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女神》怎么写(精选9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女神》怎么写(精选9篇)
读书笔记《女神》怎么写篇1
郭沫若读书笔记
女神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这部诗集热情歌颂了大胆的革新精神和热烈的爱情,在中国新诗史上堪称浪漫主义杰作。
《女神》的问世,开创了“五四”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纪元。
它表现了彻底革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的理想主义。
郭沫若以其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色彩为新诗的浪漫主义创作奠定了新的起点。
郭沫若的诗气势磅礴、意境雄浑。
作为一位杰出的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郭沫若对中国现代历史学和文化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著作有《少年时代》、《漂流三部曲》、《卓文君》、《王娇龙》、《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等。
读书笔记《女神》怎么写篇2
读了郭沫若的《女神》,准确的说是根本没看懂,从网上找了很多资料,这才有些了解。
《女神》是一部浪漫____诗集,主要特色是浪漫____精神。
浪漫____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
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____精神。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浪漫____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
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____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____的格调。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
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女神》常使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感情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这是郭沫若诗歌浪漫____的主要特征。
在《女神》中,无论是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还是人格化的自然景色,其形象的选择都十分巧妙、恰当、新颖,与要表达的感情内容相一致,山岳海洋,日月星辰,风云雷电,也都唱的是“郭沫若之歌”。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____诗体,为“____”以后____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读书笔记《女神》怎么写篇3
郭沫若女神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史上杰出的诗人。
历史剧作家。
他是一个主观性、抒情性很强的浪漫主义诗人。
“五四”时期创作的《女神》是其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收入年到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
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女神》共分三辑。
除《序诗》外,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二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
自《凤凰涅盘》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共十篇为《凤凰涅盘之什》,自《三个泛神论者》至《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共十篇为《泛神论者之什》,自《太阳礼赞》至《死》共十篇为《太阳礼赞之什》。
第三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Venus》至《晚步》共十篇为《爱神之什》,自《春蚕》至《日暮的婚筵》其中《岸上》为三篇共十篇为《春蚕之什》,自《新生》至《西湖纪游》其中《西湖纪游》为六篇共十篇为《归国吟》。
【文本速读】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女神》的主要篇目:《凤凰涅磐》《炉中煤》《天狗》《女神之再生》《地球,我的母亲!》《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晨安》《匪徒颂》《湘累》。
《女神》充分吧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体现了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
把社会的改造和个人精神的自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追求精神自新的决心。
在《女神之再生》里,女神再也不能忍受黑暗混乱的世界,再也不安于在壁龛中静享人间的牺牲,她们毅然来到世间炼石补天,创造能给世界带来温热的新太阳。
《女神》热情歌颂了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的理想。
如《天狗》一诗,塑造了一个“开辟洪荒的大我”的抒情形象,这是一个充满着个性解放精神、旧世界
的叛逆者形象,它那种气势磅礴的不可遏止的激情,表达了在破坏中求创造的决心,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意志和力量。
《匪徒颂》一诗,是对“五四”运动前驱者的颂歌,不仅歌颂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歌颂了宗教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自然科学的学说革命,还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
《湘累》和《棠棣之花》两篇诗作,歌颂了我国古代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湘累》中的屈原是人民意识的杰出代表,《棠棣之花》中聂嫈、聂政姐弟二人则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为人民自由、解放而牺牲的爱国志士。
《女神》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在《棠棣之花》里,歌颂了为祖国、为自由而英勇献身的可贵品质。
特别是《炉中煤》一诗,唱出了“眷念祖国的情绪”,感人至深。
诗人以煤自喻,透过通红的炉中煤形象,显示他的那颗爱国赤心,喻出了爱国感情的39;热烈程度;通过煤的燃烧,把光和热带给人间的情景,喻出了诗人为祖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决心;叙述煤形成的千百年历史,又喻出了诗人对祖国感情的深长。
该诗巧妙的比喻,把爱国主义激情表达得既诚挚、热烈,又委婉、细腻,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女神》又是一曲歌唱工农群众及劳动创造的颂歌。
《地球,我的母亲》一诗,从讴歌地球——母亲,到讴歌劳动,讴歌工农大众,进而歌颂工农大众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赞美工农是“全人类的保姆”、“全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并表示了诗人愿做大地的儿子,来报答工农的深恩的愿望。
【主题引读】
《女神》应“五四”精神的激发和感召而生,是时代的产物。
它体现出浓浓的时代精神,具体说来,一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充满生机、热血澎湃、追求个性解放、向往世界和谐的青年形象,这表明了人的“自我意识”真正觉醒;二是诗中涌动着诗人“要把一切的腐败的存在扫荡尽,烧葬尽”的激情,表现出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大无畏精神与气概。
【特色荐读】
《女神》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神》中,诗人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摹写生活,对理想狂热的追求与赞颂多于对黑暗现实冷静的剖析。
