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维生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习题-维生素(总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二章维生素
[教材精要及重点提示]
一、总论
1.维生素(Vitamin)的概念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所必需的,但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靠食物供给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2.维生素的分类
根据维生素溶解的性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1)脂溶性维生素(Lipid—Soluble Vitamin)包括维生素A、D、E、K。

(2)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B维生
素又包括维生素B1、B2、PP、B6、泛酸、生物素、叶酸、B12等。

3.维生素缺乏病原因
(1)摄入量不足。

(2)吸收障碍。

(3)需要量增加。

(4)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二、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都是亲脂性的非极性分子或者衍生物,可伴随脂类吸收(可
大量在体内储存)若吸收障碍就易产生缺乏病。

此类维生素各自发挥不同的生理功用。

1.维生素A
(1)化学本质与性质:维生素A是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

化学性质活泼
对氧、酸及紫外线敏感。

在避氧情况下可耐高温。

(2)维生素A原及转变:自然界一些红黄色植物(如胡萝卜素、红辣椒、黄玉米、茄等)含有类胡萝卜素。

如α、β、γ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最重要的是β胡萝卜素,吸收后
可在小肠黏膜加氧酶催化下转变成两分子维生素A(视黄醇)。

所以,通常将β胡萝卜素称维生素A原,维生素A在血浆与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而被运输,可在视网膜视黄醇还原酶作用下脱氢氧化成视黄醛。

(3)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①ll-顺视黄醛构成视角细胞内感受弱光或暗光的物质———视紫红质。

②参与糖蛋白的合成,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与健全。

③β胡萝卜素是抗氧化剂,在氧分压低时直接消灭自由基。

④维生素A具有类固醇样作用,促进生长发育。

⑤维生素A缺乏时可导致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等。

2.维生素D
(1)化学本质与性质:维生素D属于类固醇的衍生物,主要有VD2(麦角钙化醇,ergocalciferol)和VD3(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两种。

维生素D性质稳定,耐热,不易被氧、酸和碱破坏。

(2)维生素D在体内转变:维生素D在血液中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被运输入肝。

维生素D3本身无活性。

在肝细胞微粒体25-羟化酶催化下转变为25-OH-VD3,它是D3在血液中运输和肝内储存形式。

活性很弱,后经肾线粒体1α-羟化酶作用生成1,25-(OH)2-VD3 ,是D3生理活性形式。

(3)生化作用及缺乏症:1,25-(OH)2-VD3 ,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钙磷的重吸收,调节钙磷代谢。

维生素D缺乏时,儿童可发生佝偻病,成人易发生骨软化病。

3.维生素E
(1)化学本质及性质:维生素E为二氢吡喃的衍生物,又称生育酚。

分α、β和γ几种。

α-生育酚分布广,活性高,对氧极敏感,易自身氧化。

故可保护其他物质。

(2)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①维生素E与动物的生殖功能有关。

临床上常用维生素E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②维生素E是体内最重要抗氧化剂,可捕捉氧自由基。

③促血红素代谢:维生素E提高血红素合成关键酶δ-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酶及ALA脱水酶活性,促血红素的合成。

4.维生素K
(1)化学本质及性质:维生素K是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又称凝血维生素。

常见的维生素有K1 、K2两种。

K1存在绿色植物中。

K2是人体肠道细菌代谢的产物,不溶于水,易受光线和碱的破坏。

K3、K4是人工合成,溶于水可口服或注射。

(2)生化作用及缺乏症:维生素K能促进肝合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及凝血因子Ⅶ、Ⅸ和Ⅹ。

维持体内凝血因子在正常水平。

成人每日需要量为60~80μg。

缺乏时血液中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凝血时间延长。

严重时发生皮下、肌肉和胃肠出血。

三、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
(1)化学本质及性质:维生素B1是含硫的噻唑环和含氨基的嘧啶环组成,故又称为硫胺素。

维生素B1吸收后主要在肝及脑组织转变成焦磷酸硫胺素(thramine pyro-phosphate,TPP)。

TPP是维生素B1在体内的活性形式。

(2)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①TPP是α-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催化α-铜酸氧化脱羧。

②TPP作为转酮醇酶的辅酶,参与磷酸戊糖代谢。

③TPP与神经冲动传导有关。

④维生素B1缺乏时,可引起脚气病和末梢神经炎。

成人需要量为1~/每日。

2.维生素B2
(1)化学本质: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是核醇与7.8二甲基异咯嗪以C—N键连接而成,维生素B2吸收后在体内转变成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1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FMN、FAD为其活性形式.
(2)生化作用及缺乏症:FMN、FAD是体内许多氧化还原酶的辅基,主要起传递氢的作用。

