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下·定陶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黄时代也被称为中国古史的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生不息,留下了早期华夏民族薪火相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轨迹,形成了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西方国家的文明路径。

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共同体”之路。

它预设了世界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也彰显出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

炎黄时代,中国境内分布着华夏、东夷和苗蛮三大部族集团。

首先,黄帝族与炎帝族经过阪泉之战,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炎黄二族为主体的华夏集团。

后来,华夏集团向东、向南扩张,分别与东夷、苗蛮集团通过战争而相互融合。

三大部落集团融合后,随着夏王朝的建立,以王朝国家为框架凝聚成了最初的华夏民族。

所以,(),又融合了部分东夷、苗蛮等众多部族集团而形成的,华夏民族的血缘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由中原地区为中心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传奇筚路蓝缕接连不断区别
B . 传说焚膏继晷绵延不绝区别
C . 传说筚路蓝缕绵延不绝迥异
D . 传奇焚膏继晷接连不断迥异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炎黄在华夏民族最初的生成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主干
B . 华夏民族从其最初的生成过程来看,是以炎黄为主干
C . 从华夏民族最初的生成过程来看,炎黄逐渐成为主干
D . 从最初的生成过程来看,炎黄逐渐成为华夏民族主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华夏民族在血缘上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由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B . 华夏民族的血缘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由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C . 华夏民族在血缘上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由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D . 在血缘上华夏民族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因为它是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袁济喜
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

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

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

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

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

“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

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

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

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

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

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态的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

先秦时儒家强调“六艺之教”,道家重视“行不言之教”(老子语),后如《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兼融儒道,将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调和起,用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通过这种教育思想与具体实施,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看,美学人物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己的美学理论。

比如春秋以来,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乐文明的评价,以及由此而的天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

儒家的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

人文意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

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

所谓暂时性是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逝,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

(有删节)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

B .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常在特定年代获得直接表现。

C .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

D .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便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它是
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B . 《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兼融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C . 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

D . 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B . 中国古代美学主张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

C . 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们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

D . 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永恒的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会随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

3. (9分) (2018高二上·宾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实践因其强调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而具有明显的“生态现代化”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开辟排污权交易市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是,中国环保产业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

整体上,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似乎不能被过高估计。

此外,以环境NGO①为主体的公民社会的成长在促进环境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改进环境治理等方面,也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作用程度依然有限。

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第十二个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这些规划纲要中除了明确提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目标及其工作安排外,还设置一些重要考核指标。

实践证明,这些指标对于政府和经济主体的行为构成较为有效的约束。

此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发展的统筹协调,强调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中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节选自洪大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
【注】①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

材料二:
【注】“十三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污染企业和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预测到2020年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有望达到2.25万亿元。

(选自陆澜清《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及环保细分市场前景分析》)
材料三: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现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完全对应,也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战略安排。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环境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做到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

现在,人民需要生态产品,就必须把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节选自人民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材料四:
英国从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度,到今天重现蓝天白云,成为空气治理成功的典型。

半个世纪英国是如何改善空气质量的?
以20世纪90年代为划断,之前,英国政府采取的是“应对式”空气污染治理,空气污染立法大都是在具体污染事件出现后,针对具体污染物才颁布相关法律;之后,英国认识到应对式空气污染治理的种种弊端,继而提出“整体式”空气污染治理。

从政府层面,英国中央政府一方面提供宏观的战略指导,提出全国空气质量的目标,规划审查和评估全国范围内空气质量的步骤,划分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辅以各种政策文件进行指导帮助;一方面给出相对微观具体的信息指导和技术指导,为地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具体行动提供帮助。

另一个重点在于地方政府,英国地方政府通过实施大量的合作来开展对空气污染的整体治理,这种合作既包括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包括邻近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还包括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合作。

(节选自蔡岚《空气污染整体治理:英国时间及借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环境治理目标安排以及考核指标,目的是有效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

B . 为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我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主体功能区定位评价当地政府绩效。

C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D . 中国政府对污染企业和污染源加大整治力度同时,也逐步增加环境治理投资,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材料二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同比增速最大,是在环保上投资最多的一年。

B .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生活需要的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C . 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宣传教育和推动参与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D . 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环境工作提供战略政策技术和部门合作上的指导。

(3)根据上述材料,参照英国经验,概括说明我国要实现生态文明应采取哪些措施。

4. (12分) (2019高一下·张家口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

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①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

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

(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

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

(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

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

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

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②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

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

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 . “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

C . 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在观察阿庆嫂。

D . 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

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开头至“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一部分中对白与唱词的作用。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②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备入益州
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备疑未决。

庞统言于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

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统曰:“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备以为然。

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

刘璋敕在所供奉备,备入境如归,前后赠遗以巨亿计。

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备自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

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会之。

张松令法
正白备,便于会袭璋。

备曰:“此事不可仓卒!”庞统曰:“今因会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备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

所将吏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

璋增备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

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B . 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C . 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D . 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股肱本指大腿和胳膊,喻为辅助得力的帮手,辅佐帝王的重臣,此指主要官员。

B . 孙车骑指官职为车骑将军的孙权,车骑将军是皇帝册封的位次仅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的高级军官。

C . 行大司马指担任大司马,领司隶校尉指监管指挥司隶校尉。

D . 益州牧指益州的最高官员,总理益州的治安、民政、军事的最高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第一段叙述了法正、庞统都劝说刘备把握时机,杀死刘璋,攻取益州,以图大业。

尽管刘备不赞同,但还是听信了庞统的主张,率兵进入益州。

B . 选文第二段写张飞、赵云与孙权争夺刘备的儿子刘禅,表现了张飞、赵云对刘备的忠诚。

C . 选文两次写到了刘备与庞统的对话,两人的意见不一致,第一次刘备采纳了庞统的建议,但第二次却拒绝了庞统,说明刘备还是有主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