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说明:
1.本卷共两部分(阅读题、表达题),共150分。

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单项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请用0。

5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3. 要求书写工整,卷面干净。

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古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

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

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

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芹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

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

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

(《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
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尧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炼、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C.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D.诗歌与音乐、绘画、戏剧乃至建筑都有广泛的联系与密切的关系,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甚至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它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明,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
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

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C.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

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

"我感到一阵宽慰。

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

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

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

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

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

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
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

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

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

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

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

”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

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

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
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

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

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

《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

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

‘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

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

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

”说罢,朗然一笑……
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
敬重和怀念。

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
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
励着作者奋勇前行.
C.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
安适、温馨的氛围。

D.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
人遐想,充满魅力.
5.作者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意,
简要分析。

(5分)
6.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6分)
三. 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晋侯..、秦伯..
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左传..
》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晋军.函陵军:驻军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C.以乱易.整易:交换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D.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6分,每小题4分)(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文:
四. 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采桑子重阳①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②黄花③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二九年十月
[注] ①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因“九”是阳数,两阳相重,故名。

②战地:指战场。

③黄花:指野菊花。

《礼·脍》:“鞠有黄华.”鞠,古“菊”字。

黄华,即黄花。

后人称菊花为黄花。

1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词人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的感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信念坚定、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诗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易老”“难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12。

词的上片写了什么,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5分)
五. 名句名篇默写.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10分,每空1分)(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第II卷表达题(共84分)
六. 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

百舸.(gě)碧.透(bì)峥嵘.(róng )挥斥方遒.(qiú)
(chìchù)
B.颓圮.(tí)篱.墙(lí)彷.徨(páng)默默彳亍
..
C.河畔.(bàn)青荇.(xìng)漫溯.(sù)星辉斑斓.(lán)
D.火钵.(bō)纤.绳(qiān )飘泊.(bó)忸怩
不安(niǔní)
..
15。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

卷帙浩烦似是而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急功近利浓墨重采革故鼎新讲信修睦
C. 一厢情愿胡搅蛮缠步履匆匆悬壶济世
D. 义奋填膺扼腕叹息遍体鳞伤千疮百孔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
,心情澎湃。

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
....
B“十一”国庆长假,我们可以在家和父母、同学、朋友一起享受天.或者外出观光游玩。

伦之乐
...
C.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
的局面.
流派呈现异彩纷呈
....
D.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这位解放战争时期扛过枪、
....
打过仗的老战士总会显得非常激动。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公车腐败”的原因大多是监管不严、审批不当、部分领导干部享乐主义、贪图小便宜造成的。

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出现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C.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出现资金链断裂,运营困难,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抬头。

D .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论从制作画面上还是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 .失其所与,不知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子亦有不利..
焉 C .诸郎中..执兵 D .左右..
乃曰:“王负剑!”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
踞以骂 B .又前.
而为歌 C .皆白衣冠...
以送之 D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21。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夫晋,何厌之有?
2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一项是(2分)( )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④唯君图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
⑦夫晋,何厌之有⑧将焉取之
⑨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A.①④⑧⑨/②⑤/③⑥/⑦B.①④⑧⑨/②⑤⑥/③/⑦
C.①④⑧⑨/②⑤/③/⑥⑦D.①/④⑧⑨/②⑤⑥/
③/⑦
2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24。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4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1) ;
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2)。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七. 作文(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充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①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月考(一)语文试卷答案
1.D(诗词不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生活才是艺术的真正源泉.)
2.C(指代对象错误,“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3.D(张冠李戴,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


4.B解析:B项,“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是对原文第②自然段有关内容的误读。

5.倒叙。

作者先由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写起,接着写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再由“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过渡,记叙了表现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的两件事,最后以议论作结。

6.内容上:“红玫瑰"既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

结构上: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贯穿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7.C 易:替代.
8.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9.C C项表述错误,烛之武说服秦伯时,只字未提郑国利益,全部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
10.(1)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侵损,晋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封,阙,焉)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采分点:敝,与,易)
(3)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采分点:微,信,亲)
(4)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采分点:所以,生,报)
11。

B 本词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抒发了革命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12。

词的上片点明了时间,地点(2分),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如今战地又逢佳节别有一番风光.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显示了作者词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表现了一种战斗者的喜悦心情。

(3分)
13.(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4.A 解析: B 颓tuí;C 畔,pàn;D 纤qiàn)
15.C 解析:A卷帙浩繁;B浓墨重彩;D义愤填膺)
16。

D 解析:A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此处望文生义。

B项,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不能用于同学、朋友之间的快乐。

C项,“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

不能形容“流派",且与“呈现"重复.
D项,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17。

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原因大多是……造成的”不当,应删去“的原因”。

C项,成分残缺,“困难”后加上“的状况”。

D项,主客颠倒,应该是“中国观众对于李安获奖”。

18。

C 解析:A项,“知”通“智”;B项,“说”通“悦”;D项,“振”通“震”
19.B解析:B项,古今同义,不好。

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项,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D项,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20。

A 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

B项是方位名词作动词。

C项是名词作动词。

D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1。

D 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其他三项为定语后置。

22。

B 解析:①④⑧⑨都是代词;②⑤⑥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的;⑦宾语前置的标志。

23。

C 解析:“祖"指祭祀路神。

24.(1)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2)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25。

[写作导引]
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影响。

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题目,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

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

[参考例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有一种声音像刀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割开心底的那块疤,让鲜血直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