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之心教学设计
感动——感悟——感恩活动主题教学设计

感动——感悟——感恩活动主题教学设计The theme teaching design of moving feeling Thanksgiving activity感动——感悟——感恩活动主题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包括学生共同关心、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之间认识有分歧的问题、集体中产生的较重大的问题,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富集中,切合学生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参与。
本教案根据主题班会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感动——感悟——感恩活动主题:感恩教育是如今德育教育的一大亮点,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准备开展《感动——感悟——感恩》的主题活动,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振动,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社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情感,立志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奉献的人。
活动准备:1、搜集相关材料,确定节目名单,编写串联词。
2、部分学生排练节目,全班筹谋划策。
活动过程:各小队清点人数。
(一)全体立正;(二)出旗敬礼;(三)唱队歌;(四)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五)具体活动内容;(六)辅导员讲话;(七)呼号,退旗;(八)宣布活动结束。
主体部分:音乐:《妈妈的黑头发》歌声中,主持人上场。
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
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他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它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合: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叫亲情,它在我们的成长生涯中最为重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亲情,沐浴在亲情这永恒之光中吧!五(4)“亲情——永恒之光”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有人说,亲情是一棵古老的常青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对往事的缠绵。
感动课程设计

感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感动的核心概念,包括感动的定义、类型、作用以及如何表达感动。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感动的概念和特征,列举不同类型的感动,并理解感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则侧重于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对感动的敏感性和共鸣能力,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表达感动。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感动的概念、类型、作用以及表达方式展开。
首先,将介绍感动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理解感动的基本概念。
接着,将探讨不同类型的感动,如亲情感动、友情感动、社会感动等,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情境下的感动。
然后,将引导学生理解感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包括情感支持、心灵净化、社会和谐等方面。
最后,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感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其次,将通过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动的意义和作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
此外,还将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来提高表达感动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将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
参考书将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供更多的感动实例和观点。
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等将被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表达感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讨论进行评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作业将包括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报告,以巩固学生对感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感动”而起》教案

《因“感动”而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动”的含义,认识到感动的力量。
2. 培养学生学会感受身边的感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感动的力量,学会感受身边的感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感动的力量。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感动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感动案例、图片、问题等。
2. 教学素材:感动故事书籍、视频等。
3. 课堂讨论准备:分组、讨论话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一段感人至深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感动的力量。
1.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初步认识感动的意义。
2. 案例分析2.1 教师呈现一组感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感人之处。
2.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
3. 小组活动3.1 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编写关于感动的小故事。
3.2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提高表达情感、交流沟通能力。
4. 分享与交流4.1 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编写的故事,全班同学共同感受感动的力量。
4.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动经历,加深对感动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感动的力量。
5.2 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关注感动,思考如何做一个感动他人的人。
6. 课后作业6.2 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孩子感受感动、关爱他人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开展“感动瞬间”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感动,记录下感动的瞬间,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2. 举办“感动人物”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感动人物,通过投票评选出最具感动力的人物,并进行表彰。
以生命中的感动为话题作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以生命中的感动为话题作文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认识到生命中感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生命中的感动事件和感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生命中的感动相关的故事或例子。
2. 学生准备思考自己生命中的感动事件。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分享一个自己生命中的感动故事或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命中的感动事件,并简要分享。
