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我们沿着小溪边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我们沿着小溪边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阅读附答

我们沿着小溪边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

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盖着,
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

要不是当地的
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

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
尽头了。

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
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
顶看得更远、更高。

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

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但你不
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
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

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
在束手无策。

你看,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

陪我们来的当地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他不是从画家的观点去考虑问题,画家的话只
说明了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吗?这当然是好事情。

他是以竹林为家的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

10.上文第一段画线句中的”海底隧道”该如何认知?(3分后)
11“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换成“举目四顾,都是竹子”好吗?(4分)
12.说道说道上文第二段画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至什么促进作用?(4
分后)
13.上文引用的诗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诗的上句是“”(3分)
14.你能够说道说道画家、护林员、作家对竹子的感情存有什么相同吗?(3分后)
15.你的家乡最常见的植物是什么?请用“你看,那,简直,仿佛”描写出来。

(3分)
10.“海底隧道”就是用以比喻被两边茂盛矮小的竹林缠在中间的林荫小路,既形象
又直白。

11.无法换,前者重复使用“竹子”一词,特别强调没别的植物,全系列就是竹子,后者缺少特别强调性。

12.质问,特别强调画家的话刚好说明了竹材和竹笋的大丰收。

13.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
14.画家:竹林茂盛,拿不出一点层次,如果必须绘画竹林景色,真的束手无策。


林员:竹林强劲,意味著竹林和竹笋大丰收,正是名副其实的竹乡,应该高兴。

作家:竹
乡竹林似海,景色美丽,令人惊艳。

15.示例:你看看,那绿油油的桂花树,简直就是扛起了一把把绿伞,仿佛整个城市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