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邢台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第二次押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用材料、粗细均相同的电阻丝做成ab、cd、ef三种形状的导线,分别放在电阻可忽略的足够长的相同的光滑金属导轨上,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相同的水平外力F作用下,三根导线均向右做匀速运动,某一时刻撤去外力F,已知三根导线接入导轨间的长度关系满足l ab<l cd<l ef,且每根导线与导轨的两个触点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根导线匀速运动的速度相同
B.三根导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同
C.匀速运动时,三根导线的热功率相同
D.从撤去外力到三根导线停止运动,通过导线ef的电荷量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当匀速运动时,由
22
B L v
F
R
=可知,三种情况下F、B、L相同,但是R不同,则速度v不同,ef电
阻较大,则速度较大,选项A错误;
B.因速度v不同,则由E=BLv可知,三根导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相同,选项B错误;
C.匀速运动时,三根导线的热功率等于外力F的功率,即P=Fv,因v不同,则热功率不相同,选项C 错误;
D.撤去F后由动量定理:
BIL t mv
∆=
而
I t q
∆=
则
mv
q
BL
=
因ef的速度v和质量m都比较大,则从撤去外力到三根导线停止运动,通过导线ef的电荷量q最大,选
2.绝缘光滑水平面上有ABO三点,以O点为坐标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轴x轴,A点坐标为-2m,B点坐标为2m,如图甲所示。
A、B两点间的电势变化如图乙,左侧图线为四分之一圆弧,右侧图线为一条倾斜线段。
现把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负点电荷,由A点静止释放,则关于负点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忽略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
A.负点电荷在AO段的加速度大于在OB段的加速度
B.负点电荷在AO段的运动时间小于在OB段的运动时间
C.负点电荷由A点运动到O点过程中,随着电势的升高电势能变化越来越快
D2m2m时,电场力的功率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电势随两点间距离的变化图线中,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设C点的坐标值为-2m,则C点圆弧切线斜率大小等于直线斜率的绝对值,即此时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此时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错误;
B.由于沿场强方向电势降低,所以AO段场强沿OA方向,OB段场强沿OB方向,负点电荷在AO段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在OB段做匀减速运动,由于B点电势等于A点电势,所以负点电荷在B点速度为零,则AO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B段的平均速度,所以AO段的运动时间小于OB段的运动时间,故B正确;
C.相等距离上电势能变化越快,说明该处电场力越大,即场强越大,由A到O点场强逐渐减小,所以电势能变化应越来越慢,故C错误;
D2m2m2m2m处的速度,所以电场力的功率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3.伽利略通过斜面理想实验得出了()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C.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力是克服物体惯性的原因
【详解】
AC.理想斜面实验只能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 错误,C 正确;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故B 错误;
D.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无关,故D 错误。
故选C 。
4.如图,小球甲从A 点水平抛出,同时将小球乙从B 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 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夹角为30°,已知B 、C 高度差为h ,两小球质量相等,不计空气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 )
A .小球甲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3
gh B .甲、乙两小球到达C 点所用时间之比为1:2
C .A 、B 两点高度差为4
h D .两小球在C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由212
h gt =可得乙运动的时间为 22h t g
= 所以到达C 点时乙的速度为
22v gt gh 乙==所以甲沿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即平抛的初速度为
02sin30gh v v ︒乙= 故A 错误; B .物体甲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
6cos30gh v v ︒==
16322y gh v h t g
g g
===
甲、乙两小球到达C 点所用时间之比为
123 2
t t = 故B 错误;
C .小球甲下降的高度为
2111332224
h h gt g h g '=⨯⋅==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
14
H h h h =-'=
故C 正确; D .两个小球完全相同,根据P=mgv y ,因两球在C 点的竖直速度不相等,则两小球在C 点重力的功率不等,选项D 错误。
故选C 。
5.如图所示,物体m 与斜面体M 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
若将斜面的倾角θ稍微增大一些,且物体m 仍静止在斜面上,则
A .斜面体对物体的支持力不变
B .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变大
C .水平面与斜面体间的摩擦力变大
D .水平面与斜面体间的摩擦力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物体m 静止不动,受力平衡.可对物体受力分析,正交分解重力G 得:
斜面体对物体的支持力N=mgcos
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f=mgsin
C 、对于水平面对斜面的力,最好采用整体法,对m 和M 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整体受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因为整体处于静止也就是平衡状态,所以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始终为零,水平面对斜面体间的支持力不变.故C 错误、D 错误.
故选:B .
