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经典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经典故事
【千岩万壑】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
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
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管中窥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
穅,同“糠”。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後。
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
’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後。
’”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
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
穅,亦写作“糠”。
【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
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
【华亭鹤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
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
后以“华亭鹤唳”。
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 【蒹葭玉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
”蒹葭,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
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
后以“蒹葭玉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
亦常用作谦辞。
【绝妙好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蒱臼’八字。
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
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脩别记所知。
脩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
蒱臼,受辛也,於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
’”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醉山颓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后以“醉山颓倒”形容醉
态。
【醉玉颓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身无长物】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青州从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
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