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颈椎病的康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 肉萎缩。疼痛和麻木 棘突旁、肩胛骨 钩椎关节增生等
根 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 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 内侧缘以及受累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行和支配区放射。颈 神经根所支配的
型 好发于颈5~6和颈6~7 部活动、咳嗽、喷嚏、肌肉压痛。压头
间隙。多见于30~50岁 用力及深呼吸等,可 试验及臂丛神经
3.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单纯椎间盘 突出,造成硬膜囊受压,经保守治疗后, 恢复满意。因椎间盘突出造成脊髓压迫者 预后较差。椎管矢状径明显变小并伴骨质 增生、后纵韧带钙化者预后较差。
4.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因椎节不稳所致 ,保守治疗后,预后较好。
谢谢观赏!
2020/11/5
80
钩椎关节
(二)颈椎骨间的连结
相邻颈椎椎体之间借关节、椎间盘、前 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结。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透明软骨组成
(三)颈部脊髓及神经根
(四)椎动脉与颈部交感神经
三、病因病理
内因 颈部先天性骨关节结构 畸形,椎管狭窄,肥胖,糖尿病
颈
外因
椎
颈部急慢性损伤、风寒侵 袭、环境潮湿,姿势不良等
者。
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牵拉试验(+)
脊 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而 下肢无力、抬步沉重,肢 出现感觉、运动和反射 体麻木,部分患者出现膀
髓 障碍,特别是出现双下 胱和直肠功能障碍,性功 型 肢的肌力减弱是诊断脊 能减退。
髓型颈椎病的重要依据。 以40~60岁的中年人多 见。
患上肢或躯干部出 现节段性分布的浅 感觉障碍区,深感 觉多正常,肌力下 降,肌张力增高, 早期腱反射活跃, 后期减弱和消失。
脊髓型—临床特点
约占10~15% 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
稳 双足“踩棉花感” 胸腹部“束带感” 上肢软瘫或硬瘫,下肢硬
瘫 Hoffmann征(+)
影像学检查—X线
颈椎曲度变直,甚 至反屈
椎间隙变窄 椎体前、后缘骨赘 钩锥关节及关节突
关节增生 椎间孔狭窄
影像学检查—X线
1.明确认识 2.卧床休息 3.医疗体操 4.良好姿势 5.避免颈部外伤及风寒、潮湿 6.重视健康教育
五、颈椎病的预后
1.颈型颈椎病的预后大多数较好。
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后,单纯髓核轻 度突出者,及时治疗,大多可痊愈。髓核突 出较重,病程较长,突出物与周围组织有粘 连者,残留一定的后遗症。钩椎关节增生, 早期治疗,恢复满意。多节段椎体退性行变 ,骨质增生广泛者,预后较差。
组 些肌肉、韧带、神经受 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 1~胸7椎旁或斜 (过屈、过伸位
织 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 体位。少数患者可出 方肌、胸锁乳突 片)可见颈椎节 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 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肌压痛,冈上肌、 段性不稳定。
型 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 胀麻
冈下肌也可有压
的倾向。
痛
神 椎间盘突出、关节突移 颈痛、发僵,患肢沉 患侧颈部肌肉紧 颈椎生理曲度异 位、骨质增生等原因在 重、疼痛、麻木、肌 张僵直,棘突、 常、椎间孔狭窄、
椎间孔发出;C8神经根从C8-T1椎间孔发出 横突有孔,内有椎动脉通过 椎骨间靠3种关节连接:椎间盘; 钩椎关节(
Luschka关节);关节突关节 主要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
颈椎的功能特点
点头—寰枕关节;转头—寰枢关节;屈伸—下颈 段(C4-C7)
承重不大,但活动范围大,频率高 颈椎活动范围:前屈、后伸各30~45度,两侧弯
3.脊髓型颈椎病:对于症状和体征较轻者 主张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若出现脊髓受 损的体征时,应尽早手术治疗。该类型 较重者牵引和手法治疗多视为禁忌。
4.椎动脉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90%的病例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具有以 下情况者可考虑手术:有明显的颈性眩 晕或猝倒发作。
