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2021年12月26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成果发布会公布称,清华大学
所藏竹简中记载了“黄帝战蚩尤”的历史传说,并称“黄帝有子曰蚩尤”。
在传说中“黄帝战蚩尤”发生于()
A. 涿鹿
B. 阪泉
C. 牧野
D. 巨鹿
2.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大约有16万
片,不重复的单字约有4000多个。
上述材料反映出甲骨文()
A. 数量众多
B. 内容丰富
C. 年代久远
D. 影响深远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下列
措施属于商鞅变法的有()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
④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当秦国的“虎挚之士”占领了齐国领土以后,辽阔的中国大地,就成为秦的一家天
下。
秦占领齐国,完成统一的时间是()
A. 公元前230年
B. 公元230年
C. 公元221年
D. 公元前221年
5.如表反映的是西汉武帝时期的铸币情况。
这反映出西汉()
A. 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B. 开始进入到鼎盛时期
C. 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完成了思想的大一统
6.林剑鸣指出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擅权存在两个循环,一个是从和帝后邓氏
到安帝后阎氏;一个是从顺帝经冲帝、质帝到桓帝40年间的外戚、宦官斗争。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是()
A. 时局动荡,朝政腐败
B.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 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D. 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7.《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是一部社会史,它纵贯2000多年,系统记载
了各国之事。
《史记》的作者是()
A. 司马迁
B. 董仲舒
C. 祖冲之
D. 王羲之
8.西晋灭吴后,大肆分封诸侯王,确定藩王们的封地,“封诸王以郡为国”。
西晋
19个州下辖的郡、王国共173个,其中王国占57个。
下列史实与西晋分封诸侯王有关的是()
A. “文景之治”的出现
B. “八王之乱”的爆发
C. 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D. 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9.它是南朝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
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年。
该
“朝代”是()
A. 陈
B. 齐
C. 梁
D. 宋
10.从表所示有关《齐民要术》一书的信息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A.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B. 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农业成就
C. 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D. 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1.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______;孔子是春秋
后期鲁国人,他主张“______”,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12.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______,史称西
汉;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494年迁都______,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13.公元前______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东汉明帝
时,派______出使西域,他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14.200年,曹操和袁绍在______进行决战,曹操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毁其全部军粮,
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5.东晋的______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
赋图》,均为摹本;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6.汉文帝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光武
帝统治后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秦始皇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修筑了以首都为中心,向各方伸展的释道。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释道,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两轮车的车轴长度。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社会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财富,具备了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实力。
经过汉景帝时对诸侯王叛乱的平定,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削弱。
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下“推恩令”。
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摘编自《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三:东汉后期统治集团腐朽,豪强势力扩张……农民境况日益恶劣。
水旱、虫蝗、风雹和疫病连年不断,地震有时成为一种严重灾害。
沉重的赋役……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经济,迫使农民到处流
亡……流亡的农民到处暴动。
——摘编自徐寒《中国通史》
(1) 写出材料一图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写的内容。
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秦始皇采
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有利条件。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农民到处暴动”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184年爆发的农民“暴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
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内地农作物的种类,更对
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材料二:南朝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已经较北方经济活跃与发达。
经过南方人与流徙到南方的徙民们的共同努力,南朝经济在曲折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政府的鼓励下,人们开荒围湖,使得土地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再加上从北方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推动,南方地区一些较为原始的山野川泽也被开发出来。
——摘编自《从南朝民歌探析南朝的经济发展》材料三:孝文帝与世家大族建立姻亲关系,为其弟聘娶中原汉族世家女为妻。
六位弟弟的王妃中除了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不是出自荥阳郑氏、范阳罗氏,便是出自陇西李氏,均为汉族世家。
——摘编自《从北魏社会制度演变看中华文化一体化进程》
(1) 材料一中的“这条商路”被称为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条商路”产生的
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朝时
期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产生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涿鹿之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答案】A
【解析】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朝,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结合材料“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约有4000多个”可知材料反映出甲骨文数量众多。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朝,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
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D
【解析】秦占领齐国,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D。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知道秦占领齐国,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C
【解析】如表为西汉时期铸币情况,反映出西汉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故选:C。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知道表格反映出西汉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主要原因。
7.【答案】A
【解析】《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史记》的作者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史记》的体例、历史地位的相关
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史记》的作者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分封诸王的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八王之乱。
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晋初年分封诸王和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解析】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年,是南朝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
故选:D。
本题南朝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南朝的相关知识。
10.【答案】C
【解析】《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从表所示有关《齐民要术》一书的信息可知,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记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齐
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齐民要术》记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11.【答案】无为而治,有教无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提出“仁”的学说,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孔子还是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先后培养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
故答案为:
无为而治;有教无类。
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的学说。
老子和孔子分别创立了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
掌握老子和孔子的学说及其影响。
12.【答案】长安,洛阳
【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贵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故答案为:
长安;洛阳。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西汉的建立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
13.【答案】60,班超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
出使西域,他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故答案为:
60;班超。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班超经营西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班超经营西域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官渡,曹操统一北方
【解析】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在官渡展开决战。
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
曹操虽然兵力上处劣势,但他派兵袭击了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
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故答案为:官渡;曹操统一北方。
本题考查了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官渡之战,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5.【答案】顾恺之,云冈石窟
【解析】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他一生创作的画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均为摹本。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故答案为:
顾恺之;云冈石窟。
本题主要考查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顾恺之、云冈石窟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南
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的相关史实。
16.【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的原因是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的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
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和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政策。
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故答案为: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的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
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和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政策;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解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注意将历史上同类知识和相似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概括归纳,分析比较。
17.【答案】【小题1】丞相、县;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小题2】国家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财富,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削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小题3】东汉后期统治集团腐朽,农民境况日益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赋役沉重等;黄巾起义。
【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黄巾起义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黄巾起义等相关史实。
18.【答案】【小题1】丝绸之路;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小题2】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建康。
【小题3】与汉族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解析】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