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灭尽针线迹——例谈高中生论述思维的培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
·高中 63
表达
本版编辑/筱 菀
从两者的关系入手,不厚此薄彼,观点辩证而严密。 二、兼顾型 万物各有其长处与短处,俗语云: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对于我们人类,最好的办法是扬长避短,兼收并 蓄,让事物都能为我们所用。比如下面的作文片段:
而新潮的事物,往往顺应时代潮流而生,体现了 其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技术方面的新生事物, 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与便利,为我们的发 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但新事物的缺陷在于,一是 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可能是一阵风过后,没留下深 刻有用的东西;二是一些技术层面的事物,容易让人 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人为物所役;三是一些外来的东 西,很多只是时髦,并不适用于我们自己。但如果一概 舍弃新潮的话,我们就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跟不上 世界前进的脚步。应该说,最好的办法是新旧兼容,扎 根传统,悦纳新潮,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节选自 优秀作文《扎根传统,悦纳新潮》)
四、本质型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这是某类事物 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质。体现在作文中,指的是 一些学生目光犀利,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直达其内 核,看出其本质性的因素。比如下面的作文片段: 而真正所应做的,不是舍弃一方追求一方,而是 让 VR 回归到一种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 一种可能。它的存在,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另 一方面。虚拟,源于现实,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实一 种。(节选自 2016 年高考浙江省满分作文 《现实一 种》) 在众多考生纠结于“拥抱虚拟”、 “远离虚拟”还是 “与虚拟保持一定的距离”时,这位考生却直指事物的 根本:所谓的 VR,其本质是一种工具;对于人类而言, 它应该为人所用— — —而不是倒过来,人为物所役。而 这种工具,它能创造出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源于现 实,是现实的需要,应该也是现实的一种。这种识见, 可能比命题者都要看得更远,这也使得这篇文章成为 2016 年高考浙江省作文当之无愧的压轴之作。 五、推进型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习惯了站在静态的角度 看待事物。而实际上,事物往往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只 有站在动态的角度,才能更清楚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属 性。比如下面的作文片段: 也有人说: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这种情况当然也是存在的。如若观一人之一字便能品 出其人之心无疑是片面之言,过于武断而成无稽之 谈。像与一个人相处许久,尚难知其本心,更何况只见 其留下的只言片语?但大量的作品中,再怎么工于心 计的人也会露出些许端倪,无论心慈面善之作者写出 多少激进的文字,他人终会了解其温文尔雅之可爱。 (节选自 2015 年高考浙江省高分作文《心显于行》) 作者先承认作品与人品相背离的情况是存在的, 因为,观一人一时一字便能见出其心,确实过于武断。 但如果看了作家大量的作品,其人品自然会在作品中 有所展现,再怎么伪装也是逃遁不了的。这样的判断 很好地抓住了短时与长时、部分与整体间的辩证关 系,将认识放到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在发展变化中推 进了自己的认识,显示出了作者超越一般考生的哲学 思辨能力。 写作,尤其是论述文写作的问题,本质是思维问 题。这种思维能力关乎人的终身发展,关乎民族的发 展前途。高中作文,我们亟须对学生的思维严密性与 深刻性进行训练,唯有如此,学��
4.思维跳跃。作者从成功与放弃的关系,一下子 跳跃到英雄与放弃的关系,然后马上又跃到在路边鼓 掌,最后的落脚点却是厚积薄发。这些点之间没有必 然的逻辑联系,可见作者的逻辑极其混乱。
可以说,这样的作文状况,无论是考场还是平时, 在学生中都极为普遍,这对学生认知的发展、思维的 培养、人格的形成都是极为不利的。或许考虑到这样 的现状,新课标(讨论稿)隆重推出了“思维发展与提