二、非手术疗法
1.围领及颈托
病
继发因素 颈椎骨关节的退行性变、椎间盘突 出、关节囊松弛、韧带肥厚和骨化等
病因
1. 椎间盘退行性变:最基本的原因 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低,韧带松弛,颈 椎不稳,韧带下血肿形成,血肿机化、钙 化,骨刺形成
正常椎间盘
退变椎间盘
骨膜下血肿
骨赘形成及韧带增厚
钩 椎 关 节 及 关 节 突 增 生
病因
椎动脉在客观上存在先天差异,故在判断椎动脉 有无痉挛或狭窄时,尚应结合TCD频谱形态、音 频信号和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
鉴别诊断—神经根型
肩周炎和腕管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或锁骨下动(静
)脉受压 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目前原因不明
对称发病 感觉正常 无根性神经痛
鉴别诊断—脊髓型
颈椎的骨折、脱位、结核、肿瘤 后纵韧带钙化症:侧位X线和CT可明确
2.药物治疗
▪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扩血管药,神经 营养药物,解痉类药物;中药辨证施治
3.注射疗法
▪ 局部痛点封闭,颈段硬膜外腔封闭疗法
和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托
颈托和围领:颈部制动
4.颈椎牵引治疗
▪ 颈牵治疗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重量
和牵引时间三大要素。
枕颏带牵引
颈椎牵引
5.物理治疗
▪ 常用的方法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
Brain、Bull(1948)将颈椎病作为一个独立病名提 出。
颈椎病的命名
20世纪80年代,关于颈椎病的命名问题国内 仍有争论,如颈肩臂综合征,颈性眩晕, 颈椎间关节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等。90 年代后大家分歧逐渐减小,目前大家都已 习惯使用颈椎病这一名词。
颈椎的解剖特点
生理性前屈 6个椎间盘,7个颈椎,8对脊神经 C1神经根从寰椎上方发出, C2神经根从C1-2
时头晕或耳鸣加重, 钩椎关节增生,
严重者可出现猝倒 斜位片椎间孔
狭小,颈椎节
段性不稳。
交 椎间盘退变或外力作用 导致颈椎出现节段性不
感 稳定,从而对颈部的交 型 感神经节以及颈椎周围
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 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 紊乱。
①如头晕、头痛、记忆力 颈部活动多正常, 减退、注意力不易。②眼 有棘突位移征、颈 胀、干涩、视物不清。③ 椎棘突间或椎旁小 耳鸣、听力下降、鼻塞、 关节周围的软组织 咽部异物感。④恶心、呕 压痛等。 吐、腹胀。⑤心悸、胸闷。 ⑥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 无汗。
2. 损伤: 急性损伤; 慢性损伤 3.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矢状径<14~16mm
第二节 临床特点
一、临床新分型
二、各型颈椎病特点
分 发病特点 型
临床表现
物理检查 影像学表 现
软 年轻、女性好发,颈椎 颈项强直、疼痛,可 颈椎活动受限, 可有颈椎曲度变 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 有整个肩背疼痛发板,颈椎旁肌、胸 直。功能位片
椎管有效矢状 径减小、椎体 后缘明显骨赘 形成、后纵韧 带骨化等征象
椎 椎动脉遭受刺激 或压迫,而造成以椎-
动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 脉 要特征的症候群。 型
发作性眩晕,有时伴随恶 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 降,下肢突然无力猝倒, 意识清醒。偏头痛,偶有 肢体麻木、感觉异常
患者头部转向健侧
椎间隙狭窄,
影像学检查—CT
影像学检查—MRI
影像学检查—MRA
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查(TCD)
部分TCD检查结果的意义
血流速度增快:提示椎基底动脉有痉挛或狭窄。 血流速度减慢: 主要表现为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和
平均血流速度减慢。提示椎基底动脉明显狭窄。 血流速度不稳定及/或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由于
Das Gupta在10817例神经科门诊中确诊颈椎病398 例占3.5%。
国内潘氏调查1037名30岁以上的工人和农民,患 病率分别为6.2%和17.6%。
某运动对490名运动员调查患病率14.69%。 国内大部分专家认为国人患病率在10%左右。
二、解剖学基础
(一)解剖学要点
颈椎位于人体脊柱的上段,由7块颈椎骨借软组 织、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是脊椎中体积最小、活 动量最大、最灵活的椎节。
