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广元市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0分)
1. (10分) (2017八上·江都月考) 默写。
(1)捐躯赴国难,________。
(《白马篇》)
(2) ________,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
(《七律长征》)
(4) __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
(5) 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春望》)
(6) 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7)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过零丁洋》)
(8) ________,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9)《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ɡē bìtān________,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
(2)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xiāo sè________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3)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hé xù________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4)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ɡān hé________而大面积死亡。
3. (8分)选词填空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________,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
A . 气势
B . 气概
C . 气魄
(2)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________。
()
A . 赞歌
B . 赞扬
C . 赞美
(3)把中原大地________南北两面。
()
A . 劈成
B . 分成
C . 切成
(4)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_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________!()
A . 开始表演
B . 出现上演
C . 发源上演
D . 发源扮演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全班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只有我没有去。
B . 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我终于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涵。
C .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D . 假期里,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 (6分)(2016·韶关模拟)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
①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②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 (共4题;共64分)
6. (9分)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逮捕、拘押)
B . 或以钱币乞之(把他当乞丐)
C . 卒之为众人(卒,死亡;为,介词,为了)
D . 借旁近与之(代词,他,指方仲永)
(2)
翻译以下句子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
文章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才能观。
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
A . 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B . 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取得成就。
C . 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D . 一个人如果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7. (12分) (2019七下·江门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B . 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C . 或阻之(或:有的人)
D . 上有谴(谴:派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3)结合选文说说郑板桥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的原因。
8. (20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过有“容”的人生
①对于别人的过失,过错,是选择斤斤计较还是选择大度包容?
②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
这种“不如意”除了来自物质、肉体方面外,也包括精神的苦痛。
这苦痛产生的根源,究其因,多半是人们缺失了本应该具有的包容的气度。
③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何和谐相处,是一门交际艺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___人们彼此间不能够包容,___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隔阂加大,鸿沟加深,更有甚者会使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寻
找机会报复对方,从而产生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
④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⑤要敞开胸怀。
海洋纳百川,天空容众禽,草原蓄万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私的包容。
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___,___;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
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
”因此,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待人。
⑥要审视自己。
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过错,能够严格审视自己,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
这样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过错,自然也会化解心中的不满、愤懑。
⑦要换位思考。
三国时,蜀国主持朝政的蒋琬有容人之量。
他与部下杨戏说话,杨戏总是只应不答,有人责其“怠慢”。
蒋琬说:“人各有脾气秉性.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做声了。
”蒋琬如此为他人着想,被人赞为“宰相肚里好撑船”。
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人际关系也就会和谐。
⑧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过错,并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因为一意孤行而犯更大的错误。
如果放任其自流,一味地迁就,那是无原则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是非常有害的。
⑨其实,学会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虽然包容的根本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但实际上,在别人因为自己的包容而纠正错误并有所进步的同时,自己也有收获。
⑩人生容量的大小,往往体现于人的涵养与境界,它决定了人的成败与得失。
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第⑦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⑤~⑦段依次从①___;②___;③___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4)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娄师德多次推荐狄仁杰任宰相,但狄仁杰并不知情,常排挤他。
对此,娄师德毫不介意。
狄仁杰知道实情后感叹:“娄公品行之好我根本看不到边啊!”人们因此更敬重他。
娄师德任将相多年,得以善
9. (23分)(2016·淮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蚕豆
毕飞宇
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
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料”的地方。
蚕豆最好的吃法是炒。
香极了,嘎嘣脆。
唯一的缺点是太硬。
可是,孩子们的牙更硬﹣﹣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
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操练操练。
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身不能忘怀的。
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
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孩子。
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
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
我五岁,父母工作调动。
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
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
奶奶格外高兴,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
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地对着遗像说了一大通的话。
可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
她的笑容很重,很吃力。
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
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
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
”奶奶让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遗像前﹣﹣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
奶奶望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
”
傍晚,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
她在犹豫,想。
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
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
真的是家徒四壁。
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里头是蚕豆。
奶奶最后的决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
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
蚕豆炒好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豆降温。
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袖管就成了两个大口袋。
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
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
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
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
杨家庄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
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奶长久分离的画面。
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1986年,我在扬州读大学。
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奶奶唯一的女儿,死了。
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了。
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
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
我再一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
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
她只是抱怨了一句:“死丫头她不肯活咯。
”
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下世了。
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
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尤其在亲人面前﹣﹣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奶奶的。
她们时刻愿意承当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
1989年,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
小妹说:“哥,你的头发很软。
”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
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
”
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
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
但是,我每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选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有删改)
(1)
文章主要叙写了“我”和奶奶交往的事情,请继续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填空。
一岁到五岁,________;十一岁,我临别前去看奶奶、________;二十二岁,________,又见奶奶,奶奶不久去世了。
(2)
题目是“蚕豆”,作者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为什么?写出你的理解。
(3)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的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心理?
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
(4)
文中“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中的“难受”和“羞愧”的原因各是什么?
(5)
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思?
三、写作题 (共2题;共20分)
10. (5分)作文。
呼唤是内心深处最热切的渴望。
我们呼唤的是人性的回归、真情的流露,呼唤的是不倒的信念、永不消逝的关爱,呼唤的是理性、正义和公平……
请以“呼唤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
11. (15分)(2016·广东)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
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
”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
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2)
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
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0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5-1、
二、古诗文阅读 (共4题;共64分)
6-1、
6-2、
6-3、
7-1、
7-2、
7-3、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三、写作题 (共2题;共20分)
10-1、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