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综建厂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新乡市综建厂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张梦阳:沉潜“鲁”海四十载
于仲达
张梦阳大半生时间致力于鲁迅研究,清寂的书斋,尘封的书籍,却能让一个学者得寂寞,坚守思想。
一个冷板凳一坐就是四十年,这份寂寞谁能忍耐?现在的学术界,也早已经不是一片净土了,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圈子,唯独缺乏“傻子”和“愚人”。
张梦阳自称是“笨人”,自然做得是“笨事”。
从1982年至1991年,用了人生最宝贵的九年年华,主持编纂了五卷一分册一千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1992年至1999年用七年时间写作了《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和《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两本专著,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鲁迅生前多次力主翻译的《中国人气质》;2000年至2003年写作了三卷本一百八十七万字的《中国鲁迅学通史》;并输理了阿Q、鲁迅杂文等专题研究的学术史。
近年构思和写作了鲁迅传《苦魂三部曲》,确实是功德无量。
学院里每一个做鲁迅研究的,都已经把他的书当作工具书了。
但也就是这种精神打动了我:在这人人争名逐利的年头,居然还有人把自己的时间贡献给鲁迅研究,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许多专业研究者感到羞愧与欣慰。
鲁迅逝世以后的70多年间,研究他的论文和文章,汗牛充栋。
张梦阳仔细爬梳了鲁迅研究史,认真加以搜集、输理、分析和综合,将鲁迅当作20世纪的一种杰出精神文化现象,作出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结论。
做这样的工作,无疑要具有一种耐得寂寞的精神,先不说做研究,仅仅将有关鲁迅的论文和著作加以搜集和阅读,就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再对它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又需要多少时间?人之一生,除了吃喝拉撒休息应酬以外,还剩余多少时间?张梦阳居室宽敞、舒适,收入不多但足够花用。
女儿一家已定居美国,职业医生,处于白领上层,居住着两层小楼、前后草坪的“豪宅”,生活优裕、稳定,多次要给他办绿卡,到他们那里长期居住。
但美国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物质,也没有能吸引住他。
40多年间,置身孤静斋忍受了多少清苦与寂寞?他在后记中写道:
又是一年秋风劲。
北京出现了百年来最寒冷的秋天,尚未供应暖气,室内阴冷异常。
而正是在这种难耐的环境中,终于写完了这部书的最后一个字。
既觉得如释重负,又感到无限惆怅,写到最后时,竟禁不住热泪奔涌,顿有生命即将耗尽之感。
我是一个很笨的人,不仅才气不大,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的才气,还颇有点愚钝。
我所采取的首先是清代朴学家式的笨拙却很实在的文献资料搜集梳理法。
第一步,大量收集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锐意穷搜,竭泽而渔,尽力做到没有遗漏;第二步,按照鲁迅学的方方面面和各个专题对论著资料进行分类;第三步,各类资料严格依照时间顺序排列,依序细读,做成编号卡片,卡片要求提炼精粹,简要评说;第四步,反复阅读卡片,思考问题,梳理脉络,辨析类型,探索含义,权衡得失,找出症结,列出提纲;第五步,在电脑上写作各个时期与各个分支的学史。
写毕,反复与资料原文校核、订正,力求准确。
这一道道工序,有如煎药煨汤,一道不可缺少,而且只能用愠火慢煨,不可急火猛烧。
这样,仅《野草》学史就积累三百余张卡片,耗时整整半年。
这的确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对于这种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的书,只能这么办。
因为这部书将来对于后世的价值,可能就在于文献资料的全面系统和确凿坚实。
可以想象,张梦阳完全是在经过长期孜孜砣砣、点点滴滴的愚笨准备后动笔写的,为了写作,他忍受住了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不是出自对于鲁迅的真正景仰,是不会倾情付出的。
聪明人,是断不会受此精神折磨的。
张梦阳出生于1945年,从1972年在人民日报发表《鲁迅杂文辩证法研究札记》算起,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多年,他的大半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鲁迅研究。
1973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河北农村教小学,行囊很小,被褥里包裹着的一套《鲁迅全集》却很重。
小小的破屋里睡着三个人,寒冬的黑夜里,他只能从被窝里伸出头来,趴在床头前的一块木板上、借着一盏浆糊瓶做的小油灯读《鲁迅全集》,翻展的书页已经磨折得昏黄糙旧了。
在这种艰苦环境中读书,激发了他顽强的生命意志,几年下来,他把《鲁迅全集》读得烂熟。
一提到鲁迅重要的话,就能当场翻到出处。
对鲁迅的思想本质也有了较深的领悟与理解。
在艰难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往往有了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这两段名人(别林斯基、托尔斯泰)名言,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最需要、最本质的东西,一切浮华终将在时间面前颜色尽失,留下的只是贡献给人类文化宝库的真正的思想艺术。
(张梦阳答朱自奋记者问)
②张著的价值不仅在于全景式地描述了20世纪中国鲁迅学史的全貌,让我们看到20世纪中国精神文化史的一个侧影;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科学学理精神和求实、正派学风之倡导与实行。
(程致申《读张梦阳的〈中国鲁迅学通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梦阳潜心鲁迅研究,其成果之一就是用九年时间编纂了五卷一分册一千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B.张梦阳对鲁迅的思想本质有较深的领悟与理解,出自对于鲁迅的真正景仰而产生研究鲁迅的兴趣,进而把《鲁迅全集》读得烂熟。
C.张梦阳全部穷尽了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排序,并依序细读,简要评说,再思考、梳理、辨析……每一道工序都不可缺少。
D.张梦阳不愿意去美国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坚持在寂寞难耐的环境中从事鲁迅研究,显示了一个学者不慕名利,专心学术研究的精神风范。
E.张梦阳大半生时间致力于鲁迅研究,其研究成果已被很多人借鉴。
他自己的行动和丰硕成果践行了自己的人生信仰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2)张梦阳自称是“笨人”,做的是“笨事”。
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张梦阳做了哪些“笨事”?(6分)
