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什么是“经济重 心〞呢?
经济重心: 指经济技术最兴旺,对国家提 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经济重心南移的 判断标准
1、人口量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 2、南方贡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 占绝大多数比例
南北方人口比较
表一: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
年代
南方
北方
南北之比
人数(人)
1078年(北宋 元风年)
56,888,000
垦田(亩)
1077年(北宋 熙宁年)
318,480,000
赋税(贯)
1045年(北宋 熙宁表
33984000 143175000 45095000
63:37 69:31 44:56
年代
金朝
南宋
南北之比
人数 赋税
1200年 1196年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
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开发
2、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 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 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根底。
3、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开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 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43,800,000 80,600,000 14,319,000 60,000,000
65:35 81:19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江南统治者为开展实力,比较重视开展经 济。 3.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为江南经济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 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南方丝织业开展迅速〔江浙、蜀 地〕。棉织业兴起
两宋时期是制瓷业辉煌时代〔哥 窑、景德镇〕
展
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的
表
货币
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南宋发行纸币“会子〞
现
商业
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海外贸易 设有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
“陶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经济重心南移特征:
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经验,表达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经济重心南移示意图
黄河
秦岭---淮河
长江以南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南 北
北
南
北
南
远古 至
西晋
西晋末 年至隋 唐五代
北宋 至
南宋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方作物在
粮食作物 南方种植增多;苏湖成为粮仓;
三 农业
、 南
经济作物
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区域 扩大
方 经 济 手工业 开
纺织业 制瓷业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 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 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 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开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 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 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 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 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 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 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 教育的相应变化。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 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 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
4、唐末五代:开始南移。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 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 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 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 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兴旺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 方。
5、两宋时期:〔南宋〕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 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开展。当时 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 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 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 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
知识梳理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初步开发
南移的三个时期
北
方
战
乱
南
方
经 人口南迁 济
开
展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农业开展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商业繁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手工业进步
什么是“经济重 心〞呢?
经济重心: 指经济技术最兴旺,对国家提 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经济重心南移的 判断标准
1、人口量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 2、南方贡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 占绝大多数比例
南北方人口比较
表一: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
年代
南方
北方
南北之比
人数(人)
1078年(北宋 元风年)
56,888,000
垦田(亩)
1077年(北宋 熙宁年)
318,480,000
赋税(贯)
1045年(北宋 熙宁表
33984000 143175000 45095000
63:37 69:31 44:56
年代
金朝
南宋
南北之比
人数 赋税
1200年 1196年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
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开发
2、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 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 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根底。
3、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开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 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43,800,000 80,600,000 14,319,000 60,000,000
65:35 81:19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江南统治者为开展实力,比较重视开展经 济。 3.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为江南经济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 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南方丝织业开展迅速〔江浙、蜀 地〕。棉织业兴起
两宋时期是制瓷业辉煌时代〔哥 窑、景德镇〕
展
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的
表
货币
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南宋发行纸币“会子〞
现
商业
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海外贸易 设有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
“陶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经济重心南移特征:
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经验,表达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经济重心南移示意图
黄河
秦岭---淮河
长江以南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南 北
北
南
北
南
远古 至
西晋
西晋末 年至隋 唐五代
北宋 至
南宋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方作物在
粮食作物 南方种植增多;苏湖成为粮仓;
三 农业
、 南
经济作物
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区域 扩大
方 经 济 手工业 开
纺织业 制瓷业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 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 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 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开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 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 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 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 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 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 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 教育的相应变化。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 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 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
4、唐末五代:开始南移。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 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 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 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 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兴旺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 方。
5、两宋时期:〔南宋〕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 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开展。当时 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 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 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 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
知识梳理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初步开发
南移的三个时期
北
方
战
乱
南
方
经 人口南迁 济
开
展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农业开展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商业繁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手工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