人类缺乏维生素B2时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口角炎、唇炎、舌炎、阴囊炎、眼睑炎及角膜血管增生等。

成人维生素B2需要量~/每日。

3.维生素PP
(1)化学本质:维生素PP是吡啶的衍生物,又称抗癞皮病因子。

包括尼可酸(nic-otinicacid)及尼可酰胺(nicotianmin)。

尼可酰胺在体内与核糖、磷酸、腺嘌呤组成尼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NAD+)和尼可酰胺腺嘌呤
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 phosphate,NADP+)。

(2)生化作用及缺乏症:NAD+和NADP+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分子中的
尼可酰胺部分具有可逆的加氢及脱氢特性,在反应中起递氢作用。

维生素PP缺乏症称癞疲病(pellagra),主要表现为皮炎、腹泻及痴呆。

4.维生素B6
(1)化学本质:维生素B6是吡啶的衍生物,包括吡哆醇(pyridoxine),吡哆醛(pyridoxal)及吡哆胺(pyridoxamine)。

在体内以磷酸脂的形式存在。

磷酸吡哆醛及磷酸吡哆胺是其活性形式。

(2)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①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代谢中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参与转氨基和脱羧基作用。

②磷酸吡哆醛是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的辅酶,参与血红素的合成。

③磷酸吡哆醛作为糖原磷酸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糖原的分解。

缺乏维生素B6时有可能造成低血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和血清铁增高。

5.泛酸
(1)化学本质:泛酸(pantothenic acid)又称遍多酸,是由β-丙氨酸与2.4-二羟,
二甲基丁酸借肽键缩合而成的一种有机酸。

(2)生化作用:泛酸在肠内吸收进入人体后,经磷酸化并获得巯基乙胺而转变成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是辅酶A(CoA)和酰基载体蛋白(CAP)的组成成分。

CoA和CAP构成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参与转运酰基作用。

辅酶A分子中巯基乙胺上含有巯基(一SH),为辅酶的活性基团,故辅酶A常写成CoASH。

泛酸缺乏症很少见。

6.生物素
(1)化学本质及性质:生物素(biotin)是噻吩和尿素相结合的骈环,并带有戊酸侧链的化合物。

自然界有α-生物素和β-生物素两种。

其性质耐酸不耐碱,氧化和高温使其失活。

(2)生化作用及缺乏症:生物素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物质代谢的羧化反应,在反应中生物素与CO2结合起着CO2载体的作用。

生物素来源广泛,很少出现缺乏症。

但是,如经常食用生鸡蛋清则可能会引起生物素缺乏症。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造成生物素缺乏症。

7.叶酸
(1)化学本质:叶酸(folic acid),是由2-氨基、4-羟基、6-甲基喋呤啶和对氨基苯甲酸构成喋酸,喋酸再结合谷氨酸而生成。

故又称喋酰谷氨酸。

(2)生化作用及缺乏症:进入人体的叶酸在小肠、肝或组织中被二氢叶酸还原酶还原为二氢叶酸(FH2),再进一步还原成四氢叶酸(FH4)。

四氢叶酸是叶酸的活性形式,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多种物质代谢。

叶酸缺乏时,DNA合成受抑制,细胞分裂速度下降,体积增大,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主要存在于新鲜绿叶蔬菜、鲜果中。

人类肠道细菌可合成。

所以,一般不易缺乏,但是在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或长期使用肠道抑茵药,可能造成叶酸缺乏症。

8.维生素B12
(1)化学本质与来源:维生素B12是唯一含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又称钴胺素。

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与蛋白质结合存在,必须在胃酸作用下才与蛋白质分开;然后再与胃黏膜分泌的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IF)一种特异蛋白结合,才能吸收入血。

在细胞内转变成多种形式,其中甲钴胺素和5’-脱氧腺苷钴胺素是维生素B12的活性型。

(2)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①维生素B12以甲钴胺素的形式作为转甲基酶的辅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反应生成蛋氨酸。

②维生素B12以5’—脱氧腺苷钴胺素的形式,作为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辅酶参与甲基丙二酰辅酶A异构为琥珀酸单酰辅酶A的反应。

