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模拟演练12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模拟演练12能力提升(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2年北京模拟)“你是弱势群体吗?”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过万的白领、工作稳定的公务员,不少人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
“弱势心态”是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迅速分化的时代,人们的心灵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紧张、不安等情绪而产生的心态。
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2012年江西联考)自2011年7月1日起,《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对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期许,这是立法的经济、社会和群众基础。
社会保险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和探索,为社会保险立法提供了实践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保险法》出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哲理是( )
①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2年福建卷)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说明(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我们之所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12年浙江卷)下面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2年广东肇庆一模)在热播的电视剧《三国》中,司马徽对刘备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 )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
B.生产力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C.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D.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7.(2012年北京卷)下面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8.(2012年江苏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
”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
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9.(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
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
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
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表明( )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2012年山东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
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1.(2012年江苏盐城二调)国民幸福指数已在2011年7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非约束性决议中,被纳入国家“人类发展指数”的考核。
目前也成为国内公众关注的焦点,但有些地方在追求GDP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干部陶醉经济牛市,群众埋怨幸福熊市”的不和谐之音。
这说明( )
①片面看问题导致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性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③价值观的偏差会影响社会的科学发展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
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 B.①④
13.(26分)材料一:2011年6月14日,是裘法祖院士逝世三周年纪念日。
裘院士一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始终保持“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展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卓越风范和崇高品德,不愧为我们的人生楷模。
材料二:几名大学生应聘淘粪工和某市清运管理处签订聘用合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市民甲说,凭个人本事挣钱,没什么丢人的!市民乙说,父母辛辛苦苦供他们上学,却找了那么一份工作,太丢人了!当事人张婷说:“有人觉得这工作低人一等,但是在我看来,工作不分三六九等嘛!”
(1)根据材料一,简析“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评析市民甲、乙、张婷三人的观点。
(12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
近年来相继发生“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表明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现象严重。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力量的增强,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受人尊敬的国家。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
材料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湘潭大学学生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
记者采访时问:“花枝,你现在在网上人气很旺,有很多网友推荐你为‘双百’人物候选人,你有何感受?”她莞尔一笑:“谁最终当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机会。
”
(1)结合材料一,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的观点。
(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从文花枝的言行中阐述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4分)
【能力提升】
1.A “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迅速分化的时代”产生了“弱势心态”,这说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项符合题意。
2.D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保险法》出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体现了②。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等是立法的经济、社会和群众基础”,体现了④。
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③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但不能说是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故选D。
3.B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作用、价值观及其作用等知识。
福建精神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
这种精神,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故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故②说法错误。
社会意识作为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④说法错误。
故选B。
4.C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能够正确预见和引领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科学发展观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先进的社会意识不一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也不会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①③说法错误。
故选C。
5.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价值判断。
漫画反映了不同的人对房价的不同理解,体现了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漫画并没有反映对房价认识的正确与错误,②不选。
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社会实践,而不是认识,④说法错误。
故选B。
6.C 材料中的“时务”是指社会发展的趋势,故C项符合题意。
D项与题意不符,A、B两项均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7.B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点。
漫画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高点”,体现了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来回回许多次”做到了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但人的困境在于“站上高点很困难”,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是主观原因。
所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题干中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说明学习雷锋同志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9.C 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客观条件,①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匡衡的成功也离不开他人的努力,④符合题意。
主观能动性和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②③说法错误。
故选C。
10.C 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光未然、冼星海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以拯救中华民族为己任进行艺术创造,获得了成功,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了人生价值,C项符合题意。
A项观点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 项夸大了优秀艺术作品的作用。
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1.C 部分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价值观不同,因此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故②符合题意。
领导价值观的偏差会影响社会的科学发展,故③符合题意。
①④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
故选C。
12.B 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具有阶级性,排除②。
价值观具有阶级性,不同社会的价值观的主导者也不同,故③说法错误。
①④表达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13.[解析]第(1)问设问较宽泛,主要涉及价值观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首先要回答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然后再从认识过程的特点等角度展开回答。
第(2)问带辨析性质,首先要明确由于价值观不同,会导致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认识不同,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
[答案](1)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分)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正确处理了对社会的责任与社会对自我价值的承认关系,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4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3分)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做学问要不知足”,就是要不僵化、不停滞,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4分)
(2)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会不同。
市民甲、乙、张婷三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大学生淘粪工作的认识也不同。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市民甲和张婷的观点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体现,而市民乙则更多地站在个人及家庭的角度看问题,是不可取的。
③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市民甲和张婷的认识是正确的。
而市民乙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每点4分,共12分)
14.[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矛盾的观点和价值观的知识。
第(1)问属于高考的新题型,既要指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又要指明二者的对立性。
第(2)问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主要依据教材的三个要点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的一面,文化建设更多考虑社会利益,经济发展更多考虑经济利益,二者存在排斥。
(6分)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该观点只看到二者的对立性,没有看到其统一性。
(6分)
(2)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文花枝
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在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5分)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
她不惜生命、先人后己,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5分)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