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传》阅读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邕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

既冠,见特进李峤,自言“读书未遍,愿一见秘书”。

峤曰:“秘阁万卷,岂光阴能习邪?”邕固请,乃假直秘书。

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峤叹曰“子且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拾遗。

御史中丞宋璟劾张昌宗等反状,武后不应,邕立阶下大言曰:“璟所陈社稷大计,陛下当听。

”后色解,即可璟奏。

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

”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五王诛,坐善张柬之,出为南和令,贬富州司户参军事。

韦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弹任职,人颇惮之。

谯王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捕支党,迁户部员外郎。

岑羲、崔浞恶崔日用,而邕与之交。

玄宗在东宫,邕被礼遇,羲等忌之,贬邕舍城丞。

帝封禅还,邕见帝汴州,诏献辞赋,帝悦。

然矜肆,自谓且宰相。

邕素轻张说,与相恶。

会仇人告邑赃货枉法,下狱当死。

后得减死,贬遵化尉。

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刺史,熹兴利除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始,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

既入朝,人间传其眉目瑰异,至阡陌聚观,后生视风内谒,门巷填隘中人临问,索所为文章,且进上。

以谗媚不得留,出为汲郡、北海太守。

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有罪下狱,邕尝遗勃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賂遗。

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

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

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全国,时称李北海。

卢藏用尝谓:“邕如千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

”后卒如言。

杜甫知邕负谤死,作《八哀诗》,读者伤之。

邕资豪宕,不能治細行,所在贿谢,畋游自肆,终以败云。

选自《新唐书·李邕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B.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C.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D.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唐代为散官
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

此处的“东宫”与《陈情表》中的不同
C.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一般在泰山举行,也有在其他山上举行的。

D.阡陌,田界,田地中纵横交错的小路;也指田野、垄亩。

在文中代指路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邕方直敢言,尽职尽责。

担任左拾遗时,即便武后发怒,仍为宋璟辩解;担任左台殿中侍御史时,弹劾在职官员,人们十分忌惮他
B.李邕为人骄矜,仕途不顺。

他自夸将要做宰相,还一向轻视张说;也曾因岑羲等人的忌恨,被贬为舍城丞,又因遭谗言而出京为官。

C.李邕博闻强志,文采出众。

短期内遍读秘阁书文且应答如流;皇帝来到汴州,曾下诏令让他献上辞赋,他也因善写文章被称为“李北海”。

D.李邕风采卓异,天性豪宕。

他眉眼俊异,年轻人为一睹其风采前去拜谒,以至门庭里卷拥挤;他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最终败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

”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2)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

答案:
(一)(19分)
10.C(根据文意,应如此停顿。

)(3分)
11.B(《陈情表》中的“东宫”与文中的相同,均指“太子”。

)(3分)
12.A(此时武后并未“发怒”,只是“不应”。

)(3分)
13.(1)李邕出来后,有人指责说:“你职位卑微,一旦触怒天子,会有不测之祸。

”李邕说:“不这样,我的声名也不会传扬。

”(5分)
(2)当初,李邕早就有声名,看重爱护侠义之士,长久被排挤在朝廷之外,(李邕)也不与(朝中)士大夫交往。

(5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

李邕二十岁成年后,去拜见特进李峤,自己陈说“有些书还没读过,希望能读一读宫廷藏书”。

李峤说:“秘阁有万卷书,哪能短时间读完呢?”李邕再三请求,于是(李峤同意)让他暂任秘书一职。

不久,李邕辞去(这一职务)离开。

李峤很惊讶,试着拿秘本书和未公开的文章问他,(李邕)对答清楚敏捷。

李峤感叹说:“你将来会成为名家!”
李峤担任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推荐李邕文章高深,人品端方正直,他的才能能任谏诤(一职)。

于是(朝廷)征召他授官左拾遗。

御史中丞宋璟揭发张昌宗等谋反的事,武后没有回应。

李邕站在阶下大声说:“宋璟所陈说的是社稷大事,陛下应该听取。

”武后的脸色缓和了,随即同意了宋璟的奏请。

李邕出来后,有人指责说:“你职位卑微,一旦触怒天子,会有不测之祸。

”李邕说:“不这样,我的声名也不会传扬。


五王被杀,(李邕)因与张柬之交好受到株连,被调出京城担任南和令,又被贬为富州司户参军事。

韦氏叛乱被平定,(朝廷)召回(李邕)授予他左台殿中侍御史,(他)揭发在任官员,人们十分忌惮他。

谯王李重福谋反,李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追捕余党(有功),升任户部员外郎。

岑羲、崔湜厌恶崔日用,但是李邕却与他交往。

玄宗还是太子时,李邕受礼遇,岑羲等人忌恨他,(设法把)李邕贬为舍城丞。

皇帝封禅大典归来,李邕在汴州拜见皇帝,诏令他献上辞赋,皇帝看了很高兴。

但是李邕骄矜放纵,自己说将要做宰相。

李邕一向轻视张说,与张说交恶。

恰好有人告李邕贪赃枉法,投入大狱判他死罪。

后来(李邕)得以减免死罪,被贬为遵化尉。

开元二十三年,(李邕)被起用担任括州刺史。

喜欢兴利除害,又因为被诬陷将被判罪。

皇帝知道他的名字,下诏令不判罪。

后来(李邕)历任淄、滑二州刺史,送计簿到京师。

当初,李邕早就有声名,看重爱护侠义之士,长久被排挤在朝廷之外,(李邕)也不与(朝中)士大夫交往。

入朝做官后,人们传说他的眉眼俊异,以致路人围观。

年轻人慕名去拜谒,门庭里巷都塞满了。

宫中近臣来访,索要(李邕)所写的文章,并进献给皇帝。

因为别人的嫉妒和谗言,李邕不能留在朝中,出京城担任汲郡、北海太守。

天宝年间,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犯罪被投入大狱。

李邕曾经赠马给柳勣,所以吉温就让(柳勣)引出李邕曾经与他议论国家吉凶的话(来诬陷他),私下厚赂柳勣。

宰相李林甫一向忌恨李邕,于是连及李邕(也被)判罪。

诏令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到李邕所在的郡县杖杀了他。

李邕当时七十岁。

李邕的文章,在碑颂方面是所擅长的。

人们送上钱物请他写文章,前前后后所收受的钱物数以万计。

李邕虽然仕途上不得意,但文章闻名全国,当时人称李北海。

卢藏用曾说:“李邕就像干将、莫邪,(一般人)很难与之争锋芒,只是担心它破损啊。

”后来(李邕的命运)最终(果然)如他所说。

杜甫知道李邕遭受诽谤而死,作《八哀诗》,读这首诗的人(都)为他感伤。

李邕天性豪宕,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最终因此而败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