步骤2:讨论和分享(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生命中的感动事件和感受。
2. 鼓励学生用具体的细节和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动。
步骤3:写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给出写作话题:“以生命中的感动为话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规划作文的结构,包括引言、事件描述、感受表达和结尾。
步骤4:写作时间(10分钟)2. 教师在课堂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步骤5:作文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自愿或随机选择几篇作文进行展示。
2.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展示的作文进行评价和讨论,从内容、表达和结构等方面进行点评。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生命中的感动事件和感受。
在写作指导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规划作文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动。
在作文展示和评价环节,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命中的感动事件的描述不够具体和生动,需要教师在写作指导环节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具体例子和指导。
在评价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其他人的生命中的感动故事,进行交流和分享,扩大自己的视野和体验。
2.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有意义的场所,如纪念馆、历史遗址等,引导学生从实地体验中寻找生命的感动。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动的含义,认识到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感动他人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感动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2. 如何感动他人,提升人际关系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感动的内在含义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
2.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感动他人的方法和途径。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感动的力量。
五、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感动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主体部分:a. 举例分析:分享一些感动他人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感动他人的方法和途径。
b.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c.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感动的力量。
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感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是否能够主动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感人至深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感动话题的兴趣。
2. 主体活动:a.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感动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感动他人的方法和途径。
b.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通过讨论的方式,互相学习和启发。
c.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体验感动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总结活动:通过小组汇报、学生分享或教师总结,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回顾,强调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名称: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动的含义,认识到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感动的情感。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故事、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感动的含义,引发学生对感动的情感体验。
Step 2: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感动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感动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积极评价,是一种温暖的情感体验。
2. 分析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感动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增强团结合作意识等。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珍惜友情是感动的源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Step 3:实例分享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分享一则感动的故事,如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感动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感动事迹,互相交流感受。
3. 各小组选取一个感动事迹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价。
Step 4:情感表达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感动”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感动的情感体验。
2.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欣赏。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感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如如何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等。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将感动的情感融入日常生活。
课后作业:以“感动”为主题,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感动时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案名称: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感动的力量,培养审美情感。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

一、《感受感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动的含义,认识到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感恩、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3.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学会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
三、教学内容:1. 感动的含义及作用2. 身边的感动事例3. 感受感动的方法4. 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5. 总结感动的力量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感动的重要性,学会感受感动。
2. 难点:培养学生分享感动经历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动的含义、作用及感受感动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身边的感动事例,引导学生感受感动。
3. 互动交流法: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 小组讨论法:讨论感动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一课时:1. 导入:讲解感动的含义及作用。
