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占义学校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朔州市占义学校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
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参考答案:
D
2.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
B
3.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 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 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参考答案:
C
启蒙运动。

依据所学可知,科学革命尤其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理性的产物。

这为启蒙运动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启蒙思想普遍把自然科学发现中的理性原则运用于社会科学,从而将一切置于人类理性的审视之下加以考察即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故应选C。

B表述不确切,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B、D表述错误。

所以应选C。

4.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A.沉重打击了基督教神学
B.否定了猿猴变人的结论
C.伤害了人类的尊严
D.主观上为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依据
参考答案:
A
5. 史书记载:宋朝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B.国家疆域的扩大
C.儒学的发展
D.社会秩序的稳定
参考答案:
A
6. 《全球通史》中写到:“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影响他们的主要应该是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伽利略的实证主义
D.达尔文的进化论
参考答案:
B
【详解】材料“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并所学知识可知,经典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开端,推动了自然规律的探索,故B项正确;A项是现代物理学成就,排除;C、D两项分别是物理学与近代生物学的成就,特别注意C项,其对物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7. 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

“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

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参考答案:
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清朝的发辫代表的是对清政府统治的认同,而剪发辫在清末代表的就是革新、革命,所以材料表明江浙地区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故B选项正确;道教地位并未在材料中涉及,故排除A选项;1903年,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政治领域的新政改革,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剪发涉及的是政治认同问题,不单单是封建陋习,“成为潮流”也无法体现,故排除D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清末的社会发展,做本题时应该找出材料的时间、关键词再做答。

8.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征途。

”诗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红军反“围剿”失利②遵义会议的召开
③渡江战役的胜利④红军长征的开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的十年对峙。

材料中“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反映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踏上长征之路,①④正确;材料中“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征途”反映了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②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项;③是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长征
9. 《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并公开发行的周刊。

据此可以判断,该杂志报道了
①西安事变②徐州会战
③中共“七大”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C
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共关系。

能够在国统区公开发表刊物,这是在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时期,具体是1937年到1946年。

符合这一时间的是C项,故选C。

10. 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A.经部B.史部C.子部 D.集部
参考答案:
D
11.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与这一思想属于同学派的是
A.“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参考答案:
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提倡效今不法古,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思想;A项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是墨家思想,排除;C项是道家思想,排除;D项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

12. 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

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题干中的信息“日夜商贩而南”、“日夜商贩而北”,指的是当时发达的长途贩运贸易,这种贸易促进了南方和北方之间商品流通的活跃,所以应选D。

材料中并未提及南北方贸易的活跃是由某地区的商人群体促成的,A错误。

材料中仅提及了南北方的贸易,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从战国以后就出现了,C项错误。

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明代商品流通活跃
13. 要制作历史纪实片《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下列科技成就可以入选的是
①“神舟"飞船载人航天
②银河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A
14.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参考答案:
B
15. 汉代刘向《说苑》:“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归以告平公。

平公曰:吴其亡乎。

” 从史料研究的角度看,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吴国灭亡的原因
B.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C.材料不可信,吴人不可能衣豹裘、狐裘
D.有助于研究古代江南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参考答案:
D
解析:吴国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对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刘向《说苑》所述。

晋平公仅凭吴人穿锦衣、绣衣判断吴国要灭亡过于主观片面,春秋时期吴人穿毛皮应该是可信的。

故选D项。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调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考查点:古代手工业发展。

16.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参考答案:
B
17. 贝尔尼尼(1598—1680),意大利人,受教皇之托接手主持圣彼得大教堂的修筑。

他创造的教堂前广场柱廊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使该处
成为罗马最壮丽的景观。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评价最为准确的是()A.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伟大的艺术工作者
B.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杰出的人文主义者
C.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卓越的建筑大师
D.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教皇的忠实仆从
参考答案:
B
人文主义。

贝尔尼尼设计的教堂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符合教会的需要,因此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同时与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圆顶教堂相呼应,反映了其是一位人文主义者,关系B。

AC项错误,伟大的艺术工作者和建筑大师不能准确的反应其思想主张;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其忠实教皇成为教皇仆从的内容。

18. 黄仁宇曾这样评价汉武帝:“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这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对此言论解读正确的有
①“五经博士”的设置使经学与利禄之途密切相连
②“着眼的宗旨”是指巩固政治上“大一统”局面;
③“策贤良”由地方行政机构中的中正负责推选;
④黄仁宇对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大体上持肯定态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详解】“五经博士”隶属太学,太学是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故①项正确;②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正确;中正负责推选是在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故③项错误:黄氏认为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政治大一统居面,故④项正确。

答案为①②④为此D选项正确,A选项、B选项和C选项包含③,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19.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
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其实践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参考答案:
B
20.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面临着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 )
A.农民起义高涨
B.中央政权软弱无力
C.南北矛盾尖锐
D.战争债务负担沉重
参考答案:
B
考点: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独立战争后,建立了邦联制,中央政府无权,不能有效的对全国进行统治。

这正是1787年美国宪法出台的背景。

故选B。

21. 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导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包括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统的商路受阻
C.地圆学说的提出
D.欧洲出现“寻金热”
参考答案:
C
【详解】地圆学说,最早提出于古希腊时代,在文艺复兴前后真正得到证实,而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00年前后,C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C;A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B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商业危机,D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ABD不符
合题意,排除。