6.观看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后,某同学设想地球仅在木星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通过木星的情景,如图所示,轨道上P 点距木星最近(距木星表面的高度可忽略)。
则
A .地球靠近木星的过程中运行速度减小
B .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中加速度增大
C .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中角速度增大
D .地球在P 点的运行速度大于木星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地球靠近木星时所受的万有引力与速度成锐角,做加速曲线运动,则运行速度变大,A 错误;
B .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其距离r 变大,则可知万有引力增大,由牛顿第二定律:
2
GMm ma r = 则加速度逐渐减小,B 错误;
C .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线速度逐渐减小,而轨道半径逐渐增大,根据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关系v r ω=,可知运行的角速度逐渐减小,C 错误;
D .木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指贴着木星表面做匀速圆周的线速度,设木星的半径为R ,满足1GM v R
地球过P 点后做离心运动,则万有引力小于需要的向心力,可得
22P v Mm G m R R < 可推得:
GM v v >=
故选D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所示,x 轴在水平地面上,y 轴在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方向水平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和b 2
B .a 和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
C .a 和c 2
D .a 和c 2
【答案】CD
【解析】
【详解】
小球做平抛运动,则有:
0v t x =
212
gt y = 对a 有,
2a a L v t =
2122
a L gt = 对
b 有,
2b b L v t =
212
b L gt = 对
c 有:
c c L v t =
1
:1:2
v v=
b
a
t t=
:2:1
a b
:2:1
v v=
c c
t t=
::
21
c
a
故CD正确,AB错误。
故选CD。
8.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顶端A处静止释放滑至底端B处,下滑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轨道间的弹力大小N、机械能E、重力的瞬时功率P随物块在竖直方向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C
B、如图所示,
向心力为:,而且:,
则整理可以得到:,则弹力F与h成正比例函数关系,故选项B正确;
C、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物块机械能守恒,即物块机械能不变,故选项C正确;
D、根据瞬时功率公式可以得到:
而且由于,则
整理可以得到:,即功率P与高度h不是线性关系,故选项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的应用,要注意向心力为指向圆心的合力,注意将重力分解。
9.科学实验证明,通电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I
B k
l
,式中常量k>0,I为电流强度,l
为距导线的距离。
如图所示,三根完全相同且通有恒定电流的长直导线a、b、c,其截面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通过的恒定电流大小分别为I a、I b、I c,b、c位于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根导线均可保持静止状态,则()
A.a、b通有同向的恒定电流
B.导线a受的合磁场力竖直向上
C.导线a、b所受的合磁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详解】
AB .对长直导线a 分析,长直导线a 受到重力、长直导线b 对长直导线a 的磁场力和长直导线c 对长直导线a 的磁场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长直导线b 与长直导线a 作用力是相互排斥,长直导线c 对长直导线a 作用力是相互排斥,所以长直导线a 与长直导线b 有反向的恒定电流,长直导线a 受的合磁场力竖直向上,且有大小等于长直导线a 的重力,故A 错误,B 正确;
C .视长直导线a 、b 、c 整体,对其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光滑绝缘水平面对长直导线b 支持力等于长直导线b 重力的32倍;对长直导线b 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光滑绝缘水平面对其支持力、长直导线c 对其吸引力和长直导线a 对其排斥力,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可得长直导线b 所受的合磁场力大小等于长直导线b 重力的12
倍,方向竖直向下,故C 错误; D .对长直导线b 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cos60a b c b B I L B I L ︒=
即可得
12
a c I I = 对长直导线
b 受力分析,同理可得
12
a b I I = 故D 正确;
故选BD 。
10.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分别位于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 、b 电荷量均为q 且为同种电荷,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三个质点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a 、b 带正电,那么c 一定带负电
B .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23kq L
C .质点c 3q
D .匀强电场的方向与ab 边垂直指向c
A. 如果a 、b 带正电,要使a 、b 都静止,c 必须带负电,否则匀强电场对a 、b 的电场力相同,而其他两个电荷对a 和b 的合力方向不同,两个电荷不可能同时平衡.故A 项正确;
BD.设c 电荷带电量为Q ,以c 电荷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根据平衡条件得a 、b 对c 的合力与匀强电场对c 的力等值反向,即:
022cos30kQq EQ L
⨯=; 所以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23kq E L
=,方向与ab 边垂直由c 指向ab 连线.故B 项正确,D 项错误; C.设c 电荷带电量为Q ,根据平衡条件得c 、b 对a 的合力与匀强电场对a 的力等值反向,即: 2022cos 60kq kQq L L
= 所以c 球的带电量为2q ,故C 项错误;
11.如图所示,在一个倾角为37︒的长斜面底端O 点正上方 1.7m h =的P 点处将一小球以速度0v 水平抛出,恰好垂直击中斜面上的Q 点,sin37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初速度04m/s v =
B .Q 点离O 点的距离|| 1.2m QO =
C .保持h 不变,将小球以02v 的速度水平抛出,则击中斜面的位置到O 点的距离小于2||QO
D .若抛出点高度变为2h 02v
【答案】CD
【解析】
AB .如图甲所示
小球垂直击中斜面时,速度的偏向角为53︒,根据平抛运动规律的推论可知,速度偏向角的正切值 tan5322tan 37h y h
y y x
︒︒
--=⋅=⋅ 可得
90.9m 17
y h == 1.2m x =
|| 1.5m sin53
x QO ︒== 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0.4s h y t g
-== 初速度
03m/s x v t
== 故AB 错误;
C .保持抛出点高度不变,初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两倍,如图乙所示
若无斜面,则小球应击中O '点,实际击中点为轨迹与斜面的交点,显然离底端O 的距离小于2||QO ,故C 正确;
D .若抛出点高度变为2h ,根据小球垂直击中斜面的规律知
9217
y h '=⨯ 则小球下落的高度和水平位移均变为原来的两倍,根据
0x v t
=
2h t g
= 联立解得 02g v x h
= 故小球的初速度应调整为原来的2倍,故D 正确。
故选CD 。
12.图甲为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图乙为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
衰变后产生
的新核Y 和某种射线的径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利用能够产生光电效应的两种(或多种)频率已知的光进行实验可测出普朗克常量
B .图甲的正负极对调,在光照不变的情况下,可研究得出光电流存在饱和值
C .图乙对应的衰变方程为
D .图乙对应的衰变方程为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联立两式解得,所以分别测出两次电流表读数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U 1和U 2即可测得普朗克常量,选项A 正确;
B.题图甲电源的正负极对调,此时光电管中所加电压为正向电压,在光照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可调节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可研究得出光电流存在的饱和值,选项B 正确;
CD.由题图乙可知,发生的是衰变,故衰变方程为
,选项D 正确,C 错误.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3.用分度为0.05 mm 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此示数为_______mm 。
【答案】61.70
【分析】
【详解】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61mm,游标尺上第14个刻度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故其读数为
0.05×14mm=0.70mm
所以最终读数为:
61mm+0.70mm=61.70mm
14.如图所示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将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至水平
B.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
C.将滑块移至图示的位置,测出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
D.释放滑块,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
E.用天平称出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F.………
请回答下列问题(重力加速度取g):
(1)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表示为____(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2)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还需要测的物理量是____。
(3)滑块从静止释放,运动到光电门的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_____(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4)选用不同的l,测出对应的t。
能直观反应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图像是_____。
A.t﹣l B.t2﹣l C.1
t
﹣l D.
2
1
t
﹣l
【答案】d
t
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 mgl D
【解析】
【详解】
(1)[1]遮光条宽度小,通过时间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近似代替瞬时速度,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v=d t
(2)[2]令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托盘和砝码下落过程中,系统增加的动能为
E k=1
2
(M+m)v2=
1
2
(m+M)·(
d
t
)2
实验中还要测量的物理量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
(3)[3]根据题意可知,系统减少重力势能即为托盘和砝码减小的,为
(4)[4]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需满足的关系是
mgl=1
2
(m+M)·(
d
t
)2
应该是
2
1
l
t
-图像,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四、解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8分,共24分