和椎动脉的刺激 方法:坐、卧均可;前屈15度,重量2~6kg,间
歇或持续;两周一疗程
第三节 康复评定
一、症状评定
1.疼痛 2.麻木 3.头昏、耳鸣 4.颈椎活动受限
二、运动功能评定
1.旋 转 2.伸 展 3.屈 曲 4.侧 屈
三、肌力评定
1.以徒手肌力评定法 (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2.握力测定
中频电疗、高频电疗法、石蜡疗法、磁 疗、超声波、光疗、水疗、泥疗等。
6.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7.推拿和手法治疗
▪ 手法大致分为三类:一为传统的按摩
、推拿手法;二为旋转复位手法,三 为关节松动术。
8.运动疗法
推拿疗法
三、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一)手术疗法适应症 (二)手术术式
1.术式:颈前路 颈后路
四、健康教育与颈椎病预防
颈椎病的命名
Parkinson(1817)报道了一例颈项不适2~3天后出 现颈项刺痛,并向上臂、前臂内缘及手指扩散并 因此而影响睡眠的病人。
Bailey(1911)在对35例脊椎骨关节炎的报告中指 出椎间盘变薄为最初病变,然后继发颈脊神经根 、脊髓受压的观点。
Pashel(1930)、Beaclle(1931)分别对颈椎间盘 的解剖、病理进行了系统研究。
第四节 康 复 治 疗
一、康复治疗原则
1.颈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方法治疗为主。牵引 、
按摩、理疗、针灸均可选用。
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牵 引有明显的疗效但要掌握牵引角度、时间 和重量。药物治疗能缓解疼痛和减轻神经 根水肿,疗效也较明显。推拿手法应用得 当,可明显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但切忌 操作粗暴而引起意外。
鉴别诊断—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美尼尔综合征:旋转性眩晕,伴水平性眼球震颤 ,与情绪变化有关,神经系统无异常。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无上肢疼痛和感觉异常, ECG改变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侧上肢血压低于健侧 ,脉搏减弱,椎动脉造影
治疗—保守治疗
枕颏带牵引 适于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 机理:缓解肌痉挛,增大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
屈各45度,两侧旋转各60~80度 颈椎管容积:前屈时变大,后伸时减小
Kellgren、Lawrence(1952)对某城镇15岁以上居 民调查,患病率为35.75%。
Irvine(1965)在一个有27000人的矿区,从5000份 病例中随机抽取500人调查结果272人确诊颈椎病 患病率58.53%。
第十三章颈椎病的康复
第十三章 颈椎病的康复
学习要点
▪ 掌握颈椎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 ▪ 熟悉颈椎的解剖特点 ▪ 熟悉颈椎病的分型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 义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继发的颈椎组 织病理变化累及颈部肌肉和筋膜、颈神经 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结构 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椎间隙狭窄, 钩椎关节增生, 颈椎节段性不 稳。
神经根型-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
颈神射
感觉
C5 肩外展
肱二头肌反 上臂外侧 射
C6 伸腕
肱桡肌反射 前臂外侧,拇、示 指
C7 屈腕,伸指 肱三头肌反 中指 射
C8 屈指
无
前臂内侧,环、小 指
T1 手指内收外 无 展
上臂内侧下半部
根 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 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 内侧缘以及受累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行和支配区放射。颈 神经根所支配的
型 好发于颈5~6和颈6~7 部活动、咳嗽、喷嚏、肌肉压痛。压头
间隙。多见于30~50岁 用力及深呼吸等,可 试验及臂丛神经
3.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单纯椎间盘 突出,造成硬膜囊受压,经保守治疗后, 恢复满意。因椎间盘突出造成脊髓压迫者 预后较差。椎管矢状径明显变小并伴骨质 增生、后纵韧带钙化者预后较差。
4.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因椎节不稳所致 ,保守治疗后,预后较好。
谢谢观赏!
