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8)新人教新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8)新人
教新人教
XXXX届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8〕
〔90分钟〕
人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答复下列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一二两句写的是隐者所处环境,远离世俗,清静幽远。

三四两句写隐者的生活状态,足不出户,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最爱东山睛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先分析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可通过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对此进行分析。

从“只知〞“忘寒〞“最爱〞几个词可看出,诗人因爱美景而不觉寒冷,表现出对东山雪景的异常喜爱。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怀天经①、智老②,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③还多病,北栅儒先④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①天经,姓叶,名懋。

②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③禅伯:诗中指大圆洪智。

④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的首联主要描写环境,后三联最能表达诗人的形象。

颔联主要表现诗人的情趣高雅,颈联主要表现诗人珍视友谊,尾联主要表现诗人风流飘逸。

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请简要赏析诗歌中“山客〞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中的“山客〞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写照。

要概括“山客〞的形象,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其居住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其起居生活有什么特点?
答案:在桃红柳绿的明媚景色中,在花落莺啼的宁静环境中,“山客〞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一个热爱自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山客〞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山客〞闲适恬淡的心态。

事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了解“子规〞的形象特点——叫声悲切,结合杜宇的传说有思念之悲,再结合本诗语境可概括出“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

首联突出山泉淡泊无名;颔联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颈联写它能使涧满池平;尾联赞扬它恬淡自守。

在以上分析的根底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

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

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

陂,水池。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比照,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人们对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

请对第三、四句中“杨花榆荚〞的形象做分析,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劝勉说:劝人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多读书,以免像“杨花榆荚〞那样白首无成。

B.揶揄说:成心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

C.怜惜说:“杨花榆荚〞也是花。

虽无大红大紫,亦有其可称道之处。

D.哲理说:诗有寓意。

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他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刻意在诗中描画出一个“杨花榆荚〞的形象,以鼓励“无才思〞者应有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精神。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岂不是诗人所鼓励的么?(以上所说,言之成理即可)
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

(2)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衬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

2.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牧牛图①
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②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诗。

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送军粮的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表达了对现实战乱的厌恶之情。

(2)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丽画面,(“秋天原野〞“牧童吹笛放牧〞“闲适平和〞)与“干戈扰扰〞的社会现实形成比照,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此题应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

吕诗中写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豪迈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征。

范诗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对霜雪,未作“愁〞“怨〞之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之人的形象。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是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