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研究性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研究性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罗铉锐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第18期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法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因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整个过程,因此,学生不仅能牢记相关结论,而且还能知道结论的来龙去脉,能够很好的抓住知识本质,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研究性学习法的应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运用
研究性学习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为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中,教师不能不管不问,而应积极采取措施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及時给予学生点拨,使学生从研究性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研究性学习的自信。

一、研究性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为使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研究性学习法时不可盲目,应遵守一定原则,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进行研究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

首先,民主性原则。

教学中应突出民主性原则,不仅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而且允许学生间相互讨论,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另外,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研究情况随时向自己发问,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应耐心给予启发,以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完成。

其次,趣味性原则。

教学中应把握学生心理,灵活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

同时,在设计探究性问题上,应注重趣味性,并且由浅入深,逐步引导。

最后,鼓励性原则。

为使全班学生都认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学中应认真观察学生表现,当学生认真思考、解决探究性问题时,应及时肯定学生的做法,给予口头上的表扬,增加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满足感。

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为给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接下来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1.回顾所学,引入新课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紧跟在一次函数知识点后,教学中,应结合学生所学,巧妙的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思考。

一方面,要求学生回想已经学过的一次函数知识,以及绘制一次函数图形的步骤。

同时,要求学生在画出y=6x的图像,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为反比例函数的讲解做好铺垫。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思考怎样绘制y=6x的图像。

显然根据函数图
像的绘制步骤列表→描点→连线,不难绘制该函数的图像。

而后告知学生形如y=kx(k≠0的常数)的函数,即为反比例函数。

2.鼓励动手,自主探究
在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后,设置相关问题,鼓励学生继续动手绘制函数图像,进行探究。

问题一:既然y=kx(k≠0的常数)的函数为反比例函数,那么k值是否有正负之分?问题二:根据绘制出的y=6x的图像,尝试着绘制y=-6x的图像,分析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不同?
根据所学的正、负数知识,由y=kx(k≠0的常数)可知k的取值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学生绘制出y=6x和y=-6x可以直观的看出,每个图像分为两个部分,其中y=6x分布在一、三象限,y=-6x的图像分布在二、四象限,且两个函数的两个分支均以原点为对称中心。

3.认真观察,注重总结
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找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仍注重给予学生引导。

一方面,为方便研究,引导学生先观察y=6x在第一象限的图像。

提出“y值随着x值的增大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总结规律。

学生认真观察可知随着x的增大,y值减小。

待学生搞清楚后,分析y=6x
在第三象限的图像,问学生是否存在同样的规律。

而后要求学生自己探究y=-6x图像存在的规律。

另一方面,待学生掌握两个函数的规律后,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最终在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后,学生总结出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对于反比例函数y=kx(k≠0的常数),当k>0,图像分布在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当k
三、结论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法的具体应用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为更好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教学中应做好该方法的理论学习,明确应用该方法应遵守的原则,在实践中认真遵守,少走弯路。

其二,应用研究性学习法开展教学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教学目标及要求,并设置相关问题,给予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永锋.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A].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九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5:1.
[2]连平峰.初探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3):57-58.
[3]李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168-169.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佑君初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