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之初中语文作业层次性的研究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高效课堂之初中语文作业层次性的研究
研究方案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姜艳辉
一、课题名称:
打造高效课堂之初中语文作业层次性的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现状分析:1、学生对于作业经常感到疲惫乏力。

A、学生睡眠时间明显严重不足。

B、学生作业量过重,作业没有情趣。

2、对语文学科的不重视。

源于语文作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A、作业内容中知识巩固题多,应用实践题少。

B、作业现成内容多,教师自编内容少。

C、学习效果不显著。

D、评价体系单一、乏味。

存在问题:
从上述调查结果与分析中不难看出,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业数量与质量反差巨大。

在语文家庭作业布置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六个方面的问题:
1、目标不明。

教师设计语文家庭作业的目标指向不明,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2、体系不全。

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3、渗透不广。

教师往往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放着无比丰富的语言矿藏不去采掘,就着语文练语文,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视学生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

4、层级不高。

在知识、技能、智力、情感四个训练层次中,第一、第二层次相对耗时过多,第三、第四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5、层次不多。

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6、形式不活。

“以学生为主体”分层作业是诸多心理学派和教育学派所共同认可并大力
倡导的一种教学思想,同时它也对许多教学模式产生过积极影响并成为其理论内核,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模式、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等。

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古代教育家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现代,中学语文界的“三老”特别是叶圣陶的著作中,处处能找到分层作业的只言片语式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钱梦龙构建了“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教读、作业,复读)导读法教学模式,魏书生的“六步”,分层作业也是他所提倡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交际法发展而来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任务型”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也制定了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导教学方法的,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其实这就是分层作业的内涵。

综观省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均在使学生“善学”,在推广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观念的个体差异,容易忽视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兴趣、动机的激发。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明确提出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构建基于富有意义的任务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教师应让学生有机会去选择、决定、思考、体验、感悟和应用所学内容。

学生对事物的体验和兴趣各不相同。

新课程也特别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也应兼顾每个学生的个体,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

可在教学中实施“作业超市”,让学生自己选择。

这种作业形式打破以往单一的作业形式,增加了作业的弹性,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观需求,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收、探究知识。

承认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获得最好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从教师这个角度,我发现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有着非常不同的态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对待家庭做也是欣然接受,有“吃不饱”的现象。

而成绩平平或稍差的学生对作业所持的态度则是恐惧、厌烦,有“吃撑着”的现象。

作业量的多少、难易在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面前,呈现着截然不同的现象。

作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待作业不够认真,没有很好的端正对作业的态度,总是把语文作业放在最后一科学习,出现这种现象有学生的原因,当然也有我们教师的责任。

从教师的方面看,作业过于单调、乏味,大多数是读读、背背、写写、抄抄。

时间久了学生觉得没有新意,抱着应付的态度完成,而这种传统的语文作业,久而久之就会泯灭学生对语文的向往和追求,认为语文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是字和词罢了。

这样的语文作业更体现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好的同学属于机械的写,基础差的同学作业量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个包袱。

解决这种矛盾迫在眉睫。

通过对初中语文作业的审视,知道并了解当中的不足,并进行改革,从而达到从教师认知、行为的转变发展到学生学习语文、对语文作业兴趣的提高,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

3、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起点和兴趣分层。

2、作业要求做调整:选择不同形式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选择,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优化作业的内容: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改变作业形式:由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转变到现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五、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尽快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要求。

六、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多层反馈法、行动研究法、访问法
七、研究的思路:
1、首先,调查学生对语文作业的认识现状,更正观念,突出时代性。

具有时代的家庭作业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其次,注重形式,突出多样性,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到生活中学语文,利用好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妇女节、青年节等等。

3、最后,评价合理,突出科学性。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检查作业要善于抓住时机,零星时间的效果要远远的好于整块时间。

八、研究的进度安排:
准备阶段(2011年4月——6月):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有关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做好研究准备。

研究阶段(2011年6月——2013年12月):1、进行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设计研究。

2、进行分层评价作业操作模式策略研究。

3、进行分层辅导作业操作模式研究。

4、阶段性课题总结。

结题阶段(2014年3月——6月):1、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研究成果的综合评价、撰写结题报告,提交课题组鉴定、验收。

九、研究拟达到的技术指标:通过分层作业的研究,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充分的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热爱语文并适宜他的身心发展,懂得语文学习规律,从而更有效的保障课堂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