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护理
一、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2、除急诊手术禁食禁饮外,其他患者给予高钙、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3、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卧硬板床或气垫床硬挡,保持关节功能位。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以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发展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做好记录。
5、主动协助或指导搬运安置老年和严重外伤患者;检查全身,查清受伤部位;排除大出血、内脏操作及休克等严重问题;协助诊断有否多发伤。
6、骨折患者注意固定骨折部位,xianzhi局部活动,根据骨折及固定情况适时地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
7、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注意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深静脉栓塞、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8、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9、按照各种疾病的健康指导计划做好健康指导。
大体内容包括:(1)加强营养;(2)保持良好心境;(3)预防再次外伤;(4)加
强功能锻炼;(5)定期复查。
二、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首先抢救生命。
尽早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高流量吸氧。
(2)初步固定骨折部位,保护创面。
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外露者,切勿随意复位。
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夹板固定。
(3)防止进一步加重损伤。
搬动患者时注意稳、准、轻。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交待患者少动,避免加重损伤。
(4)遵医嘱注射TAT和使用抗生素。
(5)用止血带止血时,每2小时更换缚扎部位,密切观察备注循环情况。
更换部位时至少比原缚扎部位高2-3cm。
(6)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①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机;②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术前检查;③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患肢适当抬高并固定于功能位。
(2)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进食,加强营养,促进愈合。
(3)严密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根据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安装外固定架者,防感染、防松动。
(5)长期卧床者按时翻身、折背,鼓励多饮水,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三、手外伤护理常规
按外科及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急诊手外伤者出血较多时,立即通知医师进行简单包扎止血。
(2)积极作好术前准备。
①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机;②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③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术后取平卧,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促进神经、血管的修复。
(3)严密观察伤口疼痛、渗液、出血等,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4)行血管吻合术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局部保温、使用解痉抗凝药物等)。
(5)神经吻合者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了解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的情况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6)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1)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术后3日开始进行手指功能煅炼。
2)肌腱吻合术后3天视病情指导患者逐渐开始作轻度伸屈指肌腱活动,防止肌腱粘连。
四、肢体骨折内固定护理常规
按外科及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给予高蛋白、高钙、丰富维生素饮食。
拟急症手术者禁食。
(2)评估伤情,首先协助处理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3)行牵引者要保持牵引的正确方式和有效效能,不能随意增
减重量。
(4)遵医嘱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抗生素皮试、备血等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监测生命体重等。
(2)术后24小时局部冰敷,抬高患肢,并注意患肢血运。
肢体骨折内固定,大多数是坚强内固定,一般不需要外固定辅助,但若骨折极不稳定可辅以皮牵引2-4周或石膏固定资产-6周。
行皮牵引或石膏固定者,按相应护理常规。
(3)麻醉清醒且无恶心、呕吐后,患者可恢复高蛋白、高钙饮食,如排骨、牛奶、鸡蛋等。
(4)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及引流情况,术后3-5天或敷料渗湿时更换敷料。
24小时后引流液小于50-100ml时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5)根据病变部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五、截肢手术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严重外伤患者应首先抢救生命。
(2)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劝慰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说明截肢的必要性,提高患者对
截肢的认识,以取得理解与配合。
(3)严重的肢体外伤及感染者及时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长期慢性消耗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患者,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营养,以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5)履行术前告知程序,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签字,报院领导审批签字后方可施行截肢手术。
(6)行半骨盆切除术者作肠道准备。
(7)截下肢者训练床上使用大、小便器。
2、术后护理
