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体质辨证理论对社区慢性病的饮食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卫生产业
167CHINA HEAL T H INDUSTRY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日益成为我国严重的健康杀手。
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些疾病都与人类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着重大的关系。
而且,慢性病的发生是很多相关的危险因素共同长期作用的结果。
超重、缺乏活动、不合理饮食等都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而饮食中最突出的问题则是:摄入过多的食用油和食盐,豆制品、奶制品等却摄入不足;经常不吃早餐;经常食用过多的油炸食品及咸菜等;蔬菜、水果等摄入严重不足。
因此,为了减少我国的慢性病的患病率,我们需要注意运用中医养生的方法和体质辩证理论来指导社区慢性病患者的饮食,使之能融入其的日常生活,从而潜移默化的发挥其作用。
这将有助于慢性病的防治,从而能真正的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饮食是人类摄取营养的主要方式,也是供给机体营养的来源,更是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使其能完成各项生理活动,保证机体功能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因此,合理的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更显得重要。
中医养生是一种以健康为目的,以自我调整为主要方法的综合性的保健措施。
中医养生是从中医的基础理论出发,依据阴阳气血的变化和脏腑盛衰的情况来探索保持健康的方法。
其特点为:a.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天人相应”的观念为出发点,尤其强调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协调,特别讲究生理与心理的协调一致;b.理论核心是以预防疾病为主;c.原则为综合施养;对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的调养方法;内调外养相结合;d.男女老少均可采用,且方法简便易行。
因此,结合中医养生实施饮食指导的方法深受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欢迎。
而所谓的体质则是指人类通过先天遗传与后天获得的,在生长发育及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代谢与机能上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特征。
其往往能决定个体生理反应的特殊性,以及其的易感性和产生特点的病理类型的倾向性。
中医体质辩证学说认为:体质来源于先天,受后天因素(如饮食、环境、医药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不同的体质。
不同的人的体质有强有弱,而体质的差异也可导致个体对疾病的不同抵抗力;体质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
因此,针对不同的人群时,只有依据其各自的体质特点,做到“辨质论治”,才能够更好的做到“阴平阳秘”。
也正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所说的“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
则补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此文也正是体质辩证思想的最早体现。
合理健康的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不但能够补充营养,而且能能调节脏腑的功能,对健康的恢复作用很大。
饮食养生学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内容丰富,更有着悠久的历史。
作为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不仅奠定着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我国的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
其十分的重视饮食的调理,文中认为:饮食既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也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条件。
调理得当的饮食,不但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还能提高我们机体的抗疾病的能力,甚至还能治愈一些疾病。
但是,若饮食调理不当,则可能会诱发一些疾病。
文中所阐述的饮食养生的方法,现仍可在临床中使用。
按中医养生与体质辩证理论进行的社区宣教,指导社区慢性病患者建立合理正确的饮食养生观,对慢性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明确指出:饮食失调将会导致糖尿病与脑卒中等相关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遵循古训,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要进清淡的饮食,这样身体才会健康,疾病才能少发生。
此外,日常进食要有度,除了淡食、少食外也不能偏食,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此外,肉、谷、菜、果等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它们一起共同作用于人体,能滋补气血,充养脏腑;保证人们能够每天的生活。
同时,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应以五谷为主,即以粮食为主;果、菜、肉等为辅;要进行合理的搭配才能平衡膳食。
从而保证机体获得营养物质,并可减缓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医认为,慢性病中如糖尿病,其的发病就与饮食的失调有关。
饮食失调会损伤脾胃,不仅可导致消化不良,时间长了还可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甚至可能会影响气血的流通,从而成为诱发和加重糖尿病的病因。
因此,中医养生法认为有节制的饮食对糖尿病的防治尤其重要。
因此,其在防治糖尿病中提出:其所慎有三;①为饮酒;②为房室;③为咸食及面。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则要强调:调配合理,平衡饮食。
首先就要做到谨和五味。
不同食物的性味不同且归经也不同。
五味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并有着其特定的亲和性,且五味调和才能对五脏起到养护作用;从而使五脏保持平衡协调的功用。
正确的服食五味,则可以增补其相应的五脏之气。
只偏食其中一种或几种,则会导致五脏的营养失调,也会导致阴阳失衡,这样就会发生疾病。
若不注重调节五味,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五脏的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的发
中医养生与体质辨证理论对社区慢性病的饮食指导
饶新华
江西省抚州市职工医疗保险门诊部(赣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西抚州 34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采取中医养生与体质辩证理论指导下的饮食指导对社区慢性病的影响。
方法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养生指导、中医饮食指导等,将中医养生与体质辩证理论更好地应用于日益增加的社区慢性病。
结果 中医养生与体质辩证理论指导下的饮食指导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症状有改善作用。
