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安装验收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表安装验收标准
1、电缆槽检验:电缆槽安装好以后,必须进行以下检查工作,方能敷设电
缆。

1.1 电缆槽的规格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1.2 水平安装的电缆槽,其坡度不得超过0.5%。

1.3 从楼外引入楼内的电缆槽,升高坡度不得小于5%。

防止雨水进入。

1.4 电缆槽不得与工艺设备、管道或保温层紧贴。

1.5 垂直安装的电缆槽,每隔1米,有一个固定点。

1.6 水平安装的电缆槽的支撑,除按图施工外,对于特殊情况,需酌情增加
支撑。

1.7 紧固电缆槽的螺栓,一般情况下,其螺母必须在槽外部,对于妨碍盖盖
板,妨碍连接的作为特例,允许螺母在槽内。

1.8 电缆槽切割之处,切口必须磨光,所有焊接点,均需涂油漆。

1.9 膨胀螺栓至少有2扣露在外面。

2、电缆敷设
2.1 电缆槽安装验收合格,才能进行电缆敷设。

2.2 安装前,先用兆欧表,对电缆的绝缘进行检查,必须与厂家的说明书相
符。

2.3 电缆应该是整根的,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2.4 电缆两端应该用不干胶签,标明电缆编号或仪表位号。

2.5 水平电缆槽内的电缆不用固定,但不能十字交叉。

2.6 垂直槽内的电缆,每0.5米用绑扎带固定,不能用铁丝固定。

2.7 电缆从槽内引出时,必须在引出处加“法兰板”或“穿板接头”作为支
撑。

从“法兰板”(或穿板接头)到仪表之间,采用穿管保护。

导管与法兰板用螺纹连接,另一端套上绝缘套管(电缆管护口),穿线导管与现场仪表之间,一般应使用金属挠性软管对电缆进行保护。

2.8 电缆密封套的安装
2.8.1 电缆绝缘层应露出电缆密封座约5 m m。

2.8.2 拧紧压紧螺母后,电缆不能被手拉出。

2.8.3 如果电缆是从顶部引入的(包括接线盒和现场仪表),压紧螺母与电缆
之间的空隙应该用油灰填满。

2.8.4 全部现场仪表,接线盒与电缆的连接处,都要安装电缆密封套。

2.9 电缆屏蔽接地
2.9.1 屏蔽层在现场处悬空(对地绝缘)。

2.9.2 在接线盒和汇线盘中,每根电缆的屏蔽层穿上塑料套管,扎成串,各
自连接到对应的母排上(若母排不够,可以几根合用一个端子) 。

不能把几根电缆的屏蔽层绞合在一起,再接到母排上。

2.9.3 屏蔽层只有在汇线盘的母排上接主参考地,在其余地方都是悬空的。

2.9.4 主参考地(仪表接地)与安全、防雷接地要严格分开。

仪表接地的阻值
不大于4欧。

2.9.5 DCS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欧。

2.10 电缆敷设完毕,在连接到仪表和控制盘之间,应检查其芯线、屏蔽层、
对地的绝缘电阻。

2.11 电缆的弯曲半径
铠装不小于外径的10倍
无铠装的不小于外径的6倍
2.12 动力电缆与仪表信号电缆必须分槽敷设。

2.13 电缆敷设完毕,应在全部电缆槽上加盖(50mm槽除外)。

3、温度仪表
3.1 根据PID图,核对测量点位号。

3.2 安装的电阻体,要符合数据表(规格书)的要求。

3.3 检查电阻体套管是否平直、清洁?深度是否够?只有满足上述各点后,
才可安装电阻体。

3.4 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测温元件应与管道中心垂直或倾斜45°,插入深
度应大于250mm或处在管道中心,插入方向宜与被测介质逆向或垂直。

3.5 引出电缆处,应安装密封套。

3.6 连接的电缆应有足够的长度,保证电阻体从套管中取出时,电缆不被扯
断。

4、气动管线
4.1 气动管线的连接、加长,一律采用气动管线卡套式接头。

4.2 铜管切口必须平直(不能成斜面),内、外缘的毛刺要打磨干净。

4.3 气动管线连接处距最近的铜管拐弯处的间距,不得小于20mm。

4.4 气动管线的敷设应该是横平竖直的。

4.5 铜管的弯曲半径
单芯不小于3倍外径
多芯不小于8倍外径
4.6 铜管沿墙或沿钢构件敷设时,应采用专用的支撑座固定。

固定间距不小
于0.7米。

敷设在电缆槽内的铜管,应用绑扎带固定。

4.7 在空气分配器(空气头)的各开关阀上,或单独供气的截止阀上,用不干
胶签,标明对应的仪表位号。

4.8 在向仪表供气前,必须先用肥皂水检查空气接管是否漏气。

然后打开排
污阀,排污时间不少于5分钟。

4.9 仪表管道吹扫、试压合格后,对全部的铜管连接处,均用肥皂水查漏合
格。

5、孔板
5.1 孔板的标志号、安装地点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必要时应检查孔板内径。

5.2 孔板的流向必须正确(锐口迎着流向)
5.3 法兰面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垂直。

5.4 紧固用螺栓必须涂二硫化钼润滑、防腐。

6、导压管
6.1 导压管应采用切割器切断,严禁用气焊切割。

6.2 导压管的弯管应采用弯管器。

6.3 导压管的焊缝处不得置于墙壁内或其它不便于检查的隐蔽处。

6.4 导压管若长度超过3米,需应用钢支架分段加以固定。

固定点间距原则
上不超过2米。

6.5 导压管穿墙或穿钢构件时,应穿护管保护。

6.6 导压管的安装坡度尽可能大。

最小不得小于10%。

6.7 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应随同工艺设备、管道一起进行。

6.8 对于气体介质:变送器位置要高于孔板
对于液体介质:变送器位置要低于孔板
对于蒸汽介质:变送器位置要低于孔板,并加冷凝器。

7、化密式(毛细管式)压力传感器和温度计
7.1 毛细管部分,必须用50×50小型电缆槽或其他材料加以保护,并用绑
扎带固定。

毛细管走向,应尽量横平竖直。

7.2 高温工艺管道上的检测孔内,必须用专用工具,先装进“热膨胀弹簧圈”,
然后再安装探头。

8、压力/绝压变送器
8.1 变送器尽量安装在无振动的位置,并且避免一边受热。

8.2 变送器必须垂直安装。

8.3 变送器的安装位置一般应高于工艺接口,引压管线的坡度越陡越好,至
少要求10%坡度。

若安装位置低于工艺接口,则需加冷凝罐。

9、调节阀
9.1 阀门进出口箭头方向应与流体流动方向一致。

9.2 执行机构的操作手轮,阀门定位器应面向操作面。

9.3 调节阀原则上均应垂直安装。

10、汇线盘
10.1 接线柱之间的连线留有适当长度的余量。

10.2 接线必须先扎紧成束,然后固定在圆环上,并尽量做到横平竖直。

10.3 防爆与非防爆、~220V与仪表信号线必须分束捆扎。

10.4 每一回路的接线至少要有两种颜色(白-、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