2. 案例分析:分析身边的感动事例。
3.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
第二课时:1. 导入:讲解感受感动的方法。
2. 小组讨论:讨论感动的力量。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练习感受感动,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时:1. 导入:回顾上一课的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感动。
2. 案例分析:分析更多的感动事例,让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
3.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互相鼓励。
第四课时:1. 导入:总结感动的力量,让学生认识到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将感动的力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制定一个感动行动计划,学会关爱他人。
第五课时:1. 导入:讲解如何表达感动,学会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
2.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3.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感动的重要性。
六、《传递感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表达感动,学会关爱他人。
3. 引导学生将感动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教学内容:1. 表达感动的方法2. 关爱他人的方式3. 感动的传递与分享4. 实践感动行动5. 总结感动的力量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表达感动,关爱他人。
关于感动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感动的教学设计关于感动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感动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的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算是大孩子了,作为“90后”和“00后”的代表,这些孩子普遍高傲、对情感比较淡漠。
特别是我校的孩子,家境富裕,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就被全家人捧在手心,普遍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身边的人和事比较淡漠,不关心。
因此,对于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但能令人倍感温暖的瞬间往往处于忽视状态。
为了孩子能更加健康地享受生活中的温暖与感动,需要对他们的心灵进行启发,打开他们闭塞的心灵之门,让孩子们去发现,去发掘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温情。
并且行动起来,让自己也成为一个让人感动的人。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列举了一些让我们感动不已的英雄模范人物,然后引申到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看似不起眼、但却能体现高尚人格的人间真情的事例,引出了本课的中心话题“为平凡感动”,再通过老师举的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的但却又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小小的递剪刀的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
接着学生也谈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非常细小但温暖的大夫先把听诊器捂热再放到病人胸口的事例,引发对生活中那些敬业工作,为他人着想的人和事。
接着,通过一个投递员阿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人和事却也能带给人温暖与感动。
最后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交流了解他人的看法,共同分享。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和高尚的品质。
2、情感目标:学会用心体验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与感动。
3、能力目标:树立从自己做起,在小事上为别人着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在平凡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发现,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温暖与感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新课。
1、请一组同学帮老师完成一个任务,把老师手里的剪刀递给这一组的最后一位同学,观察学生是怎样递的(主要是观察学生递剪刀的动作,刀刃的方向是朝着谁的)2、通过观察,采访把刀刃朝着自己的同学递剪刀时的想法,同时采访接过同学用这种方式递来的剪刀的同学的感想。
《 关于感动话题作文》教案

《关于感动话题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故事和经历,使学生理解“感动”的内涵,并能够辨识和分析故事中的情感元素。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写作等方式,深化对“感动”主题的理解和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动,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感动”的含义,通过故事和经历体验“感动”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具有个人感悟和启发性的作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令人感动的视频片段,如自然灾害中的救援行动、动物间的亲情瞬间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故事分享与讨论讲述三个与“感动”主题相关的故事或经历,确保每个故事都包含具体的人物、事件和情感描述。
故事一:亲情之爱描述一个普通家庭中的父亲,在得知自己患有绝症后,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业和成长,默默忍受病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个故事展示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家庭成员间相互扶持的深厚情感。
故事二:友情之力讲述一个青少年在遭遇困境时,得到朋友们的无私帮助和支持,最终克服困难、重拾信心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现了友情的力量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故事三: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叙述一个陌生人在公共场合对一位老人或残疾人的无私帮助,如让座、搀扶等,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这个故事展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保持着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每个故事中的感人之处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加深对“感动”的理解。
3.角色扮演与情感体验选取一个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观察与指导:教师在学生表演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故事中的情感。
《因“感动”而起》教案

《因“感动”而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动”的含义,认识到感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热爱生活的品质。
3. 提高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感动的定义与类型2. 感动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 身边的感动事迹4. 如何传递感动5. 感动与成长的关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感动的重要性,学会传递感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感受到感动,并付诸行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身边的感动事迹,让学生感受感动的力量。
2.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培养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如何传递感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感动”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感动的类型。
