对黛玉真心好,是可以托付的人。

宝玉是多么信任袭人啊!因此,此处亦可看出袭人在宝玉心中的形象与地位,和宝玉心中袭黛关系的心理图像。

然后这种情况马上有了变化,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
哥”宝玉挨打之后,因心下记挂着黛玉,满心里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

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

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

"大家看这段吧,宝玉记挂黛玉,要去找人问,可只是“怕”袭人。

从开始的托付黛玉给袭人,到了害怕在袭人面前表达自己记挂黛玉。

可见,袭人在宝玉心中的形象已经有了转变。

不自觉的,袭人的贤惠和可以托付,在宝玉心中都已经打了折扣。

宝玉为什么要怕袭人知道自己记挂黛玉呢?这是有道理的,大家还记得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袭人有意无意在湘云面前表达自己对黛玉的不满,(“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

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

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

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

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并且还或明或暗地挑湘云对黛玉看法吗?(袭人也笑道:"他本不知是你做的。

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扎的出奇的花,我叫他拿了一个扇套子试试看好不好。

他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给那个看的。

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

回来他还叫赶着做去,我才说了是你作的,他后悔的什么似的。

"史湘云道:"越发奇了。

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

"袭人道:"他可不作呢。

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

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宝玉是个什么人?他是一个把“情”当作学问来钻研的人(“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

”)他是一个情不情意淫全在体贴姑娘们的人,他是一个为了这些清灵的女子们就算死了也值得的人,他成日家操心上心的就是这些事情。

如果说懂得女孩子的心思,察言观色的了解她们,再没有人能够超过宝玉了。

这女子之间的暗自较量,宝玉如何不晓得?否则也不会对晴雯和袭人的争吵喊出“这个心使碎了也没人知道。

”,否则他也不会去问张道士要什么“疗妒汤”。

5、袭人有前科。

书中袭人的形象一贯是好打个小报告,善于揣摩上头的心理,极尽讨好,献媚,巴结之能事,工于心计,一心希望攀上"姨娘"的位子的。

在贾宝玉被打之后袭人就曾趁机进谏,让王夫人变个法把贾宝玉搬出园去。

没有提名道姓,只说是自己的小见识,但却深得王夫人欢心。

把袭人扶做了准姨娘。

比如,有一次,袭人说:"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
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 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人,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 反说坏了. 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 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 不过大家直过没事, 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 都是平常小事, 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 ”
6、站在袭人的位置,在那个年代,万一宝黛有了不正当关系,那承担首要责任的就是袭人。

袭人的位置也不是好做的,她的争强夸耀之心从未减,她一心想要的就是做宝玉的姨娘。

所以用些手段也是正常的,不然依她买进的丫鬟的身份,怎么能在贾府有一席之地。

7、袭人十分可疑,她在王夫人面前多次进言,不仅想把贾宝玉移出大观园还暗示王夫人他和林黛玉有私情,这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是很严重的告密了,她却能做到面不改色,她温驯谦和,在贾府里和宝姐姐一样,有着良好的上下关系,她和晴雯最大的不同,是她每日都在为自己打算,其中有一段描写特别值得回味,就是贾宝玉误踢了她吐血后,晚上睡觉的时候,她的心都灰了,原话是这样说的:“把往日的争荣夸耀的心都没了……”这句话表明,她虽然是一个衷心耿耿的奴才,但也是一个为以后将来打算的有心之人。

8、袭人从来不与晴雯相争,甚至忍让晴雯的犀利,可到最后,她还是说出了心里话。

当宝玉引经据典说海棠死了是晴雯的预兆时,一贯温柔敦厚的袭人终于坐不住了,她说:“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这句话表明她平时对晴雯的隐耐和宽容都是基于“收买人心”,正是这样一段描写,让很多人判断晴雯之死和她有关人的强有力的证据。

9、晴雯判词里的”乌云浊雾”就是有力的证据,说明晴雯身边布满小人。

能说出的去的人多,只是能在王夫人面前说上话的,也唯有袭人矣。

10、晴雯公开了袭人和宝玉的私情。

比如有一次,晴雯说“(宝玉和袭人)鬼鬼祟祟做些什么”、“就称起我们来了”。

此时,偏偏林黛玉到了门外,听得真切,以后,公开称呼袭人“好
嫂子”,让袭人羞愧难当!从这点来说,晴雯与袭人之间有产生矛盾的可能。

11、袭人历来是《红楼梦》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她有着宝钗品性,隐忍的个性,对待宝玉的忠心,是其它人无法比拟的,可我们却也从中看到了非常矛盾的生命复杂体。

