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09-1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10学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1、从2008年末至2009年初,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发行“中国牛年新年”邮票,以此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己丑年。
下面所出示的邮票是世界各地发行的纪念牛年的邮票图案,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
中国的“牛文化”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明清时期
加拿大发行的牛年邮票泰国发行的邮票西班牙发行的邮票
2、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合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
由此分析错误的是:
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
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
4、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 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 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某某是其重要产地
D. 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5、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 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 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 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6、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7、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 统治者“不抑兼并”
C.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8、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这三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历史上消亡的时间分别是
A. 1840 1949 1956
B. 1912 1949 1978
C. 1912 1952 1956 1840 1956 1978
9、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曾向明皇帝进献的《坤舆万国全图》。
该图以地球为一圆球,把东、西方两个已知世界汇编在同一幅地图上,引进了南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理概念,并且第一次在中文地图上使用了赤道、回归线、极圈、北极等名词。
你认为该图绘制的时间应该在
A.新航路开辟前B.新航路开辟后
C.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0、16世纪初,当一名航海家宣布将要远航的消息之后,“大约有一万个‘没有工作’的贵族愿意不领取任何报酬与他一起出海航行”。
欧洲的航海热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②“黄金热”的驱使③君主专制政府的鼓励④封建制度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①②③④
11、对于印第安人而言,1492年哥伦布首次出航美洲意味着
A. “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B. “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C. “开启欧洲人扩X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12、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之所以能成为近代第一批世界大国,其主要因素
①两国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列②两国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④英法两国的力量尚不及西班牙和葡萄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①②④
13、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A.B.C.D.
14、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 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 工厂纪律严格
C. 工人消费水平较高贫富差距缩小
15、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
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③重视专利保护④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①④
16、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这公司的各样商品多得好像要流到门外”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B.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7、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认为:“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这种强势地位发起挑战,因为随着产量上升而来的(后来这成为一种通则)是价格有了惊人的下
降。
1800年到1850年这半个世纪中,棉制品的价格下降了至少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大致下降了三分之一。
工资多多少少保持稳定,但由于机器大大节省了人力,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
”造成布罗代尔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棉制品的产量与品质提高
B. 蒸汽机的发明与普遍运用
C. 劳动力的充足与技能改进新市场的出现与不断扩大
18、1882年,洛克菲勒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
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
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
这说明
①生产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石油能源在19世纪晚期影响巨大④垄断势力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①②③④
19、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认为:“(19世纪末)在南美洲……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南美各国的规划混乱
B. 南美各国的外贸发达
C. 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南美大陆的地广人稀
20、西欧收入在1000年左右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
在14世纪,西欧的人均GDP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
此后直到20世纪中叶按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和亚洲大部分其他地区,则或多或少停滞不前。
造成中国人均GDP落后的原因有①自然经济以及封建制度的束缚②西方霸权的殖民剥削③中国人口大幅度增加④欧洲战争频繁,人口锐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①④
21、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2、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
斥以喜事。
”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言利”的表现是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办汉阳铁厂
C. 创办轮船招商局创办京师同文馆
23、1885年,某某一些手工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杀死丝厂工人。
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私擅购置机器”。
这一现象说明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官府的歧视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到守旧势力的阻碍③清政府重视社会稳定,平衡各方利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①②③
24、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
清廷这一举措
A. 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
B. 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C. 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25、“1922年,西方列强在医治好战争创伤后,带着他们的商品和资本卷土重来。
中国民族资本的黄金时代结束,代之而来的是更加动荡和不安的时期。
荣氏企业也和全国所有民族企业一样,在内外压迫下,蒙受了不少损失。
”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外国资本主义加紧经济侵略②北洋军阀的割据和混战
③国内工人罢工运动大力抵制④国民政府时期的内外形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②③④
26、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周村人陈寿亭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到资产雄厚企业家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写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 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 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27、2009年9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以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点。
东北老工业基地
①创建于“一五”计划期间②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折射
③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④创建与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相关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①②③④
28、“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某某麻城和某某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
”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 “大跃进”运动期间
C.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杂交水稻推广后
29、1958年10月,某某X 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 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30、下面是1962年我国农业生产状况表,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中共八A.
大二次
会议提
出总路线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方针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31、《剑桥中华人民某某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32、“* * * ,教授。
1950年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分子至某某上山下乡。
1978年3月考进某某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某某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考入师X 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学位……”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 文化大革命对该人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业产值 粮 棉花 原计划(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斤 2200万担 实际达到(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11.6% 3400亿斤 2400万担
B. 1978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变提供了机遇
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 中国的对外开放为该人的进一步深造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3、“来是康母(e)去是狗(go)”,“一个铜板叫文到来(one dollar)”曾经是近代风靡某某的“洋泾浜”英语。
这种现象是:
A. 崇洋媚外心态的反应
B. 殖民同化政策的反应
C. 中外交流的需要当时的某某英语教育水平很高
34、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
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精洁卫生的绝某某由,也积极的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服饰的西化
B. 洋货倾销中国
C.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35、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慈禧生活简朴
B. 中国不需要汽车
C. 中国汽车依赖进口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第Ⅱ卷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被称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甚至有“一切源于世博会”的说法。
中国2010年某某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既是对当今全球城市发展所遭遇共同问题的探讨,也是破解当今中国城市化难题的一次全球碰撞。
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上,以“城市”为主题还是第一次。
材料一1851年5月,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内,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在一幢被称为“水晶宫”
的宏伟玻璃建筑内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万人在这里流连忘返,世界博览会由此诞生。
1853年纽约世博会,附有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亮相,并从此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
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上,贝尔发明的“机”被认为是“最值得惊异的东西”,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但最引人瞩目的展品是一台重56吨的蒸汽机。
1889年法国巴黎举办世博会,该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埃菲尔铁塔。
——摘编自世博网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上分析19世纪50年代,英国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条件有哪些?(6分)
材料二1851年春天,在某某的某某商人徐荣村偶然获悉了英国即将举办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的消息,他立即将自己所经营的“荣记湖丝”打上12包,装船运往英国,湖丝在伦敦世博会上获了金奖,为中国在世博会的历史破题……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民正式参加,并建造国亭,展品仍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工艺品,不外是古董、玉器、丝绸、瓷器、苏杭扇笔、某某木器、笔墨等。
作为中国展馆的一部分,中国村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有一座戏院,中国演员在表演京剧;一间佛殿,导游在为人们解释某某仪式和教义的含义;一间茶室,中国的服务员现场表演茶道。
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有一个花园,在那里可以尽情享受东方美食……早在1893年,X观应就第一次将强国富民的世博梦,寄予给了某某。
X观应认为: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某某始。
——摘编自乔兆红《百年演绎: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嬗变》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外展览品的不同点及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6分)
材料三2010年4月13日上午,某某世博会的钧瓷礼品启运仪式在某某博物院举行,365件钧瓷珍品《瑞泽四海》——“世博鼎”“世博簋”,带着某某人民的祝福,从某某启程前往某某。
——摘自《大河报》
(3)钧瓷在北宋时期最有可能产于哪种手工业?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形态还有哪几种?(3分)
材料四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
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
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
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X观应《盛世危言》
某某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辟为通商口岸后,据《某某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某某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某某为例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8分)
(5)X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就将中国的世博梦寄予某某。
请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史实分析X观应这一“寄予”如今变成现实的主要原因。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