2. 案例分析:列举感动事迹,让学生感受感动的力量。
3. 个人分享: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动经历,培养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传递感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提升:强调感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传递感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感动的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感动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观察和小组评价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感动事迹的感悟和表达能力,通过个人分享和写作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2. 开展感动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练习public speaking 技巧,并分享自己的感动故事。
3. 邀请感动人物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听取他们的经历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感动之情。
八、教学资源:1. 感动事迹案例库:收集各种感动事迹,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感动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增加对感动的认识和理解。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寻找更多的感动事迹和故事,丰富教学内容。
学会感动,心存感恩教学设计

学会感动,心存感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学会感恩。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
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中心、有感情;
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地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回忆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收集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文章和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图片。
2、音乐《感恩的心》
【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知道感动。
启发式谈话,从“感”的字形和字义入手进入话题交流。
二、创境激情,明确感动。
1、创设语言交流情景,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播放中央电视公益广告。
2、鼓励学生用概括的语言完整地说一说这则公益广告主要讲了些什
3、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谈“感动”。
4、明确本节口语交流的要求就是围绕“感动”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交流。
三、小组交流,领悟感动。
1、再次激发学生交流的情感,寻找并确定交流的具体内容。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四、师生交流,品味感动。
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教师适当进行点拨。
五、拓展升华,享受感动。
1、教师总结。
2、享受感动。
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感动人心的我为你骄傲教案

感动人心的我为你骄傲教案。
第一部分:感性启蒙,印证经典在课堂开场,语文老师首先向学生阐述了骄傲与自豪的真正含义,这不仅仅是自己有所成就,更是自己身上俱有的可贵品德。
为了深切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语文老师邀请了班级优秀学生站上讲台,讲述自己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自我骄傲和自我尊重。
这样的真实和生动的事实启发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触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老师通过播放一组视频,来推进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感性体验到骄傲自豪的真正意义后,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理性的阐述和分析过程中。
这里的视频故事,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感人篇章,老师通过定制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生命力与韵味,从而从美的一个角度,推展出生活的复杂性和深度。
第二部分:知识阐述,组织思路在感性教育的启蒙过程中,语文老师也必须承载语文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阐述。
这一环节中,语文老师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演讲、读书会和写作研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语文知识引导。
在演讲环节,老师组织了一场现场演讲大赛,让学生们就“我为你骄傲”的主题,展开了一场热烈而富有感染力的竞争。
在这场大赛中,学生们不仅肯定了自己,也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独特性,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讲演技能和语文素养。
在读书会和写作研讨环节中,语文老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进行阅读,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策划和组织自己的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挖掘出书中的深邃内涵和哲学思想,从而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视野。
第三部分:实践探索,落实行动通过前面的教育方式,学生们接受了语文老师对于“我为你骄傲”的思想内涵和知识阐述。
然而,语文老师相信,“真正的成长之路在实践和行动中才能够巩固和深化”。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语文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骄傲和自豪,如比赛、义剪活动、社会实践等等。
通过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学生们在实际中感觉到自己的实力和成就感,激发了自己骄傲和自豪的感情,并且也在行动中,更好地加深了对于“我为你骄傲”的内涵理解。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动的含义,认识到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3. 提高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感动的定义与作用2. 感动的故事分享3. 关爱他人,传递感动4. 珍惜友情,感恩感动5. 表达情感,交流沟通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动的原因和感动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3. 情景演练: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感动的情感。
4. 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互相启发。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感动的含义。
2. 讲解:详细讲解感动的定义与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分享:分组分享感动的故事,讨论感动的原因和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4. 演练: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感动的情感。
5. 总结: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感恩感动,并学会表达情感、交流沟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感动的含义,认识到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关爱他人,传递感动,珍惜友情,感恩感动。
3. 学生能够表达情感,交流沟通,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感动的力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感动瞬间分享会让学生准备自己经历或听说过的感动故事,并在课堂上分享。