袭人遭人诟弊的最大一点就是告密、虚伪和伪善。

先说说她的告密,首先袭人十分可疑,她在王夫人面前多次进言,不仅想把贾宝玉移出大观园还暗示王夫人他和林黛玉有私情,这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是很严重的告密了,她却能做到面不改色,她温驯谦和,在贾府里和宝姐姐一样,有着良好的上下关系,她和晴雯最大的不同,是她每日都在为自己打算,其中有一段描写特别值得回味,就是贾宝玉误踢了她吐血后,晚上睡觉的时候,她的心都灰了,原话是这样说的:“把往日的争荣夸耀的心都没了……”这句话表明,她虽然是一个衷心耿耿的奴才,但也是一个为以后将来打算的有心之人。

通过观察,她心里认定林妹妹十之八九可能要坐上宝二奶奶的席位,于是,便去探口风,失败之后,便把“宝”压在了宝姐姐头上,而且不遗余力地为宝姐姐“摇旗呐喊”,成为林妹妹强有力的反对派,这让我们对这个不苟言笑的在大观园没有地位的丫环刮目相看。

我们看看她在王夫人面前都进了什么言:首先,袭人曾经对王夫人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情来。

”这样的话,是一个卑微的小丫环应该说的吗?可她就敢说。

为什么?因为,她猜透了王夫人的心思,王夫人肯定一心想让宝玉好,对宝玉的很多行为,王夫人也是“深恶痛绝”,因贾母的溺爱,让她的管教变得可有可无,而贾政的暴力行为,更让王夫人心有余悸,这个指望宝玉一生的女人,当然不想让宝玉会有不良的结果出现,于是,她管袭人叫什么?你听好了,叫“我的儿”,亲切不?这么亲昵的称呼只能助长袭人的告密行为,当然,也是袭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她不仅指出问题的所在,而且还提出建设性意见。

那么王夫人当时一听,非常感动,对袭人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而且保证绝不辜负她。

紧接着,赏给她两个菜,这是小事;再紧接着,就命令王熙凤把袭人的工资增加一倍半。

12、很多疑点都集中在袭人身上,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之前,说过这样的话:“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儿神意,时时都在这里。

”这句话什么意思?不是这明摆着说,我在这里安有“耳报神”吗?这句话是指谁?肯定是袭人无疑。

最后,连她身边她最亲近的人宝玉都怀疑她。

宝玉跟袭人是什么关系?是唯一一个有肌肤之亲的男女朋友关系,宝玉问袭人:“怎么咱们私底下说的玩的话,太太都知道了。

怎么太太别人的毛病都挑了,就单不挑你,还有秋纹、麝月。

”当时袭人是遮盖了过去,可她的告密行为,是无法遮掩过去的。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
就是王夫人最怕的就是丫环们与宝玉有染,而恰恰有染之人就是在她眼里最清白的袭人。

袭人从来不与晴雯相争,甚至忍让晴雯的犀利,可到最后,她还是说出了心里话。

当宝玉引经据典说海棠死了是晴雯的预兆时,一贯温柔敦厚的袭人终于坐不住了,她说:“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这句话表明她平时对晴雯的隐耐和宽容都是基于“收买人心”,正是这样一段描写,让很多人判断晴雯之死和她有关人的强有力的证据。

13、言归正传,说道大观园搜查的时候,宝玉他们私自顽话被王夫人知道,赶走了晴雯芳官四儿。

究竟是谁做了王夫人的耳报神呢?作案动机,作案条件上,我们已经不厌其烦地说了很多很多了,现在就来说真正的当事人,唯一的清醒者宝玉(雪芹)的看法“:"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他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只是芳官尚小,过于伶俐些,未免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

四儿是我误了他,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作些细活,未免夺占了地位,故有今日。

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虽然他生得比人强,也没甚妨碍去处。

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

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

”刚刚已经说过,宝玉在这里眼光的准确,他素日里对这些唧唧歪歪的女孩子事情并不是不知道(袭人对黛玉有看法,对湘云明着暗着表达,宝玉当时并不会说穿,顶多烦躁地说一句"罢,罢,罢!不用提这个话。

"发泄一下),只是不说罢了(有一次就有第二次,袭人不会突然这么没有规矩,因此袭人对黛玉的这种情绪非常可能早就对宝玉表达了很多次了,宝玉只是暗自记在心里并不说罢了),到了关键的时候才会有所表现(宝玉被挨打之后记挂黛玉,要请人去问,这个时候袭人和晴雯谁和黛玉亲,谁可真托付,就在宝玉的言行选择中一览无遗了。

