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广东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罗奈马山是南美洲北部帕卡赖马山脉的最高峰,为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长约14千米,宽5千米,海拔2810米。
罗奈马山是世界上瀑布数量最多的独山,共有大大小小70多条瀑布。
下图为罗奈马山地理位置及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罗奈马山众多瀑布的水源主要来自()
A: 大气降水
B: 冰川融水
C: 地下水
D: 积雪融水
(2)罗奈马山一直保持平顶说明()
A: 地壳稳定上升
B: 流水侵蚀均匀
C: 植被覆盖度高
D: 山顶岩石坚硬
【答案】AD
【解答】
(1)由题可知,罗奈马山地势高,属于独山,瀑布从山顶流下来,其水源不会是地下水;罗奈马山位于巴西北部,纬度较低,山顶海拔2810米,不可能存在冰川和积雪;该地纬度较低,距海洋近,水汽丰富,山顶温度低,降水较多,因此降水是众多瀑布的主要水源。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一般降水丰富的地区,流水侵蚀强烈,罗奈马山山顶即使有植被保护,侵蚀速度也不可能均匀。
地壳稳定上升会使罗奈马山高度稳定增加,但这不是其一直保持平顶
的原因。
平顶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罗奈马山一直保持平顶,说明山顶岩石坚硬,抗流水侵蚀能力强。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第2题.我国棉花生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棉花生产形势发生变化。
下列左图示意1950~2015年我国棉花产量、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右图示意1950~2015年我国棉花产量重心和面积重心的迁移路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棉花年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政策
B: 土地
C: 气候
D: 技术
(2)2010~2015年,我国棉花()
①单产优势区主要分布在西北棉区
②西北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面积均增加
③单位产量和播种面积均波动下降
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面积减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自2010年以来,我国棉花生产重心移动说明西北棉区()
A: 生产率得到提高
B: 荒漠化得到缓解
C: 市场距离缩短
D: 水热条件得到改善
【答案】DCA
【解答】
(1)政策因素对棉花年产量的影响较小。
技术进步,单产上升,产量发生变化。
我国的气候在短时间内基本不会变化。
由图可知,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总体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故选D。
(2)由图可知,棉花产量中心和面积中心都集中在西北地区,①正确。
西北棉区的面积增加,但长江流域面积明显向西北内陆转移,到2015年已经转移到了甘肃中部、北部,长江流域减少,②错误。
由图可知,单位产量波动上升,③错误。
由分析可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面积都减少,④正确。
故选C。
(3)一个地方的水热条件由其气候、地形等条件决定,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改变。
西北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三北防护林使得荒漠化得到缓解,棉花生产重心向西北移动。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市场较远。
劳动生产效率不会导致我国棉花生产重心移动。
故选A。
第3题.地理环境会影响到区域发展。
读我国某区域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地理特征及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气温最低—地势高
B: 乙地气温最高—纬度低
C: 乙降水最少—海拔低
D: 丙降水量最大—距海近
(2)近年来该区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
A: 全球变暖
B: 雨热同期
C: 交通改善
D: 市场需求大
【答案】DD
【解答】
(1)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
甲地气温最低是因为纬度高;乙地气温不是最高,降水不是最多;丙地距海近,降水丰富。
故选D。
(2)由分析可知,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黑土地广阔,水热条件较好,生产的水稻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
故选D。
第4题.人口分布和人口寿命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回答下面小题(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气候湿热
B: 地形复杂
C: 资源匮乏
D: 地处内陆
(2)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
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A: 饮用水质量好
B: 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C: 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 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答案】AC
【解答】
(1)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闷热潮湿,且雨林茂密,故不利于人类生存,故人口分布稀疏。
故选A。
(2)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另一方面是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等个人差异影响着寿命的长短。