引导学生讨论感动故事中的情感体验和对他们的影响。
2. 活动二:感动人物评选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感动人物,可以是历史上的伟人、社会上的志愿者或是身边的普通人。
各组准备PPT,介绍感动人物的事迹,全班投票选出最感动人心的的人物。
3. 活动三:感动接力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分享一个简短的感动故事或瞬间。
感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2篇)

感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2篇)感动主题班会篇1一、目标要求:1、让学生了解、关注“感动中国”,并引导学生学习十大人物的美好品质。
2、让学生明白“感动”没有界限,没有大小之分!感动从身边开始,感动中国。
3、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二、课前准备:ppt图片、每个搜索身边的感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感动?感动是大海中突然涌起的一层海浪,那种澎湃让人的心灵是一种震撼!感动是还是一片悄然落下的树叶,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更容易让人感动!感动是雨后晴好的天气,因为感动的时候人总会看到更多美好的事情!有人告诉我,当你夜晚在灯下苦读,母亲的一碗热粥是感动;当你心中寂寞阴霾,朋友一声电话中的问候是感动;当你漂泊而归,站台前恋人那痴痴等待的身影是感动;当你生病住院时,朋友的.探视、问候是感动;当你生活中遇到困难,毫不相关的陌生人伸出的温暖的手是感动……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
”(二)分享“感动中国”观后感开学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都观看了“XX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视频,我们每个人都写了观后感,请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三)感动人物介绍---刘伟刘伟: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获奖名片】隐形翅膀【事迹】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青葱梦想,但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
耽搁了两年学业,妈妈想让刘伟留级,他死活不干。
在家教的帮助下,刘伟利用暑假将两年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他拿到班级前三名。
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学游泳。
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
《因“感动”而起》教案

《因“感动”而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动”的含义,认识到感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感动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 感动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学会感恩,关爱他人。
4. 如何表达感动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感动的含义、感动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表达感动之情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动的含义、影响及表达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感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感动心得,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4. 实践法:设计感动行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感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感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感动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3. 案例分析:分析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感动的力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动心得,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5. 讲授方法:讲解如何表达感动之情,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6. 实践环节:设计感动行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感动。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感动含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感动实例的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感动的行动。
4. 评价学生关爱他人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感动故事素材库:收集各类感动人心的故事。
2. 感动图片素材库:展示感动的瞬间。
3. 感动视频素材库:收录感动人心的视频。
4. 感动心得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交流的空间。
八、教学准备:1. 准备感动故事素材。
2. 准备感动图片和视频素材。
3. 设计感动行动方案。
4. 创建感动心得交流平台。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感动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
2. 开展感动主题活动,如感动人物评选、感动瞬间摄影比赛等。
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感动之心》教学设计

《感动之心》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拓宽思路,能找到生活中感动的事。
2、将感动的事说出来,并写成文章。
教学重点:
1、能多角度地挖掘自己内心的感动,寻找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
2、将感动的事写成文章。
教学难点:
能多角度地挖掘自己内心的感动,寻找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
德育目标:学会珍惜、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诗歌,学生配乐朗诵
2、教师自己的小故事
3、引用故事:
一位囚徒对生活绝望了,他在狱中想:“如果我能记起任何一句夸奖我的话,我就活下去。
〞他冥思苦想了三天,才记起幼儿园时老师曾经说过,他捏的鸭子“虽然有点丑,但挺有新意〞。
就是这微缺乏道的一句话,深深感动了一个人的心灵,也成为他活下去的理由。
在这点滴的感动中,我们慢慢长大了。
岁月如诗如画,让我
们在点点滴滴的感动中,开始我们快乐的写作之旅吧!
二、大家动手找感动〔快速写题目〕
三、七嘴八舌说感动〔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让你感动的事〕
四、出例如文,教师进一步指导〔口语向书面语转化〕
例文赏析、片段描写
1、首先,交代起因。
2、其次,经过写清楚。
3、环境+ 神态、心理、动作描写
〔师出示语句进行比照,指导学生如何不说空话〕
4、最后,结果写入内心感受。
五、出示参考的好开头和好结尾
〔教师给每列学生分配任务,只抄1—2个段。
〕
五、作业
1、完成一篇以感动为主题的大作文,不少于400字。
2、观察身边的让你感动的人和事,写下题目,不少于20个。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感激之心 勉励向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感激之心勉励向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感激之心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感激他人的能力;3.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感激之心的概念和重要性;2. 感激他人的方式和好处;3. 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4. 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技巧。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动画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感激之心的思考。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详细介绍感激之心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白感激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第三步:感激他人(15分钟)- 给学生分发感谢卡或纸条,让他们写下对某个人的感激之情,然后互相交换。