③维生素B12缺乏时可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伴有神经症状。

9.维生素C
(1)化学本质及性质:维生素C是六碳多羟酸性化合物,因能防治坏血病又叫抗
坏血酸(ascobic acid)。

其分子中C2、C3位上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出H+,而具有酸性。

又可以氢原子释放,使许多物质还原,所以维生素C是属于较强的还原剂。

(2)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①维生素C参与体内多种羟化反应,能促进胶原蛋白的羟化反应,参与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的羟化反应,还参与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的羟化及类固醇激素合成的羟化反应。

②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维持还原性谷胱苷肽浓度和保持巯基酶的活性,发挥其解毒作用;维生素C能使难吸收的三价铁(Fe3+)还原成易于吸收的二价铁(Fe2+);维生素C能促进红细胞中的高铁血红蛋白(MHb)还原为血红蛋白(Hb),提高运氧功能。

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转变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

能保护维生素A、E、B免遭氧化。

③维生素C缺乏时可引起坏血病。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
2.脂溶性维生素
3.水溶性维生素
4.维生素缺乏症
5.视紫红质
6.维生素A原
7.维生素D原
8.全反型视黄醛
9.夜盲症
10.佝偻病
11.焦磷酸硫胺素
12.脚气病
13.生育酚
14.辅酶Ⅰ
15.辅酶Ⅱ
16.辅酶A
17.内因子
18.四氢叶酸
19.坏血病
20.癞皮病
二、填空
21.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__化合物,该物质主要来自食物__,其中__,__两种维生素可以在体内由__和
__转变生成。

22.维生素A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包括视黄醛__、酸__和_醇_。

23.自然界黄红色植物中含β-胡萝卜素、它在小肠粘膜β-胡萝卜素加氧酶__催化下生成两分子_视黄醇_,所以通常将β-胡萝卜素称为 va原__。

24.维生素D是属于类固醇__衍生物,储存于皮下的__经紫外线照射转变
为维生素D
3,必须在肝、肾羟化生成__是D

__型。

25.维生素E对__极敏感,且易自身__因而能保护其它物质免遭,
氧化,所以具有__作用。

26.维生素K的生化作用是促进肝合成__的前体分子中谷氨酸残基羧化生成__转变为活性型。

催化这一反应的为__酶,维生素K是该酶的
__,因此具有促凝血作用。

27.维生素B1因含有硫和氨基又名__,其在体内活性形式为__,它是体内__酶和__的辅酶,参与糖代谢。

28.维生素B1缺乏时,神经组织__不足,并伴有__和__等物
质堆积,可引起__。

29.维生素B2是__和__的缩合物,因其结晶呈桔黄色又称__.30.维生素B

在体内黄素激酶和焦磷化酶的催化下转变成活性型的__和__,是黄素酶的辅基,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31.维生素PP包括__和__两种,都是__的衍生物,在体内可
由__转变生成。

32.维生素PP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__和__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
辅酶,分子中的尼可酰胺部分具有可逆的__及__特性。

33.维生素B6在体内经磷酸化转变为活性型的__和__,它们是
__及__的辅酶。

34.临床上常用维生素B6治疗小儿惊厥和呕吐,其机理是维生素B6是
__的辅酶,能催化__脱羧生成__,该产物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35.泛酸与__及3'磷酸腺苷5'焦磷酸结合组成__,后者是__
酶的辅酶。

36.因为生物素具有转移、携带和固定__的作用,所以是体内__酶的辅酶,参与多种物质的__反应。

37.叶酸在体内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转变为活性型的__,是体内__酶的辅酶,携带__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

38.维生素B12在消化道与胃粘膜分泌的__结合才能在回肠被吸收。

维生素
B12体内的活性型为__。

39.维生素B12是__的辅基,参与同型半胱氨酸转变成__的反应。

当维生素B12缺乏时导致核酸合成障碍,影响细胞分裂结果产生__.
40.维生素C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__反应,因此具有促进__合成的作用。