(3)作为为人学者的人物评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6分)
(4)作为一名专业研究者,张梦阳身上有哪些突出的品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8分)
参考答案:
(1)(6分)ED(选E项给3分,选D项给2分,选A项给1分,选BC不价分。
)
分析:顶不完全正确,《1913—1983国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是张梦阳主持编纂的;B项颠倒因果,是读熟了鲁迅的作品,才有对鲁迅的思想本质的较深的领悟与理解;C项“全部穷尽了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与原文不符,原文只是说“大量收集”有关鲁迅研究学术的论著资料。
(2)①在艰苦的环境中,用了几年的时间,把《鲁迅全集》读得烂熟。
(2分)
②采取清代朴学家式的梳理法搜集鲁迅研究的文献资料。
(2分)
③忍受肉体和精神的折磨,用40多年时问研究鲁迅,取得丰硕成果。
(2分)
(3)①内容上,以叙述学术活动和挖掘人物的思想品质为主,对张梦阳的生平经历只作概括介绍。
(2分)
②结构上,采用横向式,打破通常的时间顺序,抓住张梦阳40多年潜心鲁迅研究这一突出精神,以散文的形式组织材料,安排篇章结构。
(2分)
③语言风格上,夹叙夹议,渗透了作者的情感,强化了作品的思想感染力。
(2分)
(4)①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
②将学术学问视同自己的生命。
③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科学的研究方法。
⑤求真务实的学风。
(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散文是一个现代建构,不是自古就有的。
中国的文学,本来是一个“文”的传统,到了现代,小说和诗充分完成率现代转型,但是散文的现代性转型还没有完成。
②要我看,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散文家只有一人,就是鲁迅。
在鲁迅的手里,散文真正变成了一个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比如他的杂文、他的《野草》。
可惜,鲁迅之后几乎是后无来者。
③我现在每逢写散文,要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尽量不要带古人腔,甚至不要带文人气——那些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
每当提笔之前对自己有个建议,要写现代的散文,要让散文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
我们还不习惯在散文中表达这些。
我们很容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是,是假的。
④散文作为一种认识自我和表达世界的方式,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文学形式,它的前途就在于完成现代性转型,真正地面对书写的难度。
当你有苏东坡等古人附体的时候,书写是没有难度的,但是当你要面对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在这个感受中确定生活的意义,把它的复杂性写得清澈,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但是就要做。
⑤说到底,“文”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广大无边的“文”;另一个是这个小小的文学的散文,文学的散文实际上也是广大无边的“文”的一部分。
所以文学的散文承担着责任,就是要能够真实地穿透陈陈相因的东西,真实地书写自身、书写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散文是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
在我们的散文中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我们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文章,可能同有此病。
⑥散文的真理也就是那么两句。
第一句,孔子说的“辞达”;第二句叫“惟陈言之务去”。
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惟陈言之务去”,要害不在于是否是陈言,要害在于我们要做个“新锐作家”。
以前别人没有感受到的、没有说过的,“新锐作家”现在要想办法把它说出来,给它形式,给它逻辑,最后把它形成一篇文章。
如果能够克服这个难度,你得到的一定是一篇值得写的文章。
你不仅得到了一篇文章,你也在这个写的过程中,更有力、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或者认识了事物。
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事物,它的真相其实都是隐藏在你那个说不出来、表达困难的地方,你把它说不出来,那你的道行、眼光和本事就都长了一层。
⑦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辞达”,努力力做到直接地、有力地、清晰地、有逻辑地把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这就是现代的散文。
(选自李敬泽《面对散文书写的难度》,有刪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真实地书写自身复杂经验、书写这个世界的散文不是自古就有的,它需要进行漫长的现代性转型。
B. 如果散文是一种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那么鲁迅是现代以来唯一最伟大的散文家。
C. 作者认为,借鉴古代散文传统的散文就不难写作,独抒性灵、“我手写我心”的现代散文就难写。
D. 散文的难度在于逻辑清晰地把作者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直接而有力地写清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重新定义了现代散文,强调散文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应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
B. 开头摆出散文尚未完成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中间依次分析其原因和病症,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C. ②至⑤段主要运用了例证、对比论证分析当下散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呼吁写真实自然的现代散文。
D. 最后两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来阐述观点,号召每个写作者都应努力做到“辞达”和“务去陈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扬弃古代散文中“文”的传统,不表达现代人的真切体验,就难以完成散文的现代性转型。
B. 因为散文背负着最深厚的“文”的传统,一些散文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所以散文转型任重道远。
C. 只要散文创作汲取传统中的腔调、笔法和文人气,写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那就是伪散文。
