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应用分析作者:宋立群
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7期
宋立群
(浙江宁波鄞州区东吴中学,浙江宁波315113)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部分,也是衡量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指标之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僵化,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语文
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发散思维是一种心理学观念,相关教育工作者针对语文作文教学的
常见问题将其应用到语文作文教学当中。
本文分析了发散思维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以发散思维为出发点提出了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旨在为语文作文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促进学
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7-0128-02
[作者简介]宋立群,浙江宁波鄞州区东吴中学教师。
发散思维由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共同构成,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文章上面,
因此,一篇文章的立意与内容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前,学生思维能力不足主要体
现在三个方面,即思维方式太过单一、屈服于教师或专家权威、作文写作陷入求异的误区。
发
散思维是学生的文章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个性所在,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实现语文教
学目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散思维从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聚合思维三个角度提出
了培养学生作文立意的办法,为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一条参考思路。
[1]145-146
一、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1.思维方式太过单一。
思维方式太过单一是当前学生作文写作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受学
生认知水平与知识层面的限制,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往往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来选择
作文的切入点与内容,导致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把审题与写作速度当做作文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作文写
作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无法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从侧面、反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比较淡薄。
同时,学生思维狭隘、缺乏思维变通与应变能力也是作文立意扁平化的原因之一。
2.屈服于教师或专家权威。
权威思维定势是指学生在教师或专家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固
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总是按照教师或专家曾经给过的写作思路来进行作文写作,导致作文与作
文范例雷同,令人产生视觉疲劳。
在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喜欢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进
行作文写作,当学生的作文与自己的想法不相吻合的时候,就否定学生的作文内容与写作方式,长此以往,就会打击到学生的创新作文内容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3.作文写作陷入求异的误区。
在倡导作文要凸显自己的写作特色的观念,作文写作陷入求
异的误区是学生追求作文写作新意的一种极端,区别于作文写作千篇一律的现象,学生作文写
作较有特色是学生突破传统写作思维的一种体现。
但是,求异不等于标新立异,许多学生为了
让自己的作文显得与众不同,将与作文题目无关的东西搬进作文中来,导致作文偏题的情况严重。
作文写作陷入求异的误区是学生作文写作四维的一大进步,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出现
另一个作文写作的问题,如何避免作文毫无新意和求异误差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意
的问题。
二、发散思维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1.多向思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向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只认准一
条路,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灵活运用思维方式,这也是发散思维的一般形式。
多向思维
发散将结几个问题与几种事物放在一起思考,体现了现象和空间的并列性,可以看到,多向发
散思维的思维方向是由一个中心发散而成,在其思维过程中形成了横向发散和纵向发散两种类型。
顾名思义,纵向思维发散是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剖析,应用到语文作
文教学中就是学生将题目或材料作为基础进行文章写作。
在此过程中,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对题目或材料进行拓展,比如“我的时间”这个作文题目,学生乍看之下会以为是对我的时间
做一个概述,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想到顺着题目的意思来立意,比如写自己对时间的感悟、时间
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时间与对于我们的人生发展有何意义等。
多个思维角度最终使
“我的时间”这一题目的写作范围更加广泛,在文体上也可以选择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横向思
维发散相对于纵向思维发散来说,可以突破给出的题目或材料的限制,从而充分联想到其他事
物来进行作文写作,具有无序性、范围广和不能被预测的特征。
比如“玫瑰与刺”这一作文题目,学生可以联想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美好的事情,也可以联想
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章的宽度与广度。
2.逆向思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是指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从事物的反方
向思索问题,语文作文教学应用逆向思维要对所给的作文题目与材料进行反向思考来进行作文
写作。
逆向思维指导下的作文写作不仅可以使文章独具一格,新颖独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
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53-55通常情况下,逆向思维发散从
题目或材料中提取的观点针对性都比较强,能够引发阅读者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思考。
比如,有
这样一段作文材料:某地铁上人流众多,每天人们乘着这趟地铁上班、下班,垃圾在地铁上随
处可见,大家都在抱怨为什么这趟地铁上的环境这么差。
作文要求从这段材料中立意,许多学
生写到乘车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随处乱扔垃圾,也有学生写到可以提高所有人的环境保
护意识,让大家共同为保护这趟地铁的环境做出努力。
如果能够抓住“垃圾在地铁上随处可见”这一关键性语句,可以反过来思考人们为什么会乱扔垃圾,可以想到地铁上没有垃圾桶,于是
文章的立意就可以从地铁上的垃圾桶设置出发,以小见大,使文章不落俗套。
3.聚合思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聚合思维是指立意的时候,经过反复思考寻找最佳
的立意方向,使立意更有深度,聚合思维适用于立意范围比较大的题目。
当文章的切入点不明
确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发散聚合思维,寻求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层层聚焦,总结和历练自己
联想到的立意,从中选择出与题意最切合的立意。
比如在对“压力”这个题目进行立意的时候,可以看出压力这个题目的范围非常大,首先就从自己最先想到的立意来思考,如人的压力,然
后把人的压力再细分,可以分为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等,最后再一次选择一个角度,假设选择学习压力这个角度的话,就可以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这个立意来写。
聚合思维发散使
作文题目的立意更加具体,实际上是一种化大为小的作文立意办法。
[3]91
从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聚合思维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突破传统
语文作文教学的局限性,改变学生作文写作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作文体现其个性。
需要注意
的是,强调作文体现学生个性并不是指作文要违背写作原则,只有让学生的作文体现积极向上
的观点才是语文作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如何将发散思维应用到语文作文教学当中,相关教育
工作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参考文献】
[1]王耀新.中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
[2]付蕾,林丹燕.发散思维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
[3]王晓燕.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5(3).
[4]张鹏.浅析发散思维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0).
[5]袁家强.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