2020/11/5
80
钩椎关节
(二)颈椎骨间的连结
相邻颈椎椎体之间借关节、椎间盘、前 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结。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透明软骨组成
(三)颈部脊髓及神经根
(四)椎动脉与颈部交感神经
三、病因病理
内因 颈部先天性骨关节结构 畸形,椎管狭窄,肥胖,糖尿病
颈
外因
椎
颈部急慢性损伤、风寒侵 袭、环境潮湿,姿势不良等
者。
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牵拉试验(+)
脊 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而 下肢无力、抬步沉重,肢 出现感觉、运动和反射 体麻木,部分患者出现膀
髓 障碍,特别是出现双下 胱和直肠功能障碍,性功 型 肢的肌力减弱是诊断脊 能减退。
髓型颈椎病的重要依据。 以40~60岁的中年人多 见。
患上肢或躯干部出 现节段性分布的浅 感觉障碍区,深感 觉多正常,肌力下 降,肌张力增高, 早期腱反射活跃, 后期减弱和消失。
脊髓型—临床特点
约占10~15% 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
稳 双足“踩棉花感” 胸腹部“束带感” 上肢软瘫或硬瘫,下肢硬
瘫 Hoffmann征(+)
影像学检查—X线
颈椎曲度变直,甚 至反屈
椎间隙变窄 椎体前、后缘骨赘 钩锥关节及关节突
关节增生 椎间孔狭窄
影像学检查—X线
1.明确认识 2.卧床休息 3.医疗体操 4.良好姿势 5.避免颈部外伤及风寒、潮湿 6.重视健康教育
五、颈椎病的预后
1.颈型颈椎病的预后大多数较好。
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后,单纯髓核轻 度突出者,及时治疗,大多可痊愈。髓核突 出较重,病程较长,突出物与周围组织有粘 连者,残留一定的后遗症。钩椎关节增生, 早期治疗,恢复满意。多节段椎体退性行变 ,骨质增生广泛者,预后较差。
组 些肌肉、韧带、神经受 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 1~胸7椎旁或斜 (过屈、过伸位
织 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 体位。少数患者可出 方肌、胸锁乳突 片)可见颈椎节 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 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肌压痛,冈上肌、 段性不稳定。
型 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 胀麻
冈下肌也可有压
的倾向。
痛
神 椎间盘突出、关节突移 颈痛、发僵,患肢沉 患侧颈部肌肉紧 颈椎生理曲度异 位、骨质增生等原因在 重、疼痛、麻木、肌 张僵直,棘突、 常、椎间孔狭窄、
椎间孔发出;C8神经根从C8-T1椎间孔发出 横突有孔,内有椎动脉通过 椎骨间靠3种关节连接:椎间盘; 钩椎关节(
Luschka关节);关节突关节 主要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
颈椎的功能特点
点头—寰枕关节;转头—寰枢关节;屈伸—下颈 段(C4-C7)
承重不大,但活动范围大,频率高 颈椎活动范围:前屈、后伸各30~45度,两侧弯
3.脊髓型颈椎病:对于症状和体征较轻者 主张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若出现脊髓受 损的体征时,应尽早手术治疗。该类型 较重者牵引和手法治疗多视为禁忌。
4.椎动脉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90%的病例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具有以 下情况者可考虑手术:有明显的颈性眩 晕或猝倒发作。
二、非手术疗法
1.围领及颈托
病
继发因素 颈椎骨关节的退行性变、椎间盘突 出、关节囊松弛、韧带肥厚和骨化等
病因
1. 椎间盘退行性变:最基本的原因 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低,韧带松弛,颈 椎不稳,韧带下血肿形成,血肿机化、钙 化,骨刺形成
正常椎间盘
退变椎间盘
骨膜下血肿
骨赘形成及韧带增厚
钩 椎 关 节 及 关 节 突 增 生
病因