22. 唐代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这说明唐朝
A.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民间集市作用已经凸显
C.市突破了时空限制
D.地方商业中心开始出现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

题干中并未提到政府对商业贸易的态度,故A项错误;题干中“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说明当时的民间集市已经形成且作用明显,故B项正确;宋代的市才突破了时空限制,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地方商业中心,故D项错误。

23. 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

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
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D.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参考答案:
C
“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体现出士大夫将绘画与道德追求实现统一,“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实现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相符,C正确;“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体现的是立法的基本准则,“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体现的是思想家的人伦道德情操,“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体现的是唯心哲学家的哲学理念,ABD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

24. 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
C
邓小平理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邓小平理论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主要表现在成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方面,这是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没有触及的重要事业,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是邓小平理论是继承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D项是继承了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内容。

25. 18世纪中晚期英国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爱德蒙·伯克认为,理性主义是有限和不可靠的,革命政治的致命缺陷是假设对政治制度的变更是以满足抽象理论模式的需要,而法国政局的频繁变更便是不可靠的理性主义政治的产物。

这说明他
A.赞同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
B.尊重法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C.反对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
D.赞同英国式的共和国政体
参考答案:
C
【详解】材料中伯克反对的是不可靠的革命方式,但未反对革命,材料中也未涉及到他是否赞成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国的历史文化传统,B错误;材料认为理性主义不可靠,尤其是理性主义革命政治,他认为法国政局的动荡就是理性主义革命政治的产物,所以他反对造成法国政局频繁变更的理性主义政治,故选C;英国为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政体,D错误。

26. 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

这是对谁的评价()。

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
武 D.王夫之
参考答案:
D
27.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参考答案:
D
由“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宰相委员制,相互分工、相互制约,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选,“宰相一致原则”需要时间,不会提高行政效率;B项不选,皇帝真正的决策权在皇帝手里;“宰相一致原则”是针对宰相实行的,并非针对皇权,C项不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结合“宰相一致原则”可以判断出体现了分权制衡。

28.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②秦始皇③黄宗羲④康有为⑤孙中山⑥毛泽东
A .①③②⑤
B .①④②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②⑥
参考答案:
A
29. 《十二铜表法》规定:欠债到期后不还,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或卖到外邦;当债权人是多个时,他们可以将债务人的尸体肢解,加以分配。

上述规定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实质上只注重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维护严酷的债务奴隶制
C.比习惯法更为残酷无情
D.未使平民的权利得到保护
参考答案:
B
题干中“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甚至可以将债务人尸体肢解,加以分配”说明了该法律采用了严酷的形式来维护债务奴役制,故B项正确;AD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中并未提到习惯法,故C项错误。

点睛:材料“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甚至可以将债务人尸体肢解,加以分配”是解题的关键。

30. 1815—1830年,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法国,其反动统治不包括( )
A、废除了议会
B、极力恢复君主特权
C、颁布了《七月敕令》
D、实行白色恐怖
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0分)牛顿活了80岁,他40年用于科学研究,另外40年沉迷于神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顿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理论推导得出了天体之间的引力表达式并提出猜想:地球与物体间的引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同样遵从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规律。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牛顿进行了著名的“月地检验”,证实了天体间的引力规律同样适用于地球与物体之间。

接着牛顿又大胆地进行了合理的外推,进而把决定天体运动的引力规律推广到万物之间,于1687年在他的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完成了物理学的第一次大统一。

——摘编自“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材料二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

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
(1)列举牛顿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牛顿能够“完成物理学的第一次大统一”的主观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4分)
参考答案:
(1)举例:数学--提出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2分)
天文学--设计并制作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等。

(2分,任意答出两点)
原因:①采用“归纳-演绎”法;②秉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探索精神;(2分)(2)关系:①宗教与科学在世界观和论证方法上存在着严重分歧;②宗教信仰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力,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4分,每点2分)
本题主要考察牛顿,牵涉进化论、宗教改革等考点。

第一问成就结合所学得出,原因则需要概括材料。

第二问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辩证分析。

32. 19世纪中期的埃及、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各国改革的史实回答:(32分)
材料1 改革是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中外近代历史上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第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第三,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材料2 “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摆脱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材料3 阿里虽然率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

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
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4
①左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材料5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这一“自强”运动(指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

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现代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四国在改革前阻碍其走向现代化的内部因素分别是什么?(8分)上述四国改革中哪些国家的改革是属于第一类的?(2分)
(2)材料2、3反映出阿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2分)这给埃及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3)材料4中,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2分)你认为上述哪一种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2分)
(4)亚历山大二世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也掀起了一场“自强”运动。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中国“自强”运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4分)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5认为中国“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理由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俄: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日:幕府专制统治;中:清政府专制统治;
埃:马木鲁克反动统治;(8分)俄国、日本(2分)
(2)动机:建立以埃及为中心的庞大的阿拉伯帝国。

(2分)措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近代化工业,重点扶持军事工业;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大力发展海军;仿效西方教育制度,派遣留学生出国。

(任答一点即可得分,2分)影响:埃及的民族工业开始初具规模;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实际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并为对外扩张奠定基础;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埃及文化上的落后局面。

(任答一点即可得分,2分)
(3)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2分)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得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