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抗日宣传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抗日宣传文
1892年11月16日,郭开贞出生于四川省嘉定府乐山县,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

其先祖郭福安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代,后来郭开贞这一支族人从福建迁到了四川居住。

在郭开贞出生之前,家里已经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当时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所以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在他出生前就夭折了,因为他是老八,郭沫若的母亲就常唤其“八儿”。

郭开贞这个名字的寓意是,“开”是在家族中辈分的排行,“贞”是他的名。

郭沫若这个名字,是郭开贞在1919年第一次发表新诗时起的笔名,来源于他家乡的两条河“沫水”与“若水”,起这个名字代表着对故乡的思念。

郭沫若的父亲郭朝沛是一个商人,其母亲杜邀贞出身于官宦世家,但因为郭沫若的外祖父杜琢璋在贵州黄平当官时,碰到当地的少数民族苗族造反,只有其母亲杜邀贞逃了出来。

郭沫若的父亲和祖父对于子孙的教育都很重视,专门请了一位先生到家中教育孩子。

这位先生名叫沈焕章,是一位传统的儒家子弟,是他使郭沫若开的蒙。

当时社会的风气,读书是为了考科举做官,于是在他的教导下郭沫若学了一些基础的儒家开蒙类的书籍。

随着时局的变化,清朝废除了科举,开始举办新学。

从这起,郭沫若就开始学习各种新式教科书,这些新式教科书含有一些西式思想。

这些书对于年幼的郭沫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06年,郭沫若入读于乐山县高等小学堂,在学校中受到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压迫,不惧学校的处分,带领同学们进行反抗。

到了1907年,郭沫若进入嘉定府中学堂读书,在这里碰到了著名经学家廖季平的徒弟黄经华。

黄经华当时在这里任教,他很赏识郭开贞这位学生,借了许多西方文学类的书给他看,培养了郭开贞对于文学方面的兴趣。

1910年2月,郭沫若前往成都,在王畏岩先生推荐下进入了成都高等学堂就读。

在省会成都,郭沫若受到了革命思潮的影响,对革命充满了向往。

1911为了响应国会请愿运动,郭沫若带领学生罢课,要求时任四川赵尔巽(xùn)总督代表他们给清政府上奏,要求召开国会。

中学毕业后,郭沫若考入了成都高等学堂理科。

之后又前往日本求学,以第七名的成绩考入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

在留学的生活中,郭沫若偶然买到了一部《王文成公全书》。

读了王阳明的书,他感受到了王阳明思想的魅力。

由于这本书,郭沫若在思想上受到了阳明心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