维生素C还可作为一种__,参与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
三、选择题
A型题
41.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是构成组织细胞成分之一
B.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C.全部由食物供给
D.是一类需要量很大的维生素
E.有些溶于水、有些溶于脂肪
42.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摄人过量维生素可引起中毒
B.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C.都是构成辅酶的成分
D.脂溶性维生素不参与辅酶的组成
E.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43.关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被消化吸收
B.体内不能储存、余者从尿中排出
C.酶的辅酶、辅基都是脂溶性维生素
D.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疾病
E.是人类必需的一类营养素、需要量大
44.维生素A构成视紫红质的活性形式是
A.全反型视黄醛 B.全反型视黄醇 C. 11-顺视黄醛
D.11-顺视黄醇 E.9-顺视黄醛
45.自然界黄红色植物中含维生素A的前体最主要的是:
A.α-胡萝卜素 B.β-胡萝卜素 C.γ-胡萝卜素 D. 视黄醛
E. 玉米黄素
46.维生素A除从食物中吸收外、还可在体内由:
A.β—胡萝卜素转变而来 B.叶绿素转变而来
C. 脂肪酸转变而来
D. 氨基酸转变而来
E.肠道细菌转变而来
47.夜盲症是由于缺乏
A. 抗坏血酸 B.维生素E C.核黄素 D.维生素A E.维生素D 48,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A. 1、24—(OH)2—D3 B.1、25—(OH)2—D3
C. 24、25—(OH)2—D3 D.25—(OH)—D3
E.24—(OH)—D3
49.维生素D缺乏时可引起
A.痛风症 B.呆小症 C.夜盲症 D.干眼病 E.佝偻病
50.关于维生素D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麦角固醇可转变成D2 B.7—脱氢胆固醇可转变成D3
C.都是类固醇的衍生物 D.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是24、25—(OH)2—D3 E.必须在肝和肾进行羟化
51.维生素D的生化作用是
A.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B.促进钙和磷的排泄
C.降低钙和磷的吸收 D. 降低钙和磷的排泄
E.促进胃对钙和磷的吸收
52.维生素D3原是指:
A.胆钙化醇 B.7—脱氢胆固醇 C. 类胡萝卜素
D.1、25—(OH)2—D3 E.麦角固醇
53.在体内由胆固醇转变成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K D.维生素D E.泛酸54.维生素E中生物活性最强的是:
A. α—生育酚
B. β—生育酚 C.γ-生育酚
D.δ-生育酚 E.以上都不是
55.经常晒太阳不致缺乏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C B.维生素A C.维生素B6
D.维生素B12: E. 维生素D
56.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机制是
A.本身易氧化 B.易使其它物质氧化
C.能使其它物质氧化 D.可与其它物质共同氧化
E.易于其它物质互相氧化
57.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维生素E苯骈吡哺的衍生物 B.维生素E是极有效的抗氧化剂
C.可用来治疗人的不育症 D.缺乏维生素E可引起贫血
E.δ—生育酚抗氧化作用最强而α—生育酚的作用最弱
58.正常人每日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为:
A.20~40mg B.40~60mg C. 60~80mg D.80~100mg
E.10~20mg
59.维生素K的生化作用是促进凝血因子:
A. Ⅱ、Ⅶ、Ⅸ和Ⅹ的合成
B. Ⅱ、Ⅲ、Ⅺ和Ⅸ的合成
C. Ⅱ、Ⅴ、Ⅶ和Ⅸ的合成
D. Ⅱ、Ⅶ、Ⅺ和Ⅹ的合成
E.Ⅱ、Ⅵ、Ⅸ和Ⅻ的合成
60.缺乏维生素K时可引起:
A.凝血因子合成不受影响 B. 凝血因子合成增加 C. 凝血时间正常 D. 凝血时间延长 E. 凝血时间缩短
61.下列关于水溶性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
A.不易溶于水吸收难 B.体内储存量大
C.它们多是构成酶的辅酶或辅基组分 D.不需要经常摄人
E.全部来自食物
62.在体内无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C D.硫辛酸 E.维生素K
63.维生素B1分子中不含有:
A.嘧啶环 B.噻唑环 C.氨基 D.吡啶环 E.硫原子
64.应用维生素B1治疗消化不良的依据是:
A.能增强胆碱脂酶活性 B.能抑制胆碱脂酶活性
C.能促进胃蛋白酶活性 D.能促进胃蛋白酶原活性
E.能抑制胃蛋白酶活性
65.维生素B1的需要量正常成人每日为:
A.0.5~1.0mg B.1.0~1.5mg C. 1.5~2.0mg
D.2.0~2.5mg E.2. 5—3.0mg
66.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会引起脚气病
A。