D. 作家只有想人所未想、道人所未道,才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同时也能提升他自己的眼光和修养。
参考答案:
1. A
2. D
3. C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说法绝对。
原文是:“要我看,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散文家只有一人,就是鲁迅。
……可惜,鲁迅之后几乎是后无来者。
”C.无中生有。
原文说的是“当你有苏东坡等古人附体的时候,书写是没有难度的,但是当你要面对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在这个感受中确定生活的意义,把它的复杂性写得清澈,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D.偷换概念,选项所言应属于“散文的真理”或“现代的散文”。
点睛:考核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
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论证分析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论证方法和论证的观点态度上作答本题。
D.曲解文意。
原文第⑥段说,“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惟陈言之务去’要害不在于是否是陈言”。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说法绝对。
作者是现身说法,谈现代的散文应该怎样来写。
原文说,“我现在每逢写散文,要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尽量不要带古人腔,甚至不要带文人气——那些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
指出“我们很容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那是假的”。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
①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二次元用户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1亿人。
“二次元”群体数量之大,使得“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
②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动漫、网络小说、电影、COSPLAY、游戏等创作方式不断扩大,但同时,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
“二次元”所具有的虚拟性使青年群体感受刭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开放”,其周围充斥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对青年群体的精神世界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青年甚至迷失自我,做出一些不道德或是违法行为,以至于成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份子。
③此外,一些青年长期在“二次元”世界中自我放避,一旦他们返回现实世界,可能会因价值观偏离、扭曲而遭受挫折和打击,甚至难以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导致青年群体人际关系的僵化与不和谐,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也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④面对青年“二次元”文化存在的局限与弊端,我们应通过主动引导,助其确定正确的思想方向,从而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⑤首先,我们应注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理解以及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中,逐步使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价值观形成高度认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其次,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
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
通过“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引导青年“二次元”群体找到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
最后,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营造积极正向的“二次元”网络文化环境,在网络中弘扬和传递正能量。
⑥尽管“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当代文化的内涵。
我们一方面要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通之
处,以此为连接点,加强对“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
例如青年“二次元”群体所追求的“成长”“梦想”以及对真、善、美的坚持,与主流文化积极倡导的内容一致,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加深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另一方面还要回应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实际需求,增强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对其不良倾向及时进行纠偏,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⑦当然,对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引导,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互动参与,只有建立协同合作的模式,才能提升对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引导效果。
每个家庭都应为青年“二次元”群体营造和谐的环境,在帮助这一群体积极排解压力与焦虑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避免出现青年一味沉沦“二次元”世界的现象。
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也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宣传方式,不断向青年群体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与正能量。