椎动脉在客观上存在先天差异,故在判断椎动脉 有无痉挛或狭窄时,尚应结合TCD频谱形态、音 频信号和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
鉴别诊断—神经根型
肩周炎和腕管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或锁骨下动(静
)脉受压 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目前原因不明
对称发病 感觉正常 无根性神经痛
鉴别诊断—脊髓型
颈椎的骨折、脱位、结核、肿瘤 后纵韧带钙化症:侧位X线和CT可明确
2.药物治疗
▪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扩血管药,神经 营养药物,解痉类药物;中药辨证施治
3.注射疗法
▪ 局部痛点封闭,颈段硬膜外腔封闭疗法
和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托
颈托和围领:颈部制动
4.颈椎牵引治疗
▪ 颈牵治疗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重量
和牵引时间三大要素。
枕颏带牵引
颈椎牵引
5.物理治疗
▪ 常用的方法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
Brain、Bull(1948)将颈椎病作为一个独立病名提 出。
颈椎病的命名
20世纪80年代,关于颈椎病的命名问题国内 仍有争论,如颈肩臂综合征,颈性眩晕, 颈椎间关节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等。90 年代后大家分歧逐渐减小,目前大家都已 习惯使用颈椎病这一名词。
颈椎的解剖特点
生理性前屈 6个椎间盘,7个颈椎,8对脊神经 C1神经根从寰椎上方发出, C2神经根从C1-2
时头晕或耳鸣加重, 钩椎关节增生,
严重者可出现猝倒 斜位片椎间孔
狭小,颈椎节
段性不稳。
交 椎间盘退变或外力作用 导致颈椎出现节段性不
感 稳定,从而对颈部的交 型 感神经节以及颈椎周围
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 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 紊乱。
①如头晕、头痛、记忆力 颈部活动多正常, 减退、注意力不易。②眼 有棘突位移征、颈 胀、干涩、视物不清。③ 椎棘突间或椎旁小 耳鸣、听力下降、鼻塞、 关节周围的软组织 咽部异物感。④恶心、呕 压痛等。 吐、腹胀。⑤心悸、胸闷。 ⑥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 无汗。
2. 损伤: 急性损伤; 慢性损伤 3.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矢状径<14~16mm
第二节 临床特点
一、临床新分型
二、各型颈椎病特点
分 发病特点 型
临床表现
物理检查 影像学表 现
软 年轻、女性好发,颈椎 颈项强直、疼痛,可 颈椎活动受限, 可有颈椎曲度变 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 有整个肩背疼痛发板,颈椎旁肌、胸 直。功能位片
椎管有效矢状 径减小、椎体 后缘明显骨赘 形成、后纵韧 带骨化等征象
椎 椎动脉遭受刺激 或压迫,而造成以椎-
动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 脉 要特征的症候群。 型
发作性眩晕,有时伴随恶 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 降,下肢突然无力猝倒, 意识清醒。偏头痛,偶有 肢体麻木、感觉异常
患者头部转向健侧
椎间隙狭窄,
影像学检查—CT
影像学检查—MRI
影像学检查—MRA
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查(TCD)
部分TCD检查结果的意义
血流速度增快:提示椎基底动脉有痉挛或狭窄。 血流速度减慢: 主要表现为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和
平均血流速度减慢。提示椎基底动脉明显狭窄。 血流速度不稳定及/或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由于
Das Gupta在10817例神经科门诊中确诊颈椎病398 例占3.5%。
国内潘氏调查1037名30岁以上的工人和农民,患 病率分别为6.2%和17.6%。
某运动对490名运动员调查患病率14.69%。 国内大部分专家认为国人患病率在10%左右。
二、解剖学基础
(一)解剖学要点