结论 中医养生与体质辩证理论指导下的饮食指导可减缓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促进康复,而且此方法经济可行,值得在社区慢性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养生;体质辩证;社区慢性病;饮食指导[中图分类号]R1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3)01(b)-0167-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68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 T H INDUSTRY
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
早在《黄帝内经》中,我们的祖先就对汗的生理及病理认识作了说明:汗液作为一种与血液有密切关系的人体津液,并提出观点:血汗同源[2,3] 中医认为因气虚津伤、阴虚火炎,迫津外泄[4]
,导致多汗。
折术后汗出是常见病症,严重者影响病人休息及体液平衡。
严重创伤以及手术后常会损伤气血,导致气血不足,这是祖国医学的观点。
阳气虚弱则不能密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阴血之失,阴虚火旺,蒸津外泄,而导致大汗淋漓,甚至会湿透衣被,越活动,汗出越严重。
后期病人常常会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疲惫,害怕寒冷,乏力懒音,心悸失眠等。
因气血不足,经脉难以濡润,所以骨科病人会发生明显的肌肉萎缩。
目前西医对自汗盗汗尚且没有特效治疗,而早在《内经》中就已经从中医理论讲解了汗证,有关汗证诊治记载尤其多的是《伤寒杂病论》。
医圣张仲景均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论冶治汗,“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定规也多被后世医家遵循。
先哲张介宾提出了冲破思维定势的补偏救弊高论:“自汗多阳虚,亦有阴虚者,盗汗多阴虚,亦有阳虚者,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正是说明了汗证病机复杂,不可一言蔽之的道理。
常用的治汗方法是,先调阴阳。
应用中药的意义在于补气生血和营,固表止汗,因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阴虚不能藏精而起亟。
笔者认为骨折术后出汗病机为:骨折及手术致出血及津液伴随渗出,血为气之舍,气随血液的丢失而丧失,气为阳,血为阴,故见气血阴阳两虚,阳气虚弱不能密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阴血之失,阴虚火旺;骨折及手术致血离经脉,离经之血不随经脉而运行,停于局部,是为瘀血;瘀血之果:一来阻碍经脉运行,致气血运行不畅,营卫失和;二
生。
其次是合理搭配饮食。
肉类、粮食、果品、蔬菜等要合理的搭配,才能更好地补血养气。
再次是饮食要清淡。
糖尿病患者饮食更需要清淡。
不能使用太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四是要规律饮食。
要有节制的饮食,充分掌握进食的量及进食的时间。
定时定量的饮食可维持阴阳、气血的平衡。
饮食组成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
合理的饮食可帮助机体维持充足的气血,平衡阴阳。
得当的饮食更是可以祛病除邪。
过饱、过饥的饮食均可导致疾病,所以,慢性病患者需注意饮食的保健才能维护正常的脾胃。
因此,我们需在中医养生和体质辩证理论的指导下来指导社区慢性病患者合理的调整其饮食结构,从而发挥出不同食物的功效,以均衡全面的获得营养,从而达到减缓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促进康复,达到养生的目的。
此外,由于一年四季的寒热不同,全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也不同,个体更有性别、年龄、体质等的诸多差别。
因此,适宜的饮食养生就必须依据不同的季节、地理环境及个体的差异的特点来确定。
此外,还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调配饮食,从而避免不恰当的饮食搭配,这将更有利于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康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就更加强烈。
中医养生及体质辩证理论指导下的社区慢性病的饮食指导是运用中医理论来进行社区健康的教育,也是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的需要。
其是以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保健方法,提倡从饮食的调整开始,具有实用性与普遍性,将其运用于社区的健康教育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来瘀化热;故骨折术后汗症病机为:气血津液具虚,瘀化热,营卫不和。
该方中当归、黄芪具有补气生血的功效。
其中为阴中之阴味厚的当归,有养血之效;黄芪味甘,起补气作用。
今黄芪之所以用作补血药品,是因为有形之血不能自己生成,只能通过补无形之气来实现。
鳖甲、细生地、北沙参、党参滋阴生津益气养血;青蒿、地骨皮、知母清虚热除烦;白茅根凉血止血,利尿而不伤阴,使虚热随尿而解;川牛膝引热下行,赤芍入肝经,养血敛阴;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去离经之血;川穹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活血行气,使气血和睦,营卫复合;浮小麦固表止汗,以治其标;甘草调和诸药。
龙骨、牡蛎虽有固表止汗之功,但有固涩便秘之闲,故弃而不用。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骨科术后自汗、盗汗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
[2] 许云肖,崔振敏,王树业.浅谈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J].甘肃中医,2008, 21(4):26.
[3] 张参军,康开彪,李文艳.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补中益气汤经验[J].甘肃中 医,2005,18(10):19.
[4] 黄忠名.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折术后汗证4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 42(11):23-24.
(收稿日期)2012-10-08
[参考文献]
[1] 张敏,陆庆荣,韩礼婉,等.用中医理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全 科医学,2002,9:32.
[2] 沈浪泳.应用《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防治消渴病[J].中国医药学报 2003,18(10):594.
[3] 袁竹熙,李竹徽.从中医养生学说论糖尿病的防治[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0,23(5):376.
[4] 和中浚,江玉.中医养生方法的归类及其内涵和特色[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28(3):253-255.
[5] 赵宗跃.中国传统养生法的健身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2): 88.
[6] 于铁成,高文铸.全科中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39-140. [7]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8] 黄剑.《黄帝内经》养生方法探讨[J].河南中医,2008,28(4): 8-9. [9] 傅遂山.浅谈三元行学说对中医养生的指导作用[J].河南中医,2010,30 (6):530-533.
(收稿日期:2012-10-08)
(上接第166页)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