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综述
孙 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摘 要:在投资项目管理中,投资之前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过程。

本文从可行性理论的起源出发,综述了从可行性理论的提出、发展到如今在各行各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的有关文献,以期为项目管理的可行性研究实践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投资项目;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603(2008)0620042205
收稿日期:2008210220
作者简介:孙红,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是指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并试图对其可行或不可行评价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投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投资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一个工作程序。

在投资项目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调查、研究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投资建设方案,预测、评价项目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财务上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等,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一门横跨技术科学、经济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的综合性科学,可行性研究近年来在企业投资、工程项目、研究课题、基本建设等各类问题的决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1.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

2.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

3.作为工程设计和建设的依据。

4.作为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
的依据。

5.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

6.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
依据。

7.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
依据。

8.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和实施的依据。

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和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

一、国外可行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对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前,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其本质就是简单的财务评价。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和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

于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针对
第6期2008年12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 China E 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s )
N o.6
December 2008
财务分析方法不能正确评价公共事业项目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问题,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

这种思想引起了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兴趣,他从多方面研究,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随后,这种思想发展成社会净收益的概念,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可行性研究的雏形。

在20世纪初30年代,美国引入了这种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水资源综合开发、港口和内河航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赫赫有名的田纳西河流域工程规划。

在此基础上,50年代至70年代间的西方国家大多采用企业财务分析和效益分析,来对项目的投资可行性进行分析。

1950年美国发表了《内河流域项目经济分析的实用方法》,规定了研究效益、费用比率的原则程序、评价项目效益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随后,195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亭伯金首次提出影子价格的主张,对完善经济分析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60年代,美国实行《规划计划预算制度》(PP BS),要求政府机关对各项计划方案都要从费用-效益的角度来审查其是否合算。

1968年,牛津大学著名福利经济学家I・利特尔和经济数学家J・米尔理斯联合为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编写了《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分析手册》,该书中的方法被称为L-M法。

在70年代,可行性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72)委托P・达斯普塔和S・玛尔果林等编写了《项目评价准则》,在该书中,他们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命名,提出了UNI DO法(传统法),为可行性研究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7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阿拉伯国家工业发展中心(1977)出版了又一本重要著作《工业项目评价手册》,在该书中,将项目评价分为商业获利性评价和国民获利性评价两部分,并首倡了社会分析的概念,其被认为是项目评价当时最理想的方法。

在此之前,联合国还相继出版了《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顾问使用手册》(1972)、
《联合国、工业可行性研究摘要》(1973)等指导性文献,推动了可行性分析的理论进展。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于1978年出版了《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1978)一书,书中正式规定了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至此,可行性研究理论框架初步形成,并传至世界各国作为订立可行性分析标准的基础。

各国根据《手册》中的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应用。

同时,国际性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等银行都把可行性研究作为申请贷款的必要条件,各国要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必须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否则将无法获得国际银行的资助,这种作法也使各工业国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此过程中,可行性研究得到了广泛普及。

8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理论逐步向各种专业领域渗透,与各专业进行理论交叉和融合。

根据专业差别,可行性研究理论在基础理论、方法论和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探讨。

许多研究者详细分析了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完善了可行性研究理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G eorge Wu& Richard G onzalez(1999),B・Mulholland&J・Christian (1999),R obert T・Cheme&T erence Reilly(1999), Dele C ooper&Chris Chapman(1987)等。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对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代表作有James E Smith(1994),G raig R.F ox &Am os T rersky(1998)等。

此外,在预测方面,可行性理论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如S pyros Makridaks 和Steven C.Wheelwright出版了《预测方法及应用》,科学地论述了预测的相关方法及其优缺点,同时对其应用给出了指导;日本住宅新报社出版了《住宅投资的长期预测》用较科学的预测方法分析了商品住宅在21世纪的需求预测量。

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方面,除了传统的纯经济效益的静态评价法和动态评价法之外,又发展了实物期权法(Real Options法)(Myer,1977)和可用于多目标评价决策的层次分析法(AHP法)(T.L. Saaty,1980)等。

同时,许多国外研究者将可行性分析运用到了各专业领域,如美国1999年出版了《REIT不动产投资信托务实》,日本评论社出版了《公共项目投资的经济效果》、
《公益事业的投资评价与展望》等。

各国在项目投资领域中对预测、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研究,这些丰硕的成果为可行性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案例。

二、国内可行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在可行性研究理论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的可行性研究理论也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升华而得以完善。

1952年,我国财政委员会颁发了
34
 孙 红: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综述
《基本建设工作暂行管理办法》,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关于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的管理文件。

该文件规定,基本建设程序划分为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组织施工、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当时的技术经济分析都是决策后期的工作,设计任务书作为工程项目的决策依据。