维生素A B.维生素PP C.维生素B1 D.维生素B2 E.维生素E
67.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系不涉及的维生素是:
A.硫胺素 B. 核黄素 C. 尼可酰胺 D.生物素 E.泛酸
68.下列的哪一种辅酶或辅基含有硫胺素
A.CoA.SH D.TPP C.NAD+ D.F AD E.FM N
69.核黄素异咯嗪环上传递氢的两个氮原子是
A.N5N10 B.N1N5 C.N1N10 D.N7N8 E.N4N8
70.维生素B2是下列哪种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
A.NAD+ B.CoA.SH C.TPP E. NADP+
71.构成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NAD+的维生素是
A.核黄素 B.尼可酰胺 C.硫胺素 D.生物素 E.钴胺素
72.在肝细胞内能将色aa转变成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PP B.维生素E C.维生素D
D.维生素K E.维生素B1
73.维生素PP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其机理是:
A. 抑制胆固醇吸收 B.抑制胆固醇合成
C.抑制胆固醇转运 D.抑制胆固醇转化
E.抑制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动员
74.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维生素
A,FMN B.FAD C.CoQ D.: E.NAD+
75.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核苷酸
A.FAD B. C.FH4 D.NADP+ E.FMN
76.长期服用异烟肼时、易引起缺乏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C B.维生素A C.维生素PP D.维生素B6
E.维生素D
77.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婴儿惊厥和妊娠呕吐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PP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1
E.维生素B6
78.下列哪种物质是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
A.吡哆醛 B.吡哆醇 C.吡哆胺 D.磷酸吡哆醛
E.磷酸吡哆胺
79.下列哪种反应需要由泛酸构成的辅酶参加
A.羧化反应 B.酰化反应 C.羟化反应 D.脱氢反应 E.还原反应80.辅酶A:
A.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B.其活性基团是半胱氨酸上的氨基
C.由泛酸和巯基乙胺组成 D. 由泛酸和腺苷酸组成
E.由泛酸和β—巯基乙胺借肽键连接而成
81.泛酸是下列哪种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
A.FMN B.FAD C.NAD+ D.TPP E.
82.给动物饲喂生鸡蛋清会引起下列哪种维生素缺乏
A.泛酸 B.硫胺素 C.生物素 D.叶酸 E.尼可酰胺
83.关于生物素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由噻吩和尿素骈合而成 B.耐酸不耐碱、高温使其失活
C.具脊固定CO2的作用 D.是体内多种羧化酶的辅酶
E.生鸡蛋清具有促其吸收的作用
84.关于叶酸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由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组成
B.其吸收形式是二氢叶酸
C.其辅酶形式是四氢叶酸
D,FH4的生成需NADP+作为供氢体
E.FH4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
85.辅酶B12
A.钴胺素 B.氰钴胺素 C.甲钴胺素
D.羟钴胺素 E.5’—脱氧腺苷钴胺素
86.维生素B12直接参与了:
A.蛋氨酸的生成 B.二氢叶酸还原
C. S—腺苷蛋氨酸的生成
D.同型半胱氨酸的合成
E.四氢叶酸合成
87.维生素B12缺乏时会引起:
A.口角炎 E.脚气病 C.恶性贫血
D.坏血病 E.佝偻病
88.下列哪种维生素缺乏会引起坏血病
A.硫胺素 B.核黄素 C.硫辛酸 D.维生素C
E. 泛酸
89.关于维生素C生化作用的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B.使氧化型谷胱苷肽还原
C.参与体内多种羟化反应 D.保护维生素A及E免遭氧化 E.使Hb转变为高铁Hb
90.关于硫辛酸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含有硫元素的脂肪酸 B.两个硫原子可还原为巯基
C.以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存在
D.参与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E.是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的辅酶
B型题
(91~95)
A.夜盲症 B.坏血病 C.脚气病 D.恶性贫血 E.佝偻病
91.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
92.缺乏维生素B12会引起
93.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
94.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
95、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96~100)
A.转移酰基 B.转移氨基 C.转移一碳单位
D.转移氢原子 E.转移C02
96. 的作用是:
97.磷酸吡哆醛的作用是:
98.生物素的作用是:
99.FH4的作用是:
100.NAD+的作用是:
(101~105)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 D.维生素B12E.生物素
101.与丙酣酸氧化脱羧有关的是
102.参与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的是:
103.与γ-氨基丁酸生成有关的是:
104.参与FAD、FMN组成的是:
105.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转变成蛋氨酸的是
(106~110)
A.分子中含有硫和氨基 B.吡啶的衍生物
C.核醇与7、8-二甲基异咯嗪的衍生物
D.2-甲基1,4-奈醌衍生物 E.苯骈吡喃衍生物
106.维生素B1的化学结构特征是:
107.维生素B6的化学结构特征是:
108.维生素K的化学结构特征是:
109.维生素B2的化学结构特征是:
110.维生素E的化学结构特征是:
X型题
111.参与辅酶或辅基组成的维生素有
A.维生素C B.维生素D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6 E.叶酸
112.与一碳单位代谢有关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2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B6 D.生物素 E.叶酸113.在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中需要: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PP D.硫辛酸 E.生物素114.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参与下列哪种代谢
A.转氨基作用 B.脱羧基作用 C.脱氨基作用
D.转酰基作用 E.脱硫作用
115.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物质包括:
A.视黄醛 B.视黄醇 C.视黄酸
D.类胡萝卜素 E.玉米黄素
116.与生物素有关的代谢反应有
A.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 B.氨基酸脱羧反应
C.一碳基团的转移 D.乙酰CoA转变羧化成丙二酰CoA
E.氨基酸脱羧基反应
117.硫辛酸的作用是:
A.抗脂肪肝作用 B.降低胆固醇作用
C.对巯基酶有保护作用 D.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E.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118.下列维生素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关的是
A.维生素E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K
D.维生素C E.四氢叶酸
119.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的化合物有
A.β—胡萝卜素 B.7—脱氢胆固醇 C.色氨酸
D.麦角固醇 E.古咯糖酸内脂
120.需要维生素K参与合成的凝血因子有
A.凝血因子V
B.凝血因子Ⅸ
C.凝血因子Ⅶ
D.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X
四、问答题
121.比较两类维生素的生物特点。

