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
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精选14篇)
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篇1
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着独特的……。
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闪光点。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充满温情的陪伴;发自内心的赞美,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二、倾听孩子,信任孩子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五彩斑斓,天马行空。
如果我们愿意驻足倾听孩子的想法,你会发现每个孩子几乎都是天生的哲学家、科学家、诗人……但因为有许多的原因我们对于孩子的发现、孩子的惊奇、甚至是孩子的语言都没有很好地去倾听和感受,更别提去信任孩子。
在很多人的心理总给孩子画好框框,孩子你在框框里是安全的,而外面
有许多的危险你千万不要出去。
在这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的表达及孩子们的探索创造。
三、和孩子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
爱在左,而情在右。
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这是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
我觉得也可以用在这里,用在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滴时光里。
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并不是帮助孩子去规划未来成长的线轨迹。
而是和孩子一起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瑰丽多彩,一起去感受成长沿路上的鸟语花香,和孩子一起庆祝或者在孩子伤心哭泣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儿童一百种语言》不仅触动着我们的心弦,更为重要的是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儿童观,让我了解应该怎么样更好的陪孩子一起走完着快乐的成长道路。
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
孩子们都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他们迫切的想知道为什么会下雨,雨是从哪里来的诸如此类的问题。
如果此时我们说教,大部分孩子们肯定听不明白;如果此时我们不耐烦的打断孩子的疑问,那么下次孩子可能就不会再提问了;如果此时我们敷衍孩子说你们长大后就会知道,那么孩子可能就会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究活动。
像面对小班孩子的问题,通常我都会用故事、视频等比较直观易懂的方式予以解答,让他们形成一个概念。
面对小班孩子,我们更需要多一点耐心和教学的智慧。
对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的孩子。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新的知识,新的方法不断的在涌现出来。
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停的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让自己更懂孩子,让自己更新教学理念。
其次在班级中让孩子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那么在班级博物馆成立之初我们就倾听孩子们对于班级博物馆的想法,了解孩子们对于博物馆的认识。
老师不进行预设,而是跟着孩子的思路去完成班级博物馆的建设。
这样做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了解了班级博物馆,最终师生共建的班级博物馆才能正真服务于班级里的幼儿。
最后努力让每个孩子心中都开出幸福、智慧、自信的花朵。
信任每个孩子,教师不必事必躬亲。
教师不需要告诉孩子们这是磁铁,可以吸住铁的物品。
而是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照顾着祖国最美丽的花朵。
可是在这里我想说,我们只是静待花开的人,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静静的等待每朵小花开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
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篇2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对教育有一定的理解。
但还是被这本书中的观点折服,结合书中的观点,我对我的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看法。
当第一次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时,前面专业的描述还是有些晦涩难懂的,这种感觉有点像大学时期上专业课。
可想而知,本书的作者是以为很有学识,教育专业人才了。
当我读后面研究案例时,感觉简单明了,受益匪浅。
不仅如此,它还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家长、老师以及社区的任何小贡献。
就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教育体制的缺陷;其次,要尊重学生,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
教室职业道德中提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生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
老师最好的角色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我们经常变成压迫学生学习的人,这与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反。
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依然随处可见;课堂后,大小补习班使孩子没有时间休息;经常听学生抱怨“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觉。
”可是又有哪位家长认真感受过这句话后面的悲哀。
当前的背景下生活在充满新的需求、新的社会环境之中,孩子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生活,经常变成一个过度情感投资的对象,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另一方面,现代儿童需要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友谊。
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篇3
读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我觉得:尊重儿童的一切;尊重孩子的想法,接受孩子的个人差异,感激孩子、老师、父母和社区的任何小贡献。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指孩子们可以用一百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态度,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果课堂文化允许的话,可以用一百种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态度。
从瑞吉欧教师的角度来说,瑞吉欧教师解读为启发者。
教师并不预先设定孩子能力上的限制。
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能力,也就是说
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有特殊的能力。
老师鼓励孩子们用他们的信念来反驳、假设并加以实验。
更重要的是,瑞吉欧老师有着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他们经常与学校里的其他老师、行政协助职员和美术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和会谈。
他们经常使用照片和视频来讨论某一个画面,并要求教师表达他们的观点和反思他们的教学实践。
在读完《儿童一百种语言》之后,我也有了其他的感受,那就是: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瑞吉欧的儿童教育体系中也不例外。
但瑞吉欧的老师扮演了一个不同的角色。