此后的20多年,我国主要沿用苏联的技术经济论证方法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比如,我国对“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项目建设采用了较为简单的静态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用来选择最可行的项目,这对当时的项目投资决策和前期工作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获得了高质量、低风险的项目投资效果。

进入80年代后,我国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得到了更多的认同和重视,许多专业和领域对可行性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80年代至今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这一阶段是我国可行性分析正式理论形成的初始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我国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主流模式主要参照1978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 DO)的《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在国家计委于1981正式下文并明确规定“把可行性研究作为建设前期工作中一个重要技术论证阶段,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之后,中国投资银行编写了《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并于1984年正式开始实施。

随后,国家计委(1983)编写了《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规定大中型工业交通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利用外资项目,技术和设备引进的项目,都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

并对可行性研究的原则,编制程序,编制内容,审查办法等做了详细规定。

这些规定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可行性研究研究、编制和写作的标准和模板。

在此之后,国家科委、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1985)又编写了配套的《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企业经济评价》,国家计委(1987)颁布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试行)》,这些理论方法和应用指南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初步进入了工程项目投资科学决策化的阶段。

与此同时,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农业可行性研究》一书,该书的出版为可行性研究理论体系拓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从90年代初至今。

在这一阶段,可行性研究理论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 实,同时,由主要在工业项目领域应用向其他专业和领域渗
透。

比如可行性研究的应用扩展到了交通项目,其代表是《铁路项目可行性编制纲要》(刘彦元和潘荫燔,1995);应用扩展到了生态环境项目,比如《广西石山地区生态重建工程可行性论证》;扩展到了水利建设项目中,如1994年《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概论—三峡工程论证与建设管理研究》(广西科学院石山课题组,1994),7年的建设和使用历史验证了三峡可行性分析论证的科学性。

之后在船舶、防洪、建材、农林牧副渔、邮电通讯等一些项目中也都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如: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大江大河防洪投资体系的可行性研究以及中国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等。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在2001年9月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写《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该指南借鉴国际上可行性研究的相关理论,参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管理,总结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经验教训,是一本指导可行性研究工作方法及内容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新世纪各类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指明了方向。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各项内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主编于守法先生和国内部分专家又共同编著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案例应用手册》一书,在该书中,作者系统地介绍了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工作的基本理论、具体业务内容和方法,并编入了大量不同类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案例,集理论、方法与操作案例于一体,是一部全面系统的投资项目决策工作业务指导书。

与此同时,大量研究者在可行性研究理论的各个分支理论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项目经济评价方面,吴德强、李善平(1998)出版了《投资项目经济分析》一书,详细论证了在一个投资项目中怎么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类似的还有罗志辉出版的《工程经济分析与决策评价》,林晓言、许晓峰、任立出版的《建设项目经济社会评价》等。

同时,有学者对经济效果评价函数提出了优化模型(徐玖平,1999),还有学者研究了投资项目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黄一夫,1999)。

在预测理论方面,王明涛(1997)分析了定性预测的精度和有效性,从定性预测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定性预测方法的重新分类,对其精度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葛新权(1998)对周期变动回归分析模型进
44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行了探讨,建立了一种包含周期变动的回归预测模型,提高了拟合度,减少了预测误差;杨桂元和唐小我(1998)提出了一种用以衡量预测误差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损失函数,并探讨了损失函数在建立预测模型中的应用和用损失函数对预测模型(或预测方法)进行评价的一般方法。

在风险分析方面,汪克夷和董连胜(2003)对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评价;魏星,夏恩君和李全兴(2004)对风险投资项目决策中的风险进行了综合的评价;石晓军、李健、李晖(1998)对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李汉军、何亚伯(2000)对融资的动态风险进行了探讨;胡志根、肖焕雄(1997)提出了投资规划的动态风险分析模型等。

同时,在指标、参数、选址和方案设计等方面,还有大量的专家和学者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意见。

三、国内可行性研究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文献综述
在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很多学者将可行性研究融入到自己的专业和领域的项目中,形成了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应用于具体工程项目的文献。

如吴淞煤气制气公司课题组(1998)对吴淞煤气制气公司重油改为轻油制气的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经过综合论证得出了项目可行的结论;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工研究院(1991)对扬子石化公司引进日本东洋工程公司30万吨Π年乙烯装置的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郭晓东,张立英(2004)对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厂水处理装置技术改造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认为通过改造可以满足催化剂厂装置生产需要,酸碱废水排放量少,处理费用低,符合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的要求;吉兆宁(2004)对阳春金同公司尾矿溶浸提铜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经过论证认为该项目经济前景将会非常乐观;于玲红、赵钱柱、秦晓东和崔振华等(2008)对河北某钢铁公司废水处理及回用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认为该处理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完全必要且可行的。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研究生选择某一公司的拟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

