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政治考试复习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高考政治考试复习建议
要想在高考政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很重要。
下面为大家的广东高考政治考试复习建议,希望大家喜欢。
备考建议:考生可在几方面重点关注:一、新考纲更加强化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关注核心素养。
如:对歪曲历史认知和错误的价值观要提高敏感度,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中华文化自信;反映国家开展战略及成就,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意识。
二、要以学科主干核心知识为根底,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要求。
1、要回归教材,夯实根底,稳固深化对根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
如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经济全球化;国家性质、政府职能、民主政治建立等知识。
2、由死记答题套路向培养答题思路转变,学会结合材料灵活分析。
通过各种热点材料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意义、原因、措施类题。
三、要表达学科特色,紧贴国家当前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突出各种热点。
★矛盾观——矛盾是事物开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根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
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表达着对立双方相互别离的倾向和趋势。
1、【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要成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在不同场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对事物开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主次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论。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矛盾分析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以上矛盾原理对用的方法论均属于矛盾分析方法。
★创新
1、【辩证的否认】:辩证的否认是事物自身的否认,是开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认是既肯定又否认,既克服又保存。
辩证的否认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开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述,敢于破除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开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成认矛盾,是否成认矛盾是事物开展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开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根底上形成的如何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2)价值观是一种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
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原理内容】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原理
【原理内容】在人生价值的两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应该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因为: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是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本保障;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是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志;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方法论】①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将奉献与索取有机结合起来;②利用和创造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发扬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5.个人活动与社会开展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个人活动对社会开展产生能动影响,社会的开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开展规律的制约。
6.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人类结成社会而生活、存在和开展。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区别,不能等同。
个人与社会相比拟,社会更为根本,起着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开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开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