1.观点不清。该年作文的题目要求是“你是做一 个奔跑的英雄还但“在路边鼓掌”是引人走向成 功,还是让人做到厚积薄发,抑或是让人学会放弃,读 后还是一头雾水。
2.关系混乱。文段先后说到成功、放弃、英雄、鼓 掌与厚积薄发,这些概念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 系,读者也是不明白。
那么,具体到我们的作文,该如何让学生的论述 思维走向严密,进而走向深刻?笔者以近几年高考中 的满分作文或考场优秀作文选段为例,简要介绍几种 常用的方法。
一、统一型 任何事物,往往都有其矛盾或对立的一面,但哲 学认为,事物在矛盾的同时,又是统一的,我们要善于 把握其对立中的统一。比如下面的作文片段: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刺猬精神和狐狸精神是 不可偏废其一的。只讲执着,那是愚顽不化;只讲变 通,那是“变色龙”般的见风使舵。至于何时变通,何时 执着,我看标准只有一条— — —真理到底倾向何方。 总之,当你困惑于执着还是变通时,牢记一 点— — —选择真理。刺猬与狐狸对你同样重要,刺猬使 我们坚持,狐狸使我们变通。 (节选自优秀作文《刺猬 与狐狸》) 对于“刺猬精神和狐狸精神是不可偏废其一的” 这一观点,作者从两方面作了论述:只讲执着,那是愚 顽不化;只讲变通,那是“变色龙”般的见风使舵。这两 者看似是两条平行线的关系,但作者却敏锐地看到其 统一的一面:真理到底倾向何方。作者在论述上懂得
三、比较型 与统一型与兼顾型不同,比较型往往在细细比较 了两种情况的优劣之后,在看似兼顾之中,态度却有 了明显的倾向性。比如下面的作文片段: 面对如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报考公务员的现象, 我感触颇多。诚然,这是他们所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 但其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当今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我却不敢苟同。他们甘于为人鼓掌,在稳定的工作岗 位上,忙忙碌碌,却不知自己为了什么,有人称之为 “羊性”。不是说“羊性”不好,只是若无点“狼性”,那我 们的青春与一潭死水有何差别! (节选自 2012 年高考 浙江省满分作文《为我鼓掌》) 这篇作文当时经过阅卷大组的热烈讨论,最终得 分为 60 分。大组认为其最突出的优秀点是:文章抛弃 了多数考生靠举例取胜的做法,通过一种理性思维, 逐步进行归纳、演绎、对比、分析、推理,形成了一种独 特的论述范式,一步步引领阅读者进入到自己的文 章,与之进行沟通、交流,进而读出其丰富的思想,思 维清晰、缜密,这种能力,正是当前绝大部分学生所缺 乏的。
想要成功就必须学会放弃,要放弃那鼓掌,放弃 那信仰。当你学会放弃,就会知道成功的秘密。英雄就 是一步一步的放弃成就的。我们必须学会在路边为别 人鼓掌。那样我们才会知道厚积薄发。
这段文字节选自 2012 年高考浙江省一考场作文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的开头。从逻辑层面来看,这段 文字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升”的概念,并将之列为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 一。就写作而言,其本质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的训练要 懂得从辨别、比较、求质、归纳、引申中,逐渐逼出观 点,在训练中让自己的思维由偏颇到全面,由零散到 系统,由模糊到清晰,由跳跃到连贯,由幼稚到成熟, 进而一步步走向深刻,走向全面,走向严密。我们在作 文中要做到不玩玄虚,不走形式,尽量让作文呈现出 思维的广度、深度和梯度。
音写作论坛
本版编辑/ 筱 菀
表达
裁缝灭尽针线迹
———例谈高中生论述思维的培养
筅洪方煜
(台州中学,浙江 台州 317000)
摘 要:文章以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或考场优秀作文选段为例,从统一型、兼顾型、比较 型、本质型、推进型五个角度进行介绍,以期提高高中生论述文写作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论述文写作 思维能力 严密 深刻
3.分析绝对。这一点尤为明显,可以说,作者的分 析,没有一句是经得住推敲的。 “想要成功就必须学会 放弃”,如果说放弃杂念等可以成功还可以理解,如果 放弃坚守说得过去吗?至于“放弃那鼓掌,放弃那信 仰”更是无从说起。同样, “当你学会放弃,就会知道成 功的秘密”等句子,分析都显得过于偏颇,过于绝对。
对于传统与新潮的选择,作者没有简单地肯定一 方,否定另一方,而是进行了全面而辩证的分析。一方 面,新潮的优点在于“新”,顺应了潮流,代表了改革, 为我们人类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另一方面,其缺 陷也在于“新”,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一些人容易喜 新厌旧,一味沉溺其中,还有一些人则纯粹是赶时髦。 而这些,恰好是传统的长处。作者由此得出了辩证的 结论:扎根传统,悦纳新潮。正因兼顾了新旧,使得作 者的观点不偏不倚,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