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舟求剑》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刻舟求剑》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
”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人。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寓言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含贬义。
多指做事不知进退,墨守成规,不懂得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北宋·苏轼《王中甫哀辞》:“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仆嫌》:“公胡为拳拳,系此空中云。
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
北宋·黄庭坚《追忆予泊舟西江事次韵》:“往事刻舟求坠剑,怀人挥泪著亡簪。
”
元·姬翼《鹧鸪天·画饼充餐必也虚》:“画饼充餐必也虚,刻舟求剑决然无。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二〇回:“似你这般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刻柱鼓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