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物理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密度物理课件
物质的密度物理课件
物质的密度物理课件可以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公式及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的物质的密度物理课件,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公式及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可以利用密度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质。

(3)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找出辨别物质种类的方法。

(2)初步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找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力、分析归纳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

(3)培育学生仔细细致、敬重试验的科学看法。

二、设计思路
由于密度概念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要在教学中注意体现学生从详细到抽象的相识过程,创设便于学生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经验从感知物理概念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教学难点:
①用比值反映物质的性质。

②密度概念的'建立与相识。

四、教学资源
天平及砝码、刻度尺、长方体塑料块与铁块等。

(试验分成九小组,每组器材中塑料块和铁块的体积不同,但对应的塑料块和铁块的体积相同)五、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
一、怎么样区分两种物质。

1、仅依据体积的不同是不行能的。

2、仅依据质量的不同也是不行能的。

二、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猜想
2、设计并试验
3、结论: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肯定值;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不同。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密度=质量/体积
2、公式:ρ=m/V
3、单位:kg/m06g/cm06
1g/cm06=㎏/m06=1×1016㎏/m064、水的密度:1×1016kg/m06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时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教着在研读教材与实际教学过程中发
现,教材有两处的编排有肯定的跨度,须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铺垫与引导。

1、关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猜想的提出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

教材在创建问题情境后用“活动6、2测量一个回形针的质量”中的发觉提出猜想:“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简单想到“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但要他们想到“物体各自的质量与体
积之间的比值”并进而提出这个比值“可能相同”的假设,或许会感到困难。

老师要通过铺垫加强对这个问题的引导,不要轻易地把结论干脆告知学生,要让他们体会到假设与验证过程富有创建性和挑战性。

2、在探究活动中对试验数据的处理
本活动中,数据处理有两种方法:
①由学生进行试验并填好表格,在老师的要求相邻各组沟通数据后发问:比较各组数据,你们发觉了什么?这个发觉说明白什么?这里留意的是,问题的答案应当是开放性的,老师应让学生通过沟通与探讨,由所发觉、有所体验。

学生会发觉:虽然发给各试验组的铁块与塑料块的体积、质量各不相同,但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却是相同的。

让学生探讨这个比值的物理含义时,学生自己就能体验到:这比值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组成物体的材料(即物质)有关,所以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

②各组学生进行试验并填好表格后,让他们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纵坐标代表质量,横坐标代表体积,将三个铁块(或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值分别用“⊙”或“×”标在坐标系上,并光滑直线连接起来,学生就会发觉这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

学生经过探讨后应能总结出:该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是一个定值,与物体的形态、大小以及质量无关,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

这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描述密度的物理意义。

第一种方法简洁直观,难度要求较低;其次种方法寓意深刻,要求较高。

老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采纳哪种方法。

学生在沟通和合作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试验数据,很简单总结出“由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肯定值;由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

”密度概念的引入也就顺理成章了。

此外,教者认为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主体”原则,在活动的试验与测量前应先组织学生探讨:
①须要干脆测量哪几个物理量?
②用什么仪器来测量?
③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
④测量中须要收集哪些数据,设计什么样的表格?
⑤试验中须要留意哪些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试验的实力与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