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4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诗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背景介绍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诗、宋词璀璨了历史的天空。

在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与苏轼并举,被列为豪放派的代表,他就是——辛弃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的登临之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词人简介、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豪放派、主战派;与苏轼合称“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

2、创作背景:
词人时任镇江知府,登临地势最高的北固山上有感而发。

北固山是当时抗金的第二道防线。

三、初步感受
1、生齐读全词(正音、节奏)
五言2/2 ,七言2/2/3
2、请一生疏通全词
四、品词析情
1、词人为何登楼?
(“望神州”——记挂失地)
2、词人登楼望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满眼风光”——词人登临高处,可北望中原。

中原大地锦绣河山,但沦陷敌手。

——板书:沦陷之痛;
“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兴亡许多事如长江一样不断奔流。

镇江作为军事要塞,见证过多少朝代更替!滚滚长江东逝水,词人借这悠悠不尽的长江水,其实是在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板书:兴亡之叹)
3、“怀”还未停止,词人还想到了什么?分析下片
(1)下片列举的都是三国故事,说说与你了解到的三国故事原型有何区别?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三国志》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实际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

——抬高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有关资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

——未完之句
词人对孙权的赞美还体现在后来创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里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找不到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2)词人为什么这样写?
出示南宋、三国时期疆域图进行对比
同:东吴与南宋的地理位置、所处形势
异:主将态度(孙权——年少有为、战斗不息;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毫无振作)
一褒一贬,以用典的方式借古讽今
五、总结
辛弃疾写此词时64岁。

他出生在沦陷区,自幼便下定决心复仇雪耻,但主和派当道,皇帝软弱无能。

13年间他曾换过14任官职。

已64岁,好不容易被重新任用的他,怎能不热切期盼上阵杀敌。

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苟且偷安的主和势力太过强大,他只能“英雄无用武之地”,空老一生。

著名作家梁衡说“辛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最后,让我们齐读这首词,感受辛弃疾在遥望中原时的血泪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