教师在这里不是权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传授者、辅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语言和文化,而是具体的执行者,孩子的兴趣、需要、经验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老师的角色是多样的:倾听孩子的声音,观察孩子,更是一个同伴和向导。
回顾我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学习关于孩子和观察孩子,但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进入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与孩子零接触。
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单一的模式不适用,需要不断的演变和进步。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反思我们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应用。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后,我的感受远不止这些。
有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孩
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篇4
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用他们的语言去和儿童交流,不要站在成人的思维角度,用一把尺子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孩子,只会扼杀孩子的天赋,阻断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影响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严重地说,这样会误了他们的一生。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是幼儿教师的必读书,也是我们的必修课,它阐释了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经典著作,理论艰深,逻辑性强,需要我们静心地去研读,才能深刻的去认知和体会其中的观点。
初读该书时,我觉得其中有些地方晦涩难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地,当我将自己以幼儿教师的身份全然融入时,结合自己平日工作实践和心得体会,我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我的正确行为得到了佐证,同时也扭转一些错误思想的苗头。
该书提到,在传统幼儿理念中,总喜欢用定式的东西,去形容和评判孩子。
谁循规蹈矩就是表现好?谁的数学多考了一分?谁的单词都写得出来?而他们身上隐藏的其他闪光点,却被人无情的忽视和遗忘了。
或许在他们中间,有未来的运动员,有未来的科学家,有未来的美术大师,现在却仅仅只剩下可能了。
瑞吉欧教育体系把文字、动
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只有读懂孩子的这“一百种语言”,才能真切走进他们的世界。
我们是孩童的朋友,是他们心灵的倾听者,是他们思想的交流者,同时也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陪伴者。
幼儿信赖我们,不用将信赖作为高高在上的砝码,而要低下身子,沉下姿态,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以前教过一个孩子,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她并不优秀,甚至说,她有时候的表现是糟糕的。
读书笔记[]她调皮爱闹,甚至将好东西占为己有,也鲜有小伙伴喜欢和她玩,可能因为小姑娘在家娇宠惯了,缺乏分享意识。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她对颜色非常敏感,于是我有意识地锻炼她的画画能力,于是有了惊奇的发现,她确实是一个画画小能手。
为她举办一个小小的画展,小伙伴都来欣赏她的画作,她因此树立了自信心,收获了成就感,我趁热打铁对她说,你看,小伙伴都来欣赏你的作品,你是不是也应该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
遵循守时,静待花期。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我们作为灌溉者和孕育者,只要用一颗饱满的爱心和充分的耐心去等待,去见证那一个幸福的时刻。
“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开掘他们的潜能和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成为一名聆听“一百种语言”的用心人。
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篇5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整合了幼儿教育方式各方观点的书,记录了在意大利北部瑞吉欧.艾蜜莉亚一带发展了将近40年,综合了各家学派的一套幼儿教育模式。
同时,这本书建构了对人类早期天性的一种反思,以及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这种天性该如何被引导与刺激的方式。
初次看《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时,感觉有些深奥,难以理解,一度有种想放弃阅读的感觉,但越读到后面,越让我感受到瑞吉欧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强大,完善是说它的各种教育机制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完整的系统,在各个项目中整和了很多的内容(其中包括幼儿已知的内容和未知的内容还有幼儿假设的内容),形成了一个整体;强大是说在项目的策划、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参与的人很多,有教师、幼儿、教学协同人员、家长、社区人员等,从理论到具体的实施都有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不仅如此,它还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家长、老师以及社区的任何小贡献。
就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
再从瑞吉欧的教师方面来说,瑞吉欧的教师被解释为启发者,教师并不预先设定幼儿能力上的限制,他们认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利和能力,即使是有身心障碍的特殊幼儿也有他的特殊能力。
教师鼓励幼儿们为自己的信念辩驳、假设、并加以实验。
在有关介绍瑞
吉欧的文体中,我看到了一种新型的教师角色定位,即教师不单单是教会幼儿知识,他们更是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支持者、引导者、学习者以及研究者,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出现问题时,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
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承认“其实有一百”;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另外,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
瑞吉欧的教育成就应该归功于这种“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
他们提出:当前的背景使幼儿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没有兄弟姐妹,又生活在充满新的需求、新的社会环境之中,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生活,经常变成一个过度情感投资的对象,束缚了幼儿的发展。
另一方面,现代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友谊。
为此,瑞吉欧采用弹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不让孩子生活在成人的包围之中。
在幼儿园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
我相信,幼儿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自然会遇到一些想探索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鼓励、支持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因为,孩子在尝试的过程
中,也许又能引发有意义的新问题。
教师作用的核心在于“创造发现的机会”。
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
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师,我要不断吸取经验,并且不断反省自己在现场教学时所面临的种种复杂的情境,将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学以致用。