同时,政府也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治理和管控,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向理性、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形成表现在“二次元”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的构建这两方面。
B.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影响体现为一些不良思想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给青年群体带来精神污染。
C. 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需要找到两者的连接点来加强“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
D.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正向的网络环境,应着力加强网络环境的治理与管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二次元”文化的虚拟性所带来的“自由”“开放”会给青年带来不良影响。
B. 文章第六段通过举例阐述了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通性来加强其积极因素的传播的举措。
C. 文章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群体。
D. 文章论证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并就参与的角色和做法进行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长期沉浸在动漫、游戏中,自由假想且无拘无束,会迷失自我或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
B. 在“二次元”作品中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
C. 在对青年“二次元”文化进行引导时,家庭都应该在协同合作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
D. 青年“二次元”文化应被正确引导,学校可以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思想道德教育。
参考答案:
1. D
2. C
3. B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曲解文意,“表现在”错误,原文为“‘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
B项,缩小范围,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不仅有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弊端,更有丰富当代文化的积极作用。
C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的意思。
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前半句“文章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
‘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错误,重点论述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具体做法;C项后半句“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群体”也存在错误,具体针对的是青年群体。
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B项,“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过于绝对,原文为“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
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他们认同主流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去同存异”,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
另外,需要注意试题中经常会设置“强加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表述绝对”等陷阱,这就要求在答题时需要细心对比选项与原文,找出二者之间细微的差别。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①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②,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巨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巨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③,发甲卒为穿圹④,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
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⑤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节)
【注】①乐人:善歌舞的艺人。
②露床:没有帐幔的床。
③题凑:棺材的两头。
④穿圹:挖墓穴。
⑤寝丘:春秋楚邑名,故址在今河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故楚之乐人也故:原来的,过去的
B.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难过
C.发甲卒为穿圹发:派
D.于是庄王谢优孟谢:道歉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贫困负薪以自饮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若属皆且为所虏
D.三日而为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1.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优孟“劝谏艺术”的一组是
①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②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③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
⑥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优孟谏楚庄王的两件事,主要用对话方式表现,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B.楚庄王爱马之深,令人称奇,但如此爱马,导致马因营养过剩而死。
C.优孟叙述他妻子劝他不要为楚相的话,实际上都是他自己的劝谏之词。
D.优孟为了帮助孙叔敖之子,为他缝制孙叔敖的衣帽,让他穿戴上并模仿其父言谈举止,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