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10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课时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

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由此可见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决定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中国艺术家将中国昆曲表演和西方传统无伴奏合唱嫁接,创作了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

这种新的音乐语言使中西不同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令人震撼的对比和美感。

这表明
①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②艺术混搭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③创新是文化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艺术创作必须借鉴西方优秀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听到的是流行歌曲的韵律,看到的却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

借助Flash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相声、戏曲等传统文艺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

这些传统文艺的“漂亮转身”告诉我们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要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

这告诉我们,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
5.某历史学家曾写道:“我们亏欠我们的小孩一个比我们所继承的更好的世界;但是我们
也亏欠我们的前人一些东西。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要对得起前人与后代,我们应该
①继承传统文化,反对西化
②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
③提高辨别眼力,选择利用
④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本地的社会实践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D.文化借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现代芭蕾舞剧《牡丹亭》是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由中央芭蕾舞团携交响乐团共160人组成的强大阵容来完整演绎的。

回答7~8题。

7.由上述材料可知,《牡丹亭》的成功表明
①艺术创新的过程就是文化交流的过程
②艺术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一
④艺术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进行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牡丹亭》的创作是文化创新的成功范例。

这一范例告诉我们,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是A.文化多样性
B.文化的交流
C.文化的借鉴
D.文化的融合
9.面对复杂的“全球化”浪潮以及多变的国际环境,要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其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是民族文化交流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的角度看,为完成这一重要任务,我们要
①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
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③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对待传统文化,应遵循“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的原则。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尊古而不泥古”说明继承传统要推陈出新
②“尊古而不泥古”是“历史虚无主义”
③“创新而不忘古”是“民族虚无主义”
④“创新而不忘古”说明文化继承是创新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漫画启示我们
①离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是空谈
②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将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是文化创新的追求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2.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就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民族虚无主义”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发展
③“异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3.为弘扬陈靖姑文化,近年来,古田县积极开展陈靖姑文化艺术创作。

畲族作家雷德和、雷良雨执着于陈靖姑文化的研究与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写作经验,创作出了电影剧本《女神陈靖姑传奇》。

该剧取材于闽中民间历史传奇人物——陈靖姑,学习借鉴好莱坞电影创作方法,深入挖掘陈靖姑文化内涵,塑造了“世界妇女儿童保护神”的感天动地的形象。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女神陈靖姑传奇》创作过程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

14.京剧被视为我国的国粹,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辉。

如今,京剧正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已很难看到质朴的京剧,30多个演出剧目中,多数都运用了科技手段和流行元素。

有的剧目从头用到尾成了不折不扣的“3D电影”,由此在中国京剧界引发争议。

反对者认为,京剧的传统元素被现代的科技手段所掩盖,让人无法感受京剧的原有韵味。

支持者则认为,炫彩灯光、三维影像等元素让京剧更酷,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你赞成哪一方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课时卷(A卷)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是基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动力,①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体现了②。

材料没有揭示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③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2.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强调了各种艺术形式可以嫁接,相互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①符合题意。

该创新展现出令人震撼的对比和美感,强调了创新是文化充满活力的保证,③符合题意。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艺术混搭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②观点错误。

④说法绝对化,排除。

【考点】文化创新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3.
【答案】C
【解析】借助Flash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相声、戏曲实现了“漂亮转身”,说明它们融入了时代元素,C符合题意。

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排除A。

B表述绝对化,观点错误。

D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文化创新与时代发展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易
4.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的“缺乏自主品牌”“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可以看出提高文化竞争力就要创新,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符合题意,排除AC。

D说法太绝对,观点错误。

【考点】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难度】一般
5.
【答案】C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②③符合题意。

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①观点错误。

④属于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与题意无关。

【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6.
【答案】D
【解析】邯郸学步启示我们在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D 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文化借鉴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现代芭蕾舞剧《牡丹亭》是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由中央芭蕾舞团携交响乐团共160人组成的强大阵容来完整演绎的。

回答7~8题。

7.
【答案】D
【解析】由“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采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可知,②④符合题意。

艺术创新的过程包括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①观点错误。

③说法过于绝对,观点错误。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8.
【答案】A
【解析】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A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文化创新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易
9.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文化交流中要保持中华文化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这需要我们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②③符合题意。

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民族文化,①观点错误。

④是从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的角度阐释的,不符合题干设问的要求,与题意无关。

【考点】文化创新的正确态度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10.
【答案】B
【解析】“尊古而不泥古”,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①符合题意,排除②。

“创新而不忘古”,说明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④符合题意,排除③。

【考点】文化创新的正确态度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11.
【答案】C
【解析】“你看家本领都没了,还不投降”折射出文化创新不能丧失民族文化的根基,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

【考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2.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文化交流既要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又不能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血脉,这既需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
向,②④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揭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排除①。

③说法错误,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

【考点】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二、非选择题
13.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该剧的创作源于作者对陈靖姑文化的研究。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或答“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该剧的创作继承了传统陈靖姑文化的精神实质,又加入了现代的新元素。

③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剧本学习借鉴好莱坞电影创作方法,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

(学生如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该剧创作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上述剧本创作过程体现的道理。

材料表明该剧本的创作,源于对陈靖姑文化的研究,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该剧取材于闽中民间历史传奇人物——陈靖姑,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该剧学习借鉴好莱坞电影创作方法,体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组织答案时要将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题型】简答题
【难度】一般
14.
【答案一】赞成反对者的观点。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或答“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答案二】赞成支持者的观点。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特点是不论赞成哪一方的观点,只要摆出正确的理论知识即可。

赞成反对者的观点,可以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角度论述。

赞成支持者的观点,可以从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时代精神这一角度论述。

【考点】文化创新
【题型】简答题【难度】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