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7七上·彭水期中) 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黄晕(yūn)搓捻(liǎn)盔甲(kūi)人声鼎沸(dǐng)
B . 一霎(shà)静谧(mì)侍弄(shì)花团锦簇(cù)
C . 贮蓄(zhù)秕谷(pǐ)憔悴(cuì)咄咄逼人(duó)
D . 吝啬(shè)窠巢(kē)攒成(zǎn)人迹罕至(hǎn)
2.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素裹(guǒ)竞争(jìng)逊色(sūn)风骚(sāo)
B . 今朝(zhāo)田圃(pú)留滞(zhì)遐想(x iá)
C . 喑哑(yīn)丝缕(lǔ)蓑衣(suō)斗笠(lì)
D . 凝望(níng)颤抖(chàn)疲倦(juàn)栖息(qī)
3.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厄运甄别慰藉怨天忧人
B . 惊蜇暮霭斑驳人不敷出
C . 饿殍田塍笑魇沸反盈天
D . 袅娜殄灭摭拾熠熠生辉
4. (2分)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笼罩
B . 繁蜜
C . 琼浆
D . 喜悦
5. (2分)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的力量。
B . 匍匐:身体贴近地面。
C . 泯灭:消失,磨灭。
D . 逆流而行: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
6. (2分)结合语境,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_______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
______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______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对此进行有力地指导和管理。
A . 但是只有才
B . 但是只要就
C . 因此只有才
D . 因此只要就
7.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提到儿时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 . 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经的历史悲哀。
C . 作者说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 . 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8. (2分)(2019·沈阳)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的________存在。
懂得为自己鼓掌,才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________。
为自己鼓掌,并不是唯我独尊地________,也不是傲视一切地孤芳自赏,________一种醒悟,一种境界,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与失败挑战的勇气与动力。
A . 独特音符妄自菲薄但是
B . 独自诗篇狂放不羁而是
C . 独特音符狂放不羁而是
D . 独自诗篇妄自菲薄但是
9. (2分)(2017·增城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谁也不会否认富士康集团在增城投资的产业园区不会对当地经济产生积极效应。
B . 随着快递实名制的正式实施,使中小学校园对包裹收寄服务的管理将更为严格。
C . 广州地铁13号线首期年底开通,21号线暂不满足开通要求,增城人民对此充满期待。
D . 尽管对大家生活造成影响,荔城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程仍然因为大家支持而顺利进行。
10. (2分)指出书写有误的一项()
A . 鲜为人知家喻户晓锋芒毕露
B . 可歌可泣妇孺皆知潜心贯注
C . 鞠躬尽粹风悲日曛杂乱无章
D . 截然不同马革裹尸博学多识
11. (2分)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读〈雪〉需要联想》一文作者行文的思路是“不满足于表面的感受,不同意简单化的判断”→“这就需要联想”→“什么是联想?联想的条件”→“读者从形象出发的,活泼敏捷的联想”→“《雪》提供了这样的条
件”。
B .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诗化的语言,充满着诗情画意。
C . 《简洁精纯的〈雪〉》一文,首先阐述《雪》语言上的特色,接着剖析其艺术构思上的特色:南国的雪和北方的雪的对比;欢快的情绪与悲壮的内心的对比。
D . 《〈雪〉的独到之处》中,作者认为《雪》的“独到之处”表现在:作者不仅重点写了江南的雪,而且运用想像,扩大了艺术的视野,把它和“朔方的雪”作了对比描写。
这样写使作者在这些对比描写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
12.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
B . 文中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C . 课文中作者所说的“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D . 课文通篇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
13. (2分)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 ①兴正浓:兴趣。
②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
B .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②传不习乎:传授。
C . ①方出神:正。
②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D . ①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②勿施于人:加,施加。
14. (2分)(2020·黔西南)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经意带火了一部作品——美国影片《传染病》。
B . 无论是谁,只要他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C . 遭受痛苦,我就用喊叫和泪水来回答:遇到卑鄙,我就愤慨;看见肮脏,我就憎恶。
D . 说文学是“诚实的自白”,远不如说文学是“精巧的虚构”。
15. (2分)读课文《济南的冬天》,“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该句写出了()
A . 山的美
B . 济南的美
C . 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
二、填空题 (共7题;共34分)
16. (6分)马南部(1912—1966),原名________,福建闽侯人。
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________,________”的志向。
25万字的《________》,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
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3月,以“________”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________》杂
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