一般而言,长寿村人口寿命较长或百岁老人较多主要是由于当地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水质较好等因素而形成的,与山区是否闭塞关系不大;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只能说明当地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生活水平较低,不利于长寿。
故选C。
第5题.根据下图,对新西兰描述正确的是()
A: 印度洋中的群岛国家
B: 北岛的纬度高于南岛
C: 南北岛都位于西半球
D: 南岛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答案】C
【解答】读图可知,新西兰是太平洋中的群岛国家;北岛的纬度低于南岛;南北岛都位于西半球;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故选C。
第6题.下图为亚吉铁路分布示意图。
该铁路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装备,是非洲首条现代电气化铁路。
2016年10月5日通车,两地间的运输时间由7天缩短至10小时。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亚吉铁路通车前,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两地间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A: 河运
B: 公路
C: 管道
D: 航空
(2)亚吉铁路修建过程中,我国率先受益的产业是()
A: 旅游业
B: 纺织工业
C: 石油化工
D: 设备制造
(3)推断亚吉铁路大致长度为()
A: 250km
B: 500km
C: 750km
D: 1000km
【答案】BDC
【解答】
(1)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两地间无河道和管道,航空运输量小,因此,亚吉铁路通车前,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两地间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公路。
故选B。
(2)建设铁路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因而,亚吉铁路修建过程中,我国率先受益的产业是设备制造业。
故选D。
(3)读图可知,亚吉铁路在10°N大致跨越了7个经度,则其长度约为
111×7×cos10°≈760千米,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7题.地下水与大气降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下图示意湖南某地地下水位过程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降水量柱状分布呈现该地()
A: 夏季降水总量较少
B: 春夏之交降水较多
C: 秋季比冬季降水少
D: 七八月份降水较少
(2)地下水位过程线()
A: 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呈负相关
B: 水位主峰超前于雨水洪期
C: 年内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值
D: 呈驼峰状的双峰曲线形态
(3)地下水位过程线是一个地区地下水补给与消耗动态变化的综合反映。
图中地下水位()
A: 3月埋深最浅
B: 3月到6月埋深逐渐变大
C: 6月埋深最浅
D: 6月到10月埋深渐渐变小
【答案】BDC
【解答】
(1)夏季一般指6~8月,当地6、7月降水量较大,8月降水量较小,但夏季降水总量仍较大,A错误;
读图分析,该地4~7月降水量较大,此时处于春夏之交的时刻,B正确;
秋季一般指9~11月,冬季一般指12~次年2月,读图可知,秋季比冬季降水量大,C 错误;
读图可知,该地7月降水量较大,D错误。
故选B。
(2)读图分析,地下水位过程线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呈正相关,A错误;
水位主峰与雨水洪期出现时间基本一致,B错误;
地下水位过程线一年中有两个明显的低谷值,C错误;
地下水位过程线一年中有两个峰值,呈现出驼峰状的双峰曲线形态,D正确。
故选D。
(3)多雨季节,雨水补给量较多,因而含水层厚度增大,地下水埋藏深度变浅;干旱季节则相反。
图中地下水位3月埋深最深,6月埋深最浅,C正确,A错误;3月到6月埋深逐渐变小,B错误;6月到10月埋深逐渐变大,D错误。
故选C。
第8题.读图,回答
(1)~
(4)题。
图中F地是重要棉花生产基地,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棉花生长的优势条件是()
A: 气温高
B: 降水多
C: 沙性土壤
D: 光照充足
【答案】D
【解答】
第9题.城市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过程,一般选取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时空分异特征。
人口方面选择非农人口数量
(不包括城市常住非户籍人口)作为衡量城市化发展指标,土地方面选择市辖区建成区面积作为评价指标,经济方面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GDP)代表,社会发展方面选择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评价指标。
如图为京津冀地区城市化阶段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984-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①非农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②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③人均GDP波动下降④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根据四个特征要素年均增长率差异可知,京津冀地区的城市()
A: 非农劳动力过剩
B: 土地供应紧张
C: 居民购买力停滞
D: 交通逐渐通畅
【答案】AB
【解答】
(1)读图可知,非农人口年均增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①正确。
土地和经济方面年均增长率大于0,说明规模扩大,产值增加,②正确,③错误。
图中信息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④错误。
故选A。
(2)图中土地年均增长率大于0,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用地量增多,可能导致土地供应紧张,B正确。