由此可见,可行性研究理论在我国各个专业领域的项目管理中已经生根发芽,得到了极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可以预见到,随着可行性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会更加规范和有效,从而给企业的项目投资带来低风险、高质量的丰厚回报!
参考文献:
[1]B.Mulholl&J.Christian.Risk Assessment in C onstruction Schedules[J].Journal of C 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 anagement,V ol. 125,N o.1,JanΠFeb,1999:8-151
[2]Craig R.F ox&Am os T rersky.A Belief-Based Account of Decision Under Uncertainty[J].M anagement Science,V ol.44,N o.7, 1998:879-8951
[3]Dele C ooper&Chris Chapman.Risk Analysis for Loarge Projects2M odels[J].M ethods and Cases.John W iley&S ons Ltd,1987: 20-441
[4]G eorge Wu&Richard G onzalez.N onlinear Decision W eithts in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J].M anagement Science,V ol.45,N o.11Jan. 1999:74-851
[5]James E.sm ith.Evaluating Income S treams:a Decision Analysis[J].M anagement Science,V ol.44,N o.12,Dec,1994:1690-17081
[6]M yer S C.Determ inations of C 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 ics,19771
[7]R obert T.Chemen&T erence T eilly.C orrelations of C opulas for Decision and Risk[J].Analysis M anagement Science,V ol.45,N o.2,Feb, 1999:208-2241
[8]Saaty T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Hill,Inc, 19801
[9]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G uidelines for Project Evaluation[M].New Y ork,United Nations,19721
[10]United Nations.M anual on the Use of Cansultants in Developing C ountries[M].New Y ork,United Nations,II.B.10,19721
[11]United Nations.Extracts of Industrial Feasibility S tudies[M]. Industrial Planning and Programm ing Series,II.B.4,N o.7,IDΠSer.EΠT, 19731
[12]W.Behrens&P.M.Hawrannek.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
[13]陈池波,崔元峰.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0-151
[14]葛新权.一种包含周期变动的回归预测模型[J].预测, 1998,(1):61-631
[15]广西科学院石山课题组.广西石山地区生态重建工程技术可行性研究[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
[16]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计资[1983]116号文121).北京,1983-02-02.
[17]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1
[18]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企业经济评价[M].国家科委,19851
[19]郭晓东,张立英.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厂原料车间水处理装置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J].甘肃科技,2004,(9).
[20]胡志根,肖焕雄.工程项目投资规划及动态风险分析模型研究[J].基建优化.1997,(3):13-171
54
 孙 红: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综述
[21]黄一夫.可持续发展与投资项目评价[J].系统工程, 1999,(3):40-421
[22]吉兆宁.阳春金同公司尾矿溶浸提铜可行性研究[J].采矿技术,2004,(1).
[23]简德三.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13-14.
[24]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工研究院.扬子石化公司裂解汽油加氢装置改用PG C催化剂的可行性研究[J].乙烯工业,1991, (1).
[25]李汉军,何亚伯.项目融资的动态风险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5):46-481
[26]刘彦元、潘荫燔.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纲要[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1
[27]石晓军,李健,李晖.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分析的几种主要方法的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6):25-261
[28]魏星,夏恩君,李全兴.风险投资项目决策中的风险综合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4,(2):153-1571
[29]汪克夷,董连胜.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3,(1):141-1441
[30]王明涛.定性预测方法的精度与有效性分析[J].预测, 1997,(2):44-461
[31]吴德强、李善平.投资项目经济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
[32]吴淞煤气制气公司课题组.吴淞煤气制气公司重油改为轻油制气可行性研究[J].上海煤气,1998,(6).
[33]徐玖平.带风险度的经济效果评价函数及其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3):94-971
[34]杨桂元,唐小我.一种新的预测评价方法-损失函数法[J].预测,1998,(3):38-401
[35]于玲红,赵钱柱,秦晓东,崔振华,张琪.河北某钢铁公司废水处理及回用可行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4).
[36]赵国杰.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54-551
(责任编辑:王 荻)
(上接第31页)
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而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下降多是由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的,为了达到北京市降低20%的目标,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创新,另一方面就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低能源消耗的第三产业,控制高能源消耗的重工业等产业的发展。

31加强节能意识的教育,特别是要加强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教育工作。

41发挥政府的行政作用,政府要加大对高能源消耗产业的监管,督促相关企业帮助完成政府计划。

参考文献:
[1]庄贵阳.“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20%目标约束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及政策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2006,(77).
[2]张瑞,丁日佳.中国能源强度变动因素分析[J].中国矿业,2006,(2).
[3]胡萌.再论我国能源强度降低问题[J].统计研究,2006,
(3).
[4]李为人.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争论与剖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3).
[5]梁巧梅,魏一鸣,范英.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预测的情景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管理学报,2004,(7).
(责任编辑:杜红琴)
64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