最后,借用书中一直出现的一句话: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希望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能一直铭记,不要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孩子的语言与天真。
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篇6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的标题最初就使我对到底是怎样神奇的一百种语言产生好奇。
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背景,所以在很多处都有些晦涩难懂。
这本书和我们平时阅读的书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以访问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瑞吉欧教育的主要特点,书中的各个章节来自作者对不同瑞吉欧教学参与者的访问,凝聚了多元化的瑞吉欧理论。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瑞吉欧教育体系因其卓越的幼儿教育熠熠生辉,成为全世界教育家的灵感来源。
下面我想浅谈我读这本书的一点启发和感悟,由于初读,所以并没有太深入地理解,但是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书。
首先,儿童他是有自己的思维的,他们可以去探索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成人不应该去强加给他们,让他们只听不说,剥夺了他们去思考的权利。
我们身边的儿童总是充满活力,他们喜欢跑跑跳跳,喜欢去探索一些自认为有趣的事物,但是很多行为都会受到家长的制止,成人常常把“尊重孩子”挂在嘴边,但是真正做到“平等的尊重”却是少之又少。
瑞吉欧教育者对孩子的尊重来自他们对孩子能力的完全信任,来自他们对孩子活动的全力支持,来自他们对孩子内心想法的认真倾听,更来自于他们对孩子行为的期待和欣赏。
瑞吉欧教育的方式让我真正地明白了那种心灵上的平等,他们不认为孩子就是在胡言乱语,而是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行为,“蹲下来”平等沟通,了解之后再做出正确的判断。
只有彻底地融入孩子的心灵,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做他们的领路人。
有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看见他的一群学生围在路边观察蚂蚁,老师问“你们在干什么”,学生天真地回答“嘘,我们在听蚂蚁唱歌”,老师立刻提高了嗓门“蚂蚁怎么会唱歌?”学生们不高兴了“你不蹲下来听,你怎么知道它不会唱歌”。
这个故事完全体现了老师居高临下的姿态,他即没有尊重孩子希望他小声一点的要求,更没有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就加以反驳。
老师根本不理解学生的快乐,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的兴趣拒之门外,当与孩子站到一边,与孩子处于同样的高度、采取同样的视角,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眼里那至真、至善、至美的没有任何杂质的风景。
“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作为教师,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跟随自己的兴趣来学习事物。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去干涉幼儿的行为、主宰他们的意识,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和规则,还时不时的会说一些“不行!你怎么能这样?谁让你这样做了?给我去坐好。
”之类的话,这不仅阻碍了他们自主想象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种教育就像无形的绳索,束缚了幼儿成长的进程与方向。
书中,瑞吉欧采用弹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不让儿童生活在成人的包围之中。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
比起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收获更多,教师作用的核心就在于:创造发现的机会。
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和进步。
越是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越容易被原有的教育思维所禁锢,老师最好的角色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我们经常变成压迫学生学习的人,这与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反。
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依然随处可见;课堂后,大小补习班使孩子没有时间休息;经常听学生抱怨“没有时间娱乐休息”可是又有哪位家长认真感受过这句话后面的悲哀。
高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大多都是一下课就倒下一片在睡觉,晚上在做作业,周末在补课,高考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孩子的一生都看做为高考服务,更不能从小学开始就陷入盲目的竞争,课余时间塞满辅导班和兴趣班,还依然美其名曰:要
赢在起跑线上。
又有多少家长问过孩子,他们真的感兴趣吗?我很欣赏瑞吉欧的教育模式,他们的教育者完全尊重孩子,给他们空间去创造和发现,尽管很多教育学家都有谈到类似的理论,但是当瑞吉欧的教育者们将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付诸实践时,我仍感慨这些教育者们的伟大。
最后,我想记录下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有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有一百个世界,去发明;有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篇7
还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间,是在8年前的暑假,当时以一名幼儿教师的视角来阅读书中的内容,给予我很多的启迪,时间飞逝,当再拿起这本书已是一位5岁孩子的父亲,此时我以一名父亲的角度中再次进行阅读,希望在书中能够在亲子教育方面获得新的感触。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全书共分五个部分,24个章节,其作者是美国的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
它讲述了:"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作者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开启了一次发现儿童、教育儿童以及向儿童学习的奇妙旅程。
这本书作为阐释瑞吉欧教育的经典著作,对瑞吉欧爱蜜莉亚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和思考。
瑞吉欧教育作为世界最好的教育体系之一,它不仅吸收杜威的进步主义哲学、皮亚杰建构主义心理学、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以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创立了一些最早称之为学前教育学校的幼儿园。
瑞吉欧爱蜜莉亚这么好听的名字,大家可能认为这是一个美丽女孩的名字,其实不然,瑞吉瑞教育的创始人是马拉古奇,大家对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有一句教育名句大家不会感到陌生:“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
其实,瑞吉欧爱蜜莉亚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小镇的名字,所以瑞吉欧教育也被称为一个小镇诞生的奇迹。
近年来中国学前教育也得到迅猛发展,例如浙江安吉教育、山东利津教育,也都影响着世界的学前教育,中国的学期教育人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一个又一个中国小镇诞生的奇迹。
儿童的一百种需要第四五章阅读有感篇8
很庆幸,加入了学前教育行业,成为了一名幼儿园教师,也正因为如此,对孩子的一切都很好奇。
解读孩子的语言、行为、心理,是每个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必备的。
今年寒假,我就阅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探索未知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
我们都曾经拥有。
可是,就像丢失的宝贝一样,再也无处寻觅。
在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