图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年均增长率,说明经济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非农劳动力过剩说法错误;图中信息与交通是否通畅关系不大;经济年均增长率高,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居民购买力增加,A、C、D错误。
故选B。
第10题.下图为石家庄市
(38°N)某住宅小区室外车位遮阳棚示意图。
图中甲、乙、丙箭头代表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①、②、③、④、⑤、⑥代表车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棚内,该遮阳棚一年中正午遮阳面积最大的一日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从天气因素考虑,该遮阳棚车位租金最高的可能是()
A: ①
B: ③
C: ④
D: ⑥
(3)为减轻对汽车的损害,部分居民认为将遮阳棚墙体砌在遮阳棚西面更为合适。
其考虑的因素最可能是()
A: 风向
B: 降雨
C: 气温
D: 植被
【答案】BBC
【解答】
(1)夏至日,石家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遮阳棚棚内遮阳面积最大。
故选B。
(2)图示遮阳棚③车位不仅遮阳效果好,而且受风吹雨打的影响小。
故选B。
(3)一日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下午的太阳西晒加上高温对汽车的损害很大,若将墙体砌在遮阳棚西面,则会减轻对汽车的危害。
故选C。
第11题.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与规划用地方案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合理的是()
A: 甲—工业区
B: 乙—住宅区
C: 丙—绿化带
D: 丁—商业区
(2)该城市用地规划中,较为合理的是()
A: ①地建疗养院
B: ②地建火力发电厂
C: ③地建高级住宅区
D: ④地建自来水厂
【答案】BA
【解答】
2.解答题
第12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半城镇化是特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来说,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
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材料二: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说:这里有600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企业。
其中包括了全国41%的外资法人银行,全国近1/3的公募基金公司和全国90%以上的外资私募机构。
此外,全国70%的期货公司和全国77%的券商在陆家嘴也都设有机构。
从交易所设置来说,这里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多个国家级交易所。
这里人才也很多,每天有30多万名金融从业人员在陆家嘴工作。
材料三:左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右图示意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三大板块人口半城镇化率。
(1)比较2005~2013年长江经济带三大板块半城镇化率的异同。
(2)分析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
(3)与下游长三角地区相比,简述上游成渝经济区在长江经济带合作中的优势。
【答案】
(1)相同点:三个板块的半城镇化率都在提高。
不同点:上游板块刚开始时
(2005年),半城镇化率较高;中下游板块半城镇化速度较快。
(2)上海市是我国经济中心,城市等级高,提供的金融服务业等级高、种类齐全;上海市的经济腹地广,与周边地区经济活动来往频繁,金融服务业范围广;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相关的技术人才。
(3)地价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矿产资源较丰富。
【解答】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个板块的半城镇化率都在提高;但是上游板块刚开始时
(2005年),半城镇化率较高;中下游板块半城镇化速度较快。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城市等级、经济地位、政策和人才支持分析。
(3)结合所学可知,与下游长三角地区相比,上游成渝经济区在长江经济带合作中的优势主要有资源、劳动力、地价等优势。
第13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赞比西河流量居非洲第2位,夏季为丰水期,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
赞比西河中游河段地貌与河流相互作用显著,有的河段落差巨大,下切强烈,有的河段地形平坦开阔,淤积为主,由此造成中游河段宽窄相间。
下图为赞比西河中游水系示意图,阴影水域河水中养分丰富,鱼类集聚。
(1)简述甲区域地势特点。
(2)比较E、F两个断面的流速及含沙量。
(3)指出宽阔河段河面宽度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4)分析图示阴影水域河水中养分丰富的原因。
【答案】
(1)起伏较大,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
(2)流速:E大于F。
含沙量:E大于F。
(3)特征:夏季大于冬季。
成因:夏季为丰水期,变化幅度大,所在地区地形平坦。
(4)上游河段带来丰富养分,上游来水流速快,促进养分物质上升,阴影水域流速慢,养分不易流失。
【解答】
(1)由图可知,此处为流速较快的峡谷段,因此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则要依据对非洲地区地形的整体把握来判断。
(2)E处为峡谷,河流流速较快,携带泥沙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F处为较宽阔的水域,流速较慢,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较小。
(3)宽阔河段河面宽度季节变化主要受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及地形的影响,夏季为丰水期,所在地区地形平坦,变化幅度大。
(4)此题结合泥沙来源、泥沙沉积两个因素分析,上游河段流经高山峡谷地区,对地表的冲刷侵蚀强烈,携带大量泥沙到阴影水域后,河面宽阔,泥沙沉积,营养物质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