顺便说一句,袭人之所以不会吃醋宝钗,除了人格上对宝钗的感佩和同类人的欣赏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她怎么会吃醋一个宝玉并不真正爱恋的人捏?)到此为止,我想大家已经很清楚我的意思了,宝玉在此对袭人的脱口而出,就是他平时暗自观察并不说穿的心里话,到了关键的时候自然就会表达。

上次是行为的选择,这次是语言的脱口而出。

当然,温情脉脉的宝玉最终是不敢打破大观园的美好的外衣,那些女子们在他的心中总体还是那么美好,他听说袭人准备了晴雯的衣物,宝玉最终还是向袭人表达了自己“随口乱说”的歉意。

但雪芹已经是呼吸了满园的苍凉的人了,他不会这样软弱,不敢不忍面对残酷的现实——自己精心营造的女儿国,也有悲惨的内幕。

所以从雪芹的构思来看,
他对袭人的种种隐笔,才是真笔。

14、副册对袭人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有人说袭人既“温柔和顺”、“似桂如兰”,那么就不可能做告密这种事。

但是,看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王被称作有才之凤,但她却做过逼死尤二姐、弄权铁槛寺等事,可见判词本就以褒扬、怜悯为主,因此,说袭人是告密者与其判词并不矛盾。

根据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副册里图画和判词的暗示,以及来自蒋玉菡的血点子似的红汗巾一度系到了她的腰上等正文中的伏笔,还有脂砚斋对后数十回里“花袭人有始有终”等内容的透露,我们可以知道,高鹗续书对袭人的那种写法是违背曹雪芹原意的。

曹雪芹已经写出了关于袭人的完整的故事。

八十回后,忠顺王之子看上了袭人,派人向贾府索要。

袭人知自己如果拒绝会牵连贾府,便不惜舍弃声名答应去忠顺王府。

她临走前建议,倘若今后二宝只能有一个丫头服侍,那就“好歹留下麝月”。

到忠顺王府后,经历一番曲折,袭人嫁给了蒋玉菡。

那以后直到宝钗死去、贾府崩溃,蒋氏夫妇一直接济二宝。

宝玉入狱后,袭人也还尽量地去救助他。

这大体就是八十回后曹雪芹关于袭人这个角色所写下的内容,倘若八十回后的这些篇章没有迷失,本是不需要任何人来多余续写的。

15、流传很广的《增评补图石头记》,前面有几家评语,其中大某山民(“某”在繁体字里是“梅”的另种写法)说:“花袭人者,为花贱人也。

命名之意,在在有因。

”护花主人则说:“王安石奸,全在不近人情,嗟夫!奸而不近人情,此不难辨也,所难辨者,近人情耳。

袭人者,奸之近人情者也。

”就是说袭人好比裹着蜜糖的毒药。

这些评家厌恶袭人,是因为第六回已经写明,她跟宝玉发生了肉体关系,所谓“不才之事”,她先做了,倒在王夫人面前担心宝玉跟别人发生“不才之事”,坏了宝玉“一生的声名品行”,实在下贱、虚伪!
二是他们不知道后四十回是高鹗续的,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意。

续书里写宝玉出家后,袭人不能“守节”,“抱琵琶另上别船”,还做出委委屈屈的样子,这种不能“从一而终”的女子,当然更该视为下贱、虚伪。

16、宝玉的奶妈李嬷嬷的话语透露:袭人不会直接告密,但她很可能利用别人的嘴去告密,她是个很又心计的女人,连湘云和黛玉的醋都吃,还变着法子要挟宝玉少去黛玉屋里玩,
这些话她就对宝钗讲过,说“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大丫鬟里晴雯是她往上爬的最大威胁,人比她漂亮,嘴巴比她厉害,针线活比她好,又是贾母最喜欢的,宝玉也是另眼相看。

所以晴雯被撵出去的时候,宝玉首先疑到她身上,晴雯爱宝玉是一派娇憨痴情,全没半点私情引诱,宝玉和黛玉传递手帕也是交给晴雯,可见晴雯之忠实,为补孔雀裘连命都霍出去了。

但袭人劝宝玉都是要耍些手段的,良宵花解语那段:“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

”可见其并不是个简单人物,连宝玉的奶妈李嫫嫫都骂她:“就喜欢躺在床上妆狐媚子哄宝玉。

”但却不会用这样的话骂比她漂亮的多的晴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