- 鼓励学生口头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四步:面对困难(15分钟)- 向学生讲解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 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面对困难的情境,并找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第五步: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15分钟)-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 学生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制作成海报或贺卡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相互赞美和鼓励。
第六步:总结(5分钟)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感激他人和面对困难时的表现。
2. 学生填写课堂反思表,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研究和表现情况。
3. 采用小组活动和班级展示的方式,评价学生在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动画或视频素材;2. 感谢卡或纸条;3. 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情境卡片;4. 海报或贺卡制作材料。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感激之心,并多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感激的事情。
2. 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激之心的日记或小作文,分享自己的体验和研究心得。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激之心、积极心态和自信心,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感动课程设计

感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核心知识点,如XX概念、XX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并解释相关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生活中的感动,提升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态度。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结合课本知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考虑学生所在年级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实现教学设计和评估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二章“XX知识模块”进行组织与安排。
1. 知识点讲解:- XX概念与性质- XX原理及其应用- XX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2. 能力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设计课堂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感动实例,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共鸣- 强化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态度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讲解XX概念与性质,进行案例分析。
2.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XX原理,组织课堂讨论,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3. 第三课时:结合实际生活,讲解XX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之心
教学目标:
1、拓宽思路,能找到生活中感动的事
2、将感动的事说出来,并写成文章
教学重点:
1、能多角度地挖掘自己内心的感动,寻找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
2、将感动的事写成文章
教学难点:能多角度地挖掘自己内心的感动,寻找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
德育目标:学会珍惜、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乐、卡片、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全体起立,唱并做手语《感恩的心》,让学生们在歌声中感受感恩,并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授课做准备。
二、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先带给大家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阳光明媚的一个春日,在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伴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这是一个天使般的女孩,她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尤其是她的妈妈,她视女儿为珍宝,给女儿讲故事,煮好吃的东西,为女儿遮风挡雨,女儿也特别的可爱听话,时常搂着妈**脖子说:“妈妈,您是我最爱的人,我长大了一定要好
好孝顺您。
”并总在妈妈下班回家时为妈妈拿好拖鞋,帮妈妈捶捶背,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过着,直到她5岁生日前夕,妈妈因病被送进医院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她不明白为什么疼爱她的妈妈都不愿意陪她过完5岁的生日,她只能哭,用泪水,用充满幼稚的声音告诉这个世界:她想妈妈,她要妈妈。
这以后她的眼中失去了光彩,原来胖乎乎的身子渐渐瘦了,只要有人提及“妈妈”两字,她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爸爸告诉她:只要她听话,等她长大了妈妈就会回来。
于是她一直固执地相信妈妈还在,只是还没有回来,后来渐渐长大的她明白了将思念化为文字,她相信在天堂的妈妈会看到,会微笑,在一次作文课上,她写下了这些百字新事,其中浓浓的思念之情让我们为之感动:《若干个对妈**思念》、《失去妈**那一刻》、《提到妈妈,我的心在哭泣》、《母爱无私》、《丰收季节,妈妈你何在》、《我明白了唠叨的意义》、《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同学们,这个真实的故事,让你感动了吗?让我们为这个女孩祝福的同时,也学会珍惜、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三、新授
同学们,这个故事讲的是孩子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那么在你们和父母亲人之间有发生过哪些感动的事?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
1、展示图片来进一步讲述感动
1)父母亲人之间的感动:贫困的大山深处,衣衫破旧的爷孙俩在赶路,山一程,水一程,总也走不到尽头。
爷孙俩走得气喘吁吁,孙儿知道爷爷也很累,非要自己走。
在一条小溪边,爷爷蹲下身子,双手
掬起一捧水送到孙儿的嘴边。
看着孙子脏兮兮的脸上汗渍斑驳,他心中突然一阵不舍,想起电视上那些漂亮宝贝,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孙儿偏偏投生在我这样的家庭,真是苦了他了。
他满是皱纹的脸上嘴巴瘪了下来,抬起那只布满青筋的大手抹去了孙子脸上的汗水。
(图片一:爷爷为孙子抹去脸上的汗水)
2)陌生人之间的感动,人间大爱:
图片一:(贫穷小女孩得到赞助后,拿着书本,背着书包开心地重返校园)
在一间破旧的教室里坐着一群孩子,他们衣裳破旧、单薄,在寒冷的冬天双手被冻得通红,但他们仍拿着一支小拇指长短的铅笔,在一笔一划地写着字,桌子是用几块木板拼成的,椅子是用几块石头垒成的。
“你们从家里来学校要走多久啊?”到访的爱心人问道。
“只要三四个小时就到了。
”小女孩答道。
“那你们最想要什么书?”
“《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坐在身后的男生抢先回答道。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大家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渴望得到的书。
这是他们中的一个小女孩,只见她手里捧着陌生的叔叔阿姨捐送的课本,背着妈妈用叔叔阿姨送来的旧衣服缝好的新书包,满脸笑容,那是渴望学习的表情,那是对陌生叔叔阿姨感谢的表情。
图片二:(解放军叔叔从地震废墟中救出婴儿后,开心地笑了)(解放军叔叔在地震中,奋力救出襁褓中的婴儿,望着婴儿天真无暇的脸,他忘记了几日几夜没睡的疲惫,欣慰地笑了,这是包含着人间大爱的笑,这是无私的笑。
)
图片三:(乞丐捐献出自己出卖自尊乞讨来的钱)
在灾难面前,乞丐掏空了自己乞讨用的钱罐,将自己乞讨来的钱全部放进捐款箱,募捐者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她只是简单地说了句“他们比我更需要”,这种无私的大爱,你感动了吗?
3)动物之间的感动
图片一:(小狗将死去的同伴拖到路边,并守候着)这温馨的一幕你感动了吗?
