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给全国各级政府网站“找茬”挑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在给全国各级政府网站“找茬”挑错?作者:暂无
来源:《读报参考》 2018年第9期
周纪超的电脑里,有一个专门的“纠错”文件夹。
他曾经连续3个多月、每天花1—2个小时,给全国政府网站“找茬”挑错:先是把国务院部门的网站翻了个遍,然后又转向地方政府网站,每找到一个错,他都会截屏锁定证据,然后
提交“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平台。
“有的部门特别在乎,很快回复;有的就很‘难弄’,比较敷衍。
”透过给政府网站“找茬”纠错,周纪超观察到了不同部门、不同地方的态度,也窥探到了政府机关运转的逻辑。
给一家部委网站找了100多个错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监督举报平台由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牵头主办,各级各类政府网站添加了平台入口,主动接受网民对网站的纠错,以此推动政府网站问题的整改。
“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提起了周纪超的兴趣,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登录政府网站查询相
关法律政策文件,“经常发现有些文件找不到,我就想来‘掺和’一下。
”
从2017年3月开始,周纪超认真通过这一合法合理渠道,开始了“找茬”这件“不太讨人喜欢”的事。
其后3个多月,他几乎每天都花1-2个小时翻阅政府网站。
很快,周纪超有所斩获。
他发现光是“我为政府网站找错”这个平台入口,在不同的政府网站,就有不同的呈现形态:
有的政府网站设计得比较人性化,为方便网友纠错,链接标签会出现在每一个网页下方,
在网页上发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快速找到链接入口提交。
有的政府网站,只是简单将链接标签嵌入在主页上。
“有就行了,‘流于表面’。
”周纪
超从中读出了背后的态度。
还有一些政府网站,则将纠错图标“藏”了起来,放在网页上一个相对隐蔽的位置;甚至
有个别网站,放置了一个假图标,点击后并不会链接到“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入口。
除了这一细节问题,周纪超还查找出了更多部委网站的错误:在一家部委网站上多份法律
法规政策文件中将“收入”错写成“收人”,他一口气找出了100多个错误;《电力法》修订
一年半后,还有一家部委网站上依旧挂着旧版的法律条文。
“这就能看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法律意识。
”
月均提交4700多条纠错留言
致力于给政府网站“找茬”纠错的,除了周纪超这样的热心网友,还有从事政府网站、信
息公开研究的学者学生,以及其他使用政府网站查询信息的网民。
去年,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栗剑锋通过“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平台,提交了几十个问题。
他
告诉记者,“找茬”纠错,也是课题研究中的一项内容。
“我们要根据导师确定的指标,给国
家部委、地方政府网站运行情况测评打分,其中就包括对网友留言的反馈情况。
”
这也是栗剑锋第一次深度接触政府网站。
做课题中,他翻看了50家左右的地方政府网站,透过网站的“面孔”,也让他感受到“政府是不是在用心做事”。
“有的网页设置不合理,有的信息更新比较慢,有些信息在网上根本查不到,还有很多服
务在线不能预约。
”栗剑锋还发现,整体上,地市级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比省一级更为突出。
记者关注到,自2017年第二季度,国办要求各级各类政府网站均要添加“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平台后,一场“大家来找茬”的热潮逐渐在网友中掀起。
公开数据显示,平台自2015年9月开通后至2017年1月,收到网民的纠错留言3000多条。
网友纠错量在去年迅速增长,2017年一季度有效留言为4176条,第四季度达14208条,月均4700多条。
在周纪超看来,随着电脑、手机客户端全面普及,政府网站不仅是政府部门的“门面”,
更是政府信息上传下达、对外服务的关键“窗口”“做好政府网站,是一项最直接也最为重要
的工作。
”
记者关注到,在知乎等网络社区,“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平台已经成为网友讨论的话题。
网友“福华”直言:这一平台出现前,全国层面的、省级的、市级的政府网站整改“海”了去了,每次整改后,过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
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从平台的运行效果看,只有公开,让公众更直接、便利地参与
到政府网站建设当中来,引入公众的监督和评价,才能持续性地推动政府网站有效性、实用性
的提高。
(摘自《南方都市报》程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