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5月份教育随笔重视孩子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师5月份教育随笔重视孩子
的要求
我们班嗣荣是个能干的孩子,近阶段在练习自己穿脱鞋袜,因为他动手能力相对强,所以老师在穿脱袜子时,老师没有给他帮助,要求他独立完成,也许是穿得不够好等原因,嗣荣有着急的情绪,回家后告诉妈妈自己不会穿袜子,闹着不愿意穿袜子上幼儿园,妈妈安抚他说让老师教你穿就会了,妈妈还说嗣荣选择性的要求妈妈跟我说,让我教他穿袜子。
了解了孩子的要求后,我悄悄伏在他耳边诚恳的跟他约定练习穿袜子的事宜,约定的时间是下午起床后,也就是我下午上班的时间,但当时因为园里临时通知开会,我急忙去开会了,没有按约定的时间教他穿袜子。
第二天,嗣荣来园时,我赶紧向他道歉和解释,并答应一会一定抽空教他,听了我的话,他满心欢喜的点了点头。
在穿袜子的时候,其实不用我教嗣荣自己就穿得很好了,我当时鼓励他说你穿袜子比老师穿的还好,你可以像老师一样去教教还不会穿袜子的同伴,好吗?也许是有了我的认可和鼓励,嗣荣更加自信了,这段时间里,嗣荣生活自理方面不但动作迅速并做得很好,还常常
看到他主动帮助同伴,为班级做好事。
反思:嗣荣学穿袜子的要求和后来自信的表现,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我的诚恳约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孩子的需要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体验了老师的认可和鼓励,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自信,也正因为自信,孩子才做得更好,很多时候,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于我们幼小的孩子,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要吝啬自己鼓励和关怀,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细微的需要甚至是一些无理的需要,还要善于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的需要变为孩子自信的动力。
我们班嗣荣是个能干的孩子,近阶段在练习自己穿脱鞋袜,因为他动手能力相对强,所以老师在穿脱袜子时,老师没有给他帮助,要求他独立完成,也许是穿得不够好等原因,嗣荣有着急的情绪,回家后告诉妈妈自己不会穿袜子,闹着不愿意穿袜子上幼儿园,妈妈安抚他说让老师教你穿就会了,妈妈还说嗣荣选择性的要求妈妈跟我说,让我教他穿袜子。
了解了孩子的要求后,我悄悄伏在他耳边诚恳的跟他约定练习穿袜子的事宜,约定的时间是下
午起床后,也就是我下午上班的时间,但当时因为园里临时通知开会,我急忙去开会了,没有按约定的时间教他穿袜子。
第二天,嗣荣来园时,我赶紧向他道歉和解释,并答应一会一定抽空教他,听了我的话,他满心欢喜的点了点头。
在穿袜子的时候,其实不用我教嗣荣自己就穿得很好了,我当时鼓励他说你穿袜子比老师穿的还好,你可以像老师一样去教教还不会穿袜子的同伴,好吗?也许是有了我的认可和鼓励,嗣荣更加自信了,这段时间里,嗣荣生活自理方面不但动作迅速并做得很好,还常常看到他主动帮助同伴,为班级做好事。
反思:嗣荣学穿袜子的要求和后来自信的表现,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我的诚恳约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孩子的需要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体验了老师的认可和鼓励,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自信,也正因为自信,孩子才做得更好,很多时候,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于我们幼小的孩子,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要吝啬自己鼓励和关怀,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细微的需要甚至是一些无理的需要,还要善于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的需要变为孩子自信的动力。
我们班嗣荣是个能干的孩子,近阶段在练习自己穿脱鞋袜,因为他动手能力相对强,所以老师在穿脱袜子时,老师没有给他帮助,要求他独立完成,也许是穿得不够好等原因,嗣荣有着急的情绪,回家后告诉妈妈自己不会穿袜子,闹着不愿意穿袜子上幼儿园,妈妈安抚他说让老师教你穿就会了,妈妈还说嗣荣选择性的要求妈妈跟我说,让我教他穿袜子。
了解了孩子的要求后,我悄悄伏在他耳边诚恳的跟他约定练习穿袜子的事宜,约定的时间是下午起床后,也就是我下午上班的时间,但当时因为园里临时通知开会,我急忙去开会了,没有按约定的时间教他穿袜子。
第二天,嗣荣来园时,我赶紧向他道歉和解释,并答应一会一定抽空教他,听了我的话,他满心欢喜的点了点头。
在穿袜子的时候,其实不用我教嗣荣自己就穿得很好了,我当时鼓励他说你穿袜子比老师穿的还好,你可以像老师一样去教教还不会穿袜子的同伴,好吗?也许是有了我的认可和鼓励,嗣荣更加自信了,这段时间里,嗣荣生活自理方面不但动作迅速并做得很好,还常常看到他主动帮助同伴,为班级做好事。
反思:嗣荣学穿袜子的要求和后来自信的表现,
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我的诚恳约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孩子的需要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体验了老师的认可和鼓励,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自信,也正因为自信,孩子才做得更好,很多时候,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于我们幼小的孩子,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要吝啬自己鼓励和关怀,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细微的需要甚至是一些无理的需要,还要善于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的需要变为孩子自信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