颈椎位于人体脊柱的上段,由7块颈椎骨借软组 织、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是脊椎中体积最小、活 动量最大、最灵活的椎节。
和椎动脉的刺激 方法:坐、卧均可;前屈15度,重量2~6kg,间
歇或持续;两周一疗程
第三节 康复评定
一、症状评定
1.疼痛 2.麻木 3.头昏、耳鸣 4.颈椎活动受限
二、运动功能评定
1.旋 转 2.伸 展 3.屈 曲 4.侧 屈
三、肌力评定
1.以徒手肌力评定法 (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2.握力测定
中频电疗、高频电疗法、石蜡疗法、磁 疗、超声波、光疗、水疗、泥疗等。
6.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7.推拿和手法治疗
▪ 手法大致分为三类:一为传统的按摩
、推拿手法;二为旋转复位手法,三 为关节松动术。
8.运动疗法
推拿疗法
三、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一)手术疗法适应症 (二)手术术式
1.术式:颈前路 颈后路
四、健康教育与颈椎病预防
颈椎病的命名
Parkinson(1817)报道了一例颈项不适2~3天后出 现颈项刺痛,并向上臂、前臂内缘及手指扩散并 因此而影响睡眠的病人。
Bailey(1911)在对35例脊椎骨关节炎的报告中指 出椎间盘变薄为最初病变,然后继发颈脊神经根 、脊髓受压的观点。
Pashel(1930)、Beaclle(1931)分别对颈椎间盘 的解剖、病理进行了系统研究。
第四节 康 复 治 疗
一、康复治疗原则
1.颈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方法治疗为主。牵引 、
按摩、理疗、针灸均可选用。
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牵 引有明显的疗效但要掌握牵引角度、时间 和重量。药物治疗能缓解疼痛和减轻神经 根水肿,疗效也较明显。推拿手法应用得 当,可明显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但切忌 操作粗暴而引起意外。
鉴别诊断—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美尼尔综合征:旋转性眩晕,伴水平性眼球震颤 ,与情绪变化有关,神经系统无异常。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无上肢疼痛和感觉异常, ECG改变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侧上肢血压低于健侧 ,脉搏减弱,椎动脉造影
治疗—保守治疗
枕颏带牵引 适于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 机理:缓解肌痉挛,增大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
屈各45度,两侧旋转各60~80度 颈椎管容积:前屈时变大,后伸时减小
Kellgren、Lawrence(1952)对某城镇15岁以上居 民调查,患病率为35.75%。
Irvine(1965)在一个有27000人的矿区,从5000份 病例中随机抽取500人调查结果272人确诊颈椎病 患病率58.53%。
第十三章颈椎病的康复
第十三章 颈椎病的康复
学习要点
▪ 掌握颈椎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 ▪ 熟悉颈椎的解剖特点 ▪ 熟悉颈椎病的分型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 义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继发的颈椎组 织病理变化累及颈部肌肉和筋膜、颈神经 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结构 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椎间隙狭窄, 钩椎关节增生, 颈椎节段性不 稳。
神经根型-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
颈神射
感觉
C5 肩外展
肱二头肌反 上臂外侧 射
C6 伸腕
肱桡肌反射 前臂外侧,拇、示 指
C7 屈腕,伸指 肱三头肌反 中指 射
C8 屈指
无
前臂内侧,环、小 指
T1 手指内收外 无 展
上臂内侧下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