图片二:(在雪地上,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取暖)这无私的母爱你感动了吗?
4)坚忍是一种感动
图片一:(贫寒的家中,秉烛夜读的孩子)这认真的学习态度,你感动了吗?
图片二:(断臂仍坚持理想,为了理想奋斗的钢琴王子刘伟)失去双臂后刘伟仍不灰心,不气馁,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
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于是他继续用脚拼命练习,最终弹奏着悠扬的乐曲,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你感动了吗?
同学们,这样的故事你们感动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很多很多,你们能来说一说吗?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宝贵的写作素材。
5、(分小组)诉说感动的事,并分小组制作感恩卡,送给自己最亲的人。
课间休息
6、如何写感动的事
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很多令自己和大家感动的事,那么我们怎样把感动的事情写成一篇文章呢?接下来老师就教大家一个方法。
在写文章时,我们要按照记事类文章的写法。
写出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来看下金笔七级班马致远同学的文章《体育老师的爱》
首先,交代事情的起因。
“2008年的一天,是星期五的最后一节课,体育老师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玩游戏,正在我们玩得开心的时候,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各个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起因)
其次,将经过写清楚,注意描写人物时要有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神态等描写,让人物活起来,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动。
“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
我们便跑到走廊下去躲雨,恰好放学铃声在这一刻打响了,可是我们被雨困在了走廊,怎么办?正在
我们发愁的时候,只见我们的老师飞快地向办公室跑去。
老师拿来了几把小伞把部分同学送走了,老师又跑去借来几把伞,把剩下的同学送走了,走廊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该怎么办呢?
正在我发愁的时候,只见老师向我走来,他手里只有一把伞,老师把伞塞到我的手里,“快点回家,别让父母着急了。
”我正准备转身道谢,可看到的却是老师远去的背影,此时此刻,我的眼角湿润了,一股暖流用上心头,我感到一股师生情就在我的身边!”
最后,将结果写清楚,加上自己内心的感受。
“不错的,只要身边多点爱,那么每个角落都会长出感恩之花!”
小结:同学们,感动类文章写起来就是这么简单,现在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让你感动的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你的心里又是什么感受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在学员说的时候,老师进行思维和语言的点拨)
这节课我们通过挖掘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动,学会了如何找到生活中的感动,并将感动的事说一说,写一写我们明白了感动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让我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那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7、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1、写出10个感动类百字新事的题目,并选择一个真实发生的令你感动的百字新事,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尽管人生中有无数个一瞬间,但能有几个瞬间能让人感动呢?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要去参加太原市少儿阅读风采大赛,由于我们家位于双塔东街,我和妈妈提前一个小时就出发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豆大的雨点打了下来,我们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可车没走多远就停下了,由于下雨,马路上的车辆堵得水泄不通。
我们如坐针毡,妈妈认为与其在这里硬等,不如我们跑着去少年宫还快些。
于是,我和妈妈在雨中开始跑步,但离少年宫还有很长的距离,没跑多远,我和妈妈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就在我们发愁的时候,传来一辆自行车的刹车声,一个温和的声音问道:“你们是在锻炼吗?”哎,竟然有路人把我和妈妈看成了晨练者。
“不是,孩子一会儿要去参加比赛,我们要赶快赶到少年宫。
”“远吗?”“不太近。
”“如果你信任我的话,我把孩子带过去,你随后再来吧。
”这时,妈妈看了看讲话的中年阿姨,我也看看她,妈妈咬咬牙,说:“好吧!”于是,将考试的东西交给我,让我坐在了那位阿姨的自行车上。
自行车穿过人流,绕过了一辆辆汽车,很快就到了少年宫。
下车时,我刚想说:“阿姨,谢谢你。
”她就走了,什么也没说,消失在了雨中。
这时,我才发现,阿姨身上那件红色雨衣在雨中是那么耀眼。
那次比赛,我拿到了奖。
要不是那位无名阿姨的帮助,我早迟到了,更不要说得奖了。
这件事是我记忆宝库中最美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