122.试述维生素A缺乏时,为什么会患夜盲症。

123.简述佝偻病的发病机理。

124.维生素K促进凝血的机理是什么
125.为什么维生素B1缺乏会患脚气病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是维持生命及代谢调节上有其特殊功能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机体需要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

2.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维生素,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在肠道吸收时需胆汁酸协助,吸收后在肝内储存。

当脂类吸收障碍时易导致其缺乏。

3.是一类易溶于水,在体内不易储存,易从尿中排出的维生素,往往作为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发挥其生理功用。

4.由于维生素缺乏或摄入量不足所造成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物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切临床表现,称为维生素缺乏症。

5,是由11—顺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的在视觉细胞内感受弱光的物质,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6.一类本身不具有维生素A活性,但在体内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的物资。

如自然界的黄红色植物(胡萝卜、红辣椒、番茄等)含β—胡萝卜素,在小肠粘模处β—胡萝L素加氧酶催化下,从碳链中间加氧断裂生成两分子视黄醛,这类物质称维生素A 原。

7.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称维生素A原,经日光及紫外线照射分别转变成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所以称为维生素D原。


8.当视脂红质接受弱光时,由11—顺视黄醛在发生的光异构作用下转变成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为全反型视黄醛、即维生素A的衍生物。

9.当维生素A缺乏时,11—视黄醛得不到足够的补充,视紫红质合成减少,对弱光敏感度降低,使暗适应时间延长,从强光进入弱光处看不清物体,称为夜盲症。

中医称“雀目”。

10.常见于婴幼儿,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钙盐不能沉积于骨骼的生长
部分以致出现生长骨病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称佝偻病。

11.是维生素B1在小肠吸收后运输入肝,转变成的焦磷酸酯(TPP)。

因其分子结构中有含硫的噻唑环和含氨基的嘧啶环,所以叫硫胺素。

TPP是维生素B1在体内的活性形式。

12.由于维生素B1缺乏时,体内焦磷酸硫胺素含量减少,丙酮酸、α—酮戊二酸脱羧作用受阻,导致体内能量供应缺乏。

尤其是神经细胞受到影响,并伴有丙酮酸、乳酸堆积而引起心脏和神经组织功能性障碍,称脚气病。

13.为维生素中的一类,是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根据甲基的数目、位置不同而分成α、β、γ和δ四种。

其中α—生育酚活性最强与动物生殖功能有关.
14.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

是维生素PP的在体内与核糖、磷酸、腺嘌呤组成尼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能可逆的加氢和脱氢。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递氢的作用。

15.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其化学本质是维、生素PP的衍生物,尼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16.由泛酸与巯基已胺和3’—磷酸腺苷5’—焦磷酸组成辅酶A。

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在物质代谢中起转移酰基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