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17. (4分)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________
②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________
③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________
④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________
18. (4分)字形与字音练习。
xī________qūliáo
________闹歇斯底里________除________逗
19. (10分)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爱国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闻一多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为国奋斗”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20. (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改写。
近年来,日本不断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
a强调“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
近年来,日本不断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________。
b以“日本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开头重组句子。
(原意不变)
近年来,日本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________。
21. (3分)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青春座右铭】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
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________。
(2)【青春励志会】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立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
他已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________
(3)【青春接力棒】百善孝为先。
一个“孝”字,上“老”下“子”,彰显着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请仿照画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
孝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就是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________;就是全力实现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22. (5分)文章多少描写邓稼先的言行,“我不能走”一句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三、阅读理解 (共1题;共20分)
23. (20分) (2017八下·宁河月考) 阅读《尊重夜色》,回答小题。
尊重夜色
张劲
①城里能见到夜晚,却见不到正宗的、完整的夜色。
城里的夜晚很肥硕,夜色却瘦弱如残片。
它像只失魂落魄的耗子,被灯光的猫追得东躲西藏,被市声的刀阉割得七零八落。
还让人想起贬值的稀薄的奶粉,或是掺了假的地沟油之类。
②正宗的夜色应该是大大的笔蘸上浓浓的墨,挥洒在宣纸上的黑体字。
那墨汁慢慢浸润开来,一笔一划,饱满,厚实,酣畅淋漓,且不带杂质。
这样的笔墨,现在多数已隐居在乡村了。
前些日子,我随一帮人去开阳县一个叫禾丰的乡村采风,便有幸经历了这样一场纯净的夜色的洗礼。
③禾丰的夜色来得浓情,而又斯文得体。
仿佛是赶赴一场约会,它有些急不可待,但又不失稳重的传统。
直到家家炊烟即将散尽,只只倦鸟陆续归巢,它才应和着雀噪,拽着炊烟的尾巴,一点点、一缕缕地翩然降临。
住的这个荒村野店似的小旅舍,其实白天不荒,野店也不算野,但因许多房间电灯坏了,或关不严门窗,于是入夜就被荒野化了。
我住小店顶楼,夜色激活催生了白天种在心里的烦心事。
反正睡不着觉,索性起身下床,在露台上独坐,与夜色相对作竟夕谈。
④开头以为夜色不善言辞,其实错了。
山峰,河流,远村,近树,田垅,庄稼……虽被宽广的、浑无际涯的黑幕所笼罩,所覆盖,但那似无却有的碎语,柔软,绵长,很为晚风所赏识。
蛙鸣是早就约好了的,开始是两声,三声,如传递开会通知,后来群蛙响应如辩论,鼓点似的呱呱韵押得铿锵而又活泼。
虫鸣则押的是仄声韵,不成阵势,在我耳畔细吟如箫声
断续。
⑤还有几声忠实值勤的狗吠,混合着小儿的啼哭,远远传来,沉沉夜幕被咬破了几个洞。
有夜气从中淌出来,
似有微波漾动,然而转瞬即逝,夜色毫不滴汤漏水,仍是那么平静,饱满如初。
也有阵阵流水的低沉暗唱,那是一条名叫青龙河的波浪,在夜以继日地诠释着那句“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含义。
⑥我在露台上徘徊,看不见河的流动,只能看见远处公路桥上的一盏路灯,闪烁其辞。
蓦地想起了前人的诗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面对那“一星”,诗人不仅觉得它“如月”,且还要悄立良久“看多时”,以前不太理会,现在似乎有些领悟了,是期待和憧憬着什么,却又有说不出的寂寥和凄清。
今夜恰好无月色,也无星光,我只能是“一灯如豆看多时”了。
那如豆的孤灯,是打在夜幕上的一个小小补丁,一个金黄而又梦幻般的神秘补丁。
⑦黑暗中,有些东西被夜色吸去,有些则被夜色放大。
比如,田禾的暗香就一阵阵轻撞我的鼻尖,但我闻得见,却摸不着。
凭气味,我知道那是待收割的油菜荚,告别季节时的些许惆怅,也有刚移栽的秧苗,初上岗时的按捺不住的兴奋。
⑧还有身旁的一树枇杷,它也兴奋得快要忘乎所以了。
它的果实已经成熟,急盼着出嫁市场。
它手舞足蹈地想要挣脱夜色私奔,结果,被晚风扇了两耳光,爆出一阵噼噼啪啪的脆响。
我被逗乐了,心中的郁闷也消解了许多。
⑨乡村夜色从来都是很自我的,不比日色可以大白于天下。
很自我的夜色不愿被人窥测尚未公开的秘密,它总有一种提防被欺骗了的谨慎。
所以夜色很矜持,也很低调。
它也不想让鸡声、犬吠、蛙鸣、虫吟之外的好事者高调入局。
当然,低调并不等于无调。
开阳禾丰,之所以稻盛麦丰,不仅与开朗的阳光有关,也与含蓄的夜色有关。
⑩日出而作,该光明时就应光明,该站起来的就别躺下。
日入而息,该漆黑的就应漆黑,该躺下来的就别站起。
正如鲜亮、热烈的日色,该有白天的尊严一样,庄重、沉静的夜色,也该有夜的体面!日夜往复,黑白交替,阴阳互补,刚柔相济,乃天地人生之大道。
⑾尊重日色,也尊重夜色,按自然规律办事,乃有禾丰乡之禾谷丰登景象!
(1)文章第①自然段写城里的夜色,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结合文章第④至第⑧自然段内容,概括作者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了禾丰夜色中的哪些景物。
(3)赏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的修辞及表达效果。
(4)全文以“尊重夜色”为题,试探究其好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
考点:
解析:
二、填空题 (共7题;共34分)
答案:16-1、
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
答案:19-2、
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答案:21-2、答案:21-3、考点:
解析:
答案:22-1、
考点:
解析:
三、阅读理解 (共1题;共20分)答案:23-1、
答案:23-2、
答案:23-3、
答案:23-4、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