(1)了解手术及麻醉情况,按麻醉后护理常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等,防止严重创作或感染、高龄和小儿患者病情恶化。
(2)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后,逐渐恢复高蛋白、丰富营养的饮食。
(3)严密观察被截肢体残端的渗血情况,床旁常备止血带,以防残端血管结扎线落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4)评估肢体残端有无水肿、水疮、炎症、皮肤坏死等征象,及时报告医师和处理。
(5)评估患者有无残肢疼痛和幻肢痛,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幻肢痛。
(6)指导患者进行残肢锻炼,防止并节挛缩。
六、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1、术前或非手术治疗护理
(1)受伤24-28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
若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应立即报告工程师,及时给予抗休克护理。
(2)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痛加剧及急性腹膜炎症状;了解gangmen有无解痛、疼痛或出血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3)注意观察皮下有无出血及出血进展。
(4)遵医嘱留置导尿管,保持其通畅;;观察并记录尿液性质、量及颜色。
(5)防止再骨折或再移位。
切勿随意搬动患者及更换体位以防骨折移位,视病情至少卧位休息2-6周,同时注意预防压疮发生。
(6)骨盆悬吊牵引者,保持吊带平坦、干燥、完整。
骨突部位用棉垫保护或酒精按摩,预防压疮。
(7)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8)拟手术者,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备血、备皮、导尿、清洁灌肠等。
(9)给予患者心理安抚,稳定情绪,减轻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
2、术后护理
(1)了解手术及麻醉情况,按麻醉后护理常规。
(2)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神志、尿量等,预防大出血。
(3)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后,逐渐恢复高蛋白、富含粗纤维、果胶的食物,鼓励多饮水。
(4)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畅通,防止伤口感染。
(5)术后睡气垫床,平卧和健侧卧交替更换,以预防压疮。
尽量减少大幅度搬运患者,防止内固定断裂、脱落。
(6)术后7-10周下床运动,并逐步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
七、化脓性骨髓炎护理常规
1、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饮食。
必要时遵医嘱输清蛋白或血浆。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有无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转移性脓肿等并发症发生。
4、患肢护理:(1)减轻患肢疼痛;(2)尽量减少患肢搬动次数,给予患肢足够的牵引重量,防止感染扩散、病理性骨折、关节畸形;
(3)早期患肢制动于功能位,适当保持关节活动度;当炎症消退或伤口愈合时,应开始关节的自主或轻度被动运动。
5、开窗引流、关节冲洗术后的护理:(1)正确连接术后冲洗管及引流管。
注意将高位管接冲洗管,低位管接引流管;(2)保持导管冲洗或引流通畅,防止导管堵塞。
第一个24小时冲洗期间,每2-3小时快速冲洗30秒,防止脓液、凝血块堵塞;以后冲洗过程中管道如有堵塞,应轻轻挤压、旋转两管,快速滴入30秒-2分钟;(3)冲洗液每天2000-3000ml,根据医嘱调节滴速均匀滴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4)冲洗时间一般为1-2周;(5)拔管时应先拔冲洗管,观察1-2天无渗出物后再拔引流管。
6、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7、需手术的患者按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八、气性坏疽护理常规
1、按严密隔离护理常规,预防医院交叉感染。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使尿量≥3000ml/h,以利于毒素排除。
不能进食者,遵医嘱鼻饲流质
或静脉补充营养。
3、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处,保护好皮肤。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警惕感染性休克。
5、遵医嘱大剂量使用敏感抗生素。
尽量敞开伤口,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持续湿敷,使患处局部形成有氧环境。
6、协助进行分泌物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一旦确诊,做好紧急手术准备,以减轻患者痛苦。
7、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高热、昏迷患者按照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9、高压氧治疗者,按高压氧护理常规。
10、截肢者,按截肢手术护理常规。
九、骨与骨关节结核护理常规
1、卧床休息,患处局部固定并制动,以减轻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饮食。
贫血时,宜进食含铁高的食物;盗汗多时,增加饮水量。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是否有消瘦、贫血、患处肿胀、流脓、截瘫或肌力减弱、大小便障碍、关节僵硬、强直、行走障碍等。
4、皮肤有窦道流脓者,伤口应每天换药。
5、行石膏固定、牵引术护理常规。
6、截瘫者,按截瘫护理常规护理。
7、拟手术治疗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1)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抗结核药宜早晨空腹服。
注意观察抗结核药的副作用,如出现耳鸣、耳聋、口唇麻木、手足麻木、小便减少、血尿、恶心呕吐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复查肝、肾功能,调整药物。
(2)术前用抗生素2-3天,预防继发感染。
8、行骨关节术后按相应护理常规,注意术后尽早进行肌肉收缩、远端关节活动。
9、给予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疾病。
十、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腰腿疼痛严重的患者,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2)术前绝对卧硬板床,抬高床头20度,膝关节屈曲以放松背部肌肉。
2、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大小便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的征象。
(2)术后尿潴留的患者,可用听流水声、热敷或按摩膀胱区等诱导排尿,必要时行留置导尿。
(3)功能锻炼:A、术后第三3天鼓励患者行主动直腿抬高和双下肢踩单车式的蹬腿锻炼,协助患者屈膝屈髋等被动活动,以避免手术后神经根粘连;B、术后来周进行腰背肌肉锻炼:取仰卧位,用头、双肘及双足跟着床,使臀部离床,腹部前凸如拱桥,稍倾放下,重复进行。
运动量秩序渐进,以不引起腰腿痛加重为宜。
本文章来源于中国用药安全网博客:
/bkarticle4/000017240001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