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因子穴位注射并息斯敏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移因子穴位注射并息斯敏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11-13T16:54:45.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杜峰[导读] 曲池穴属于阳明大肠经穴位,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大肠与肺相表里,穴位注射可补气血,增强免疫功能[2]。

杜峰(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 437500)
【摘要】目的探讨转移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的作用机理和疗效。

方法治疗组予转移因子穴位注射,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共2个疗效。

同时口服息斯敏1mg,每晚1次;对照组口服息斯每1mg,每晚1次,疗程同治疗组。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

结论转移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治疗,疗效显著,安全且无副作用,可供临床选用。

【关键词】转移因子穴位注射慢性荨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82-01 慢性荨治疗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因病程长、过敏源常不易确定,发病无明显规律而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常不甚满意,我科应用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2例均来自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6-57岁;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58岁;122例患者疗程均在6周以上,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皮肤病变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对转移因子过敏者,孕妇及不能遵守医嘱者不作为观察对象。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转移因子粉剂(3U/支)4ml ,取双侧曲池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10ml注射器抽吸0.9%NaCl 注射液稀释的转移因子粉剂(3U/支)4ml、含3U的转移因子配制剂,直接用注射器针头在穴位进针3-5cm,有针落空感回抽无血时注入药液,每侧2ml(即转移因子1.5U)。

体质虚弱者,针刺缓慢注药,体质强者可稍快注药,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并同时口服息斯敏1mg,每晚1次。

对照组,口服息斯敏1mg,每晚1次,疗程同治疗组。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周停用其它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自觉症状及皮损均消失,显效为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消退>70%,好转为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无效为皮损消退<30%,仍有明显自觉症状,总有效率以治愈加显效加好转计。

2、结果
2组疗效见表1。

表1 转移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治疗疗效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痊愈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分别为3.954,4.136;P均<0.05)。

全部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有少量患者出现一过性口干、头晕、困倦等不适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未作处理,这与口服息斯敏药理作用有关。

3、讨论
荨麻疹属中医“风疹”范畴,中医称“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荨麻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或因平素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气虚则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血不足则风内生,肌肤失养而致本病[1]。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相当一部分病例与变态红光及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常规按组胺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曲池穴属于阳明大肠经穴位,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大肠与肺相表里,穴位注射可补气血,增强免疫功能[2]。

转移因子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其作用机理,是抗原刺激免疫活性细胞释放出来的多肽,激活未致敏淋巴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达到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剂用来治疗荨麻疹,已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存在起效慢、治疗周期长的缺点;我们据病因采用穴位注射,使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效应起协同作用,即补气血又调节免疫作用,能有效地缩短治疗周期,加快了起效时间,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有较高的药效经济比,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可作为1种治疗方法供临床选择。

参考文献
[1]安家丰,张芃,张志礼.皮肤性病医案选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6-151.
[2]刘忠恕,姜相德,王家林.现代中医皮肤病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8.151-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