但是,《女神》的浪漫主义并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的。
它那种毁坏一切、创造一切的狂飙突进的精神,完全符合“五四”时期时期人民群众,特别是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愿望和要求。
表现手法上,《女神》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形象的比喻、极度的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来表现诗人火山爆发式的激情。
在语言上,既运用白话口语,又采用古今中外的语汇,状物写人,因而诗的语言不仅异常丰富,而且富有表现力。
为了抒发炽热奔放的感情,诗人还运用叠句、排比句等句式,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诗歌的形式上,诗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成功地创造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诗人还创造了把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的诗剧,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诗篇详细】
序诗
第一辑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第二辑
凤凰涅槃
天狗
心灯
炉中煤
无烟煤
日出
晨安
笔立山头展望
浴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三个泛神论者
电火光中
地球,我的母亲!雪朝
登临
光海
梅花树下醉歌
演奏会上
夜步十里松原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太阳礼赞
沙上的脚印
新阳关三叠
金字塔
巨炮之教训
匪徒颂
胜利的死
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
夜
死
第三辑
VenLls
别离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与白云
读书笔记《女神》怎么写篇4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诗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等。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
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从下半年至上半年,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空前的高峰时期,收获了大量的诗篇。
月,郭沫若将这一时期所做的154首诗歌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诗歌集——《女神》。
《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的系列诗作:《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
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39;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1、《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
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
”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
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
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
”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
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2、《湘累》序幕:洞庭湖。
早秋,黄昏时分。
君山前横,上多竹林芦薮。
有银杏数株,参差天际。
时有落叶三五,戏舞空中如金色蛱蝶。
妙龄女子二人,裸体,散发,并坐岸边岩石上,互相偎倚。
一吹“参差”洞箫,一唱歌。
3、《棠棣之花》人物:聂政年二十岁。
其姐嫈年二十二岁。
景:一望田畴半皆荒芜,间有麦秀青青者,远远有带浅山环绕。
山脉余势在左近田畴中形成一带高地,上多白杨。
白杨树上归鸦噪晚;树下一墓,碑题“聂母之墓”四字,侧向右。
右手一条陇道,远远斜走而来,与墓地相通。
一、郭沫若《女神之再生》中的好句好段:
1、在这优美的世界当中,吹奏起无声的音乐雍融.不知道月儿圆了多少回,照着这生命底音波吹送.
2、我要去创造些新的光明,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神.
3、我心血都已熬干,麦田中又见有人宣战.黄河之水几时清人的生命几时完
4、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
5、我们感受着新鲜的暖意了!
6、太阳虽还在远方,太阳虽还在远方,海水中早听着晨钟在响:丁当,丁当,丁当.万千金箭射天狼,天狼已在暗悲哀,海水中早听着葬钟在响:丁当,丁当,丁当.我们欲饮葡萄觥,愿祝新阳寿无疆,海水中早听着酒钟在响:丁当,丁当,丁当.
二、郭沫若《凤凰涅盘》中的好句好段:
五百年来的眼泪倾泻如瀑。
五百年来的眼泪沐漓如烛。
流不尽的眼泪,
洗不净的污浊,
浇不熄的情炎,
荡不去的羞辱,
我们这飘渺的浮生,
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我们这飘渺的浮生,
好像这黑夜里的酣梦。
前也是睡眠,
后也是睡眠,
来得如飘风,
去得如轻烟。
来如风,
去如烟,
眠在后,
睡在前,
我们只是这睡眠当中的一刹那的风烟。
我们年青时候的新鲜哪儿去了?
我们年青时候的甘美哪儿去了?
我们年青时候的光华哪儿去了?
我们年青时候的欢爱哪儿去了?
去了!去了!去了!
一切都已去了,
一切都要去了。
我们也要去了,
你们也要去了,
悲哀呀!烦恼呀!寂寥呀!衰败呀!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凤。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光明,我们新鲜,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读书笔记《女神》怎么写篇5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
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
19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
假如说,首倡“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
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
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
”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
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
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
”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
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
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
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
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
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
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
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
“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
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
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