15.空间存在如图所示的相邻磁场,磁场I垂直纸面向内,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II垂直纸面向外,宽度
为
2
d。
现让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以水平速度v垂直磁场I射入磁场中,当粒子a从磁场II边缘
C处射出时,速度也恰好水平。
若让质量为2m、带电量为q的粒子b从a下方
4
d
处水平射入磁场I中,最终粒子b也恰好从C处水平射出。
已知粒子以在磁场I中运动的时间是磁场II中运动的时间的2倍,且
5
3
qBd
v
m
=,不计粒子重力,sin37°=0.6,cos37°=0.8,求
(1)粒子a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2)粒子a、b的速度大小之比。
【答案】(1)
37
120
m
t
qB
π
=;(2)
8
3
b
v
v
=
【解析】
【分析】
【详解】
(1)粒子a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粒子a 、b 均从C 处水平射出,则可知粒子在磁场Ⅰ、Ⅱ中偏转的圆心角相同。
设粒子a 在磁场Ⅰ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a R Ⅰ、圆心角为1θ,粒子b 在磁场Ⅰ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b R Ⅰ、圆心角为2θ,粒子a 在磁场Ⅰ中运动的时间是磁场Ⅱ中运动的时间的2倍,则磁场Ⅰ的宽度为d 。
2
a v qvB m R =Ⅰ
代入数据得
53
a d R =Ⅰ 设磁场Ⅱ中磁场为B :
2
2a v qvB m R =Ⅱ
由集合关系可知
56
a d R =
Ⅱ 则 22B B =
13sin 5
a d R θ=
=Ⅰ 则 137θ=o
粒子a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1
223602m m t qB q B θππ⎛⎫=⋅+ ⎪⋅⎝⎭o 代入数据得
37120m t qB
π=
(2)设粒子b 速度为v ,在磁场Ⅰ、Ⅱ中的半径分别为B R Ⅰ、b R Ⅱ,由
22b b b v qv B m R =Ⅰ
得
2b b mv R qB
=Ⅰ 同理有
2
b B R R =ⅠⅡ 粒子a 、b 均从C 处水平射出,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有
2sin b d R θ=Ⅰ
由集合关系可知
()()()()121cos 1cos 4
b a a b d R R R R θθ+-=+-+
ⅡⅡⅠⅠ 代入数据得 54
b R d =Ⅰ 解得a 、b 两粒子的速度之比
83
b v v = 16.《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汽车通过红绿灯路口时,需按信号灯指示行驶.若某路口有等待通行的多辆汽车,第一辆汽车前端刚好与路口停止线对齐,汽车质量均为m=1 500 kg ,车长均为L=4.8 m ,前后相邻两车之间的距离均为x=1.2 m .每辆汽车匀加速起动t 1=4 s 后保持v=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运动过程中阻力恒为f=1 800 N ,求:
(1)汽车匀加速阶段的牵引力F 大小;
(2)由于人的反应时间,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滞后△t=0.8 s 起动,且后面司机都比前一辆汽车滞后0.8 s 起动汽车,绿灯时长20 s .绿灯亮起后经多长时间第五辆汽车最后端恰好通过停止线.
【答案】 (1)5550N ;(2)8.88s
【解析】
【详解】
(1)依题意得,汽车前4s 的加速度:a=v/t 1=2.5m/s 2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②
解得:F=5550N ③
(2)第五辆车最后端通过停止线,需前进距离:s=4×
(x+L)+L=28.8m ④
已知汽车匀加速阶段加速时间:t 1=4s ⑤
所以汽车匀加速的位移:1120m 2v s t =
=⑥ 汽车匀速行驶时间:120.88s s s t v
-==⑦ 第五辆车延迟时间:t 3=5Δt=4s ⑧
第五辆汽车最后端恰好通过停止线的时间:t=t 1+t 2+t 3=8.88s <20s ⑨
17.如图所示,MN 为光滑的水平面,NO 是一长度s=1.25m 、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斜面体固定不动),OP 为一粗糙的水平面。
MN 、NO 间及NO 、OP 间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轨道相连。
一条质量为m=2kg ,总长L=0.8m 的均匀柔软链条开始时静止的放在MNO 面上,其AB 段长度为L 1=0.4m 。
链条与OP 面的摩
擦系数μ=0.5。
(g=10m/s 2,sin37°
=0.1.cos37°=0.8)现自由释放链条,求: (1)链条的A 端滑到O 点时,链条的速率为多大?
(2)链条在水平面OP 停下时,其C 端离O 点的距离为多大?
【答案】 (1)3m/s ;(2)0.98m 。
【解析】
【分析】
(1)链条的A 端滑到O 点的过程中,因为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求得链条A 端滑到O 点时的速率;
(2)摩擦力随距离均匀增大,可以用平均摩擦力求摩擦力做功;从链条的A 端滑到O 点到最终链条停下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停下时的C 端距O 点的距离。
【详解】
(1)链条的A 端滑到O 点的过程中,因为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设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点。
链条开始运动时的机械能为E 1,设AB 段链条质量为m 1=1.0kg ,BC 段链条质量为m 2=1.0kg ,则:
1121=sin +sin sin 2L E m gs m g s θθθ⎛⎫⋅- ⎪⎝⎭
解得:
1=13.8J E
因为s >L ,链条的A 端滑到O 点时,C 点已在斜面上。
设此时的机械能为E 2,则有:
221=sin +22
L E mg mv θ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12=E E ,链条的A 端滑到O 点时的速率v ,则有:
=3m/s v ;
(2)链条在开始进入水平面阶段,摩擦力是变力;但摩擦力随距离均匀增大,可以用平均摩擦力求摩擦力做功,从链条的A 端滑到O 点到最终链条停下的过程,由动能定理:
211sin =0222
L mg mgL mgx mv θμμ--- 链条在水平面OP 停下时,其C 端离O 点的距离x ,解得:
=0.98m x 。
【点睛】
本题考查动能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要注意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明确摩擦力功的计算方法,知道虽然摩擦力是变力,但由于其均匀变化,故可以利用平均值求解摩擦力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