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B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A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 2
D
木炭在O 2中燃烧
C 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卷
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命题人:杜相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16 K-39 I-127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大约为21%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4.市场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这里的“钙”“锌”“碘”
是指( )
A .原子
B .元素
C .单质
D .阴离子
5.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些遇难同胞中,
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
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水是氧化物
B .水是生命之源
C .水由水分子构成
D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7.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电子数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8.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

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9. 某物质经分析得知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
10.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
A.水结成冰 B.水分蒸发C.水被电解D.水汽化
11.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是溴酸钠(NaBrO
3
),对皮肤有剌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

溴酸钠中溴(Br)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5
B.+4
C.+3
D.-5
12.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B.用明矾可以将硬水软化
C.工厂将澄清、透明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D.提倡“一水多用”
13. 2000年11月16日,国家医药管理局紧急告诫患者,立即停止用含有PPA
(苯丙醇胺,化学式为C
9H
14
NO)的感冒药。

关于PP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中所含有20个原子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2 C.C、H、N、O的质量比为9:14:1:1 D.它是一种氧化物
1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1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 B.氯原子得到电子变成氯离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16.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17.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A、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C、闻气味
D、观察颜色
18.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19.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
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
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20.与Na+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F-
B.NH
4+ C.OH- D.H
2
O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表示:
五个氯原子三个水分子 2个铝离子
硫酸钾碳酸钠硝酸铵氢氧化钙
22.现有①四氧化三铁②空气③铁粉④氯酸钾⑤液态氧⑥水⑦氯化钾⑧海水等物质,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写序号,下同);属于氧
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23.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用序号填空):
A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3)表示阳离子的是 。

(4)易得电子的是
24. 自然界中的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常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_(写出一种即可)。

(2)生活上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方法是 。

25.图3—2—2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水分解的过程反映了哪些有关物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或结论?(至少写出四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2分)
26.(7分)图13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 和气体b 。

请回答:
(1)气体a 为 ;
(2)此实验的现象为: ;
(3)实验室检验气体b 的方法是: 。

(4)写出该实验中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5)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是: 。

27.(15分)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标号),选择该装置的依据是;收集氧气可选用装置 (填标号) ,原因是;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室中,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标号),选择该装置的依据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四、实验探究题(共10分)
28.某同学利用如图2—1—3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操作主要步骤如下:①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③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④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松开弹簧夹。

⑤检验装置气密性。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是__________;(5)红磷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出氮气的两点性质:;。

五、计算题:(共6分)
29.我国从2000年1月1日起,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化学式为KIO
),使碘
3
含量调整为每千克食盐含碘0.035克,求: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1)KIO
3
(2)KIO
中I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
(3)每千克食盐中含碘酸钾多少克?
试 题 答 案
一、选择题:
1—5 BBCBD ;6—10 BCCDC ;11—15 ADBCD ;16—20 DABAB
二、填空题:
21. 5Cl ; 3H 2O ; 2Al 3+; K 2SO 4;Na 2CO 3 ; NH 4NO 3; Ca(OH)2
22. ①④⑥⑦; ①⑥; ③⑤; ②⑧
23. BC ; AB ; C ; AD 。

24.(1)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工业“三废”处理没达到排放标准直接排放;农业上大量的、不科学的使用农药和化肥;生活废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任意堆放)。

过滤(自然沉降;吸附;消毒等合理答案) (2)煮沸
25.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水有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或其它合理答案)
三、实验题:
26.(1) H 2(或氢气)
(2)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二倍
(3)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盛有气体b 的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4)水 氢气+氧气 (5)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7.(1)大试管;酒精灯;
(2)A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固体药品加热制取气体)
C ,氧气不易溶于水(
D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B ,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常温下制取气体。

过氧化氢 +氧气
四、实验探究题
28. (1)⑤③②①④(2)使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3)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水回流进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4)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五、计算题:(共4分)
29. (1) 39:127:48; (2)59.3%;(3)0.059克(按步骤酌情给分) 通 电 二氧化锰 加 热
二氧化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