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周铁学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周铁学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人脑中,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是小脑.____(判断对错)
2.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400-6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____.(判断对错)3.血浆的功能为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____.(判断对错)
4.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血管.____.(判断对错)
5.当人体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主要是红细胞.____.(判断对错)
6.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该地区居民的食物和饮水中缺少钙.____.(判断对错)7.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条件反射____.(判断对错)
8.排汗也是排泄的一个途径.____(判断对错)
9.人体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____.(判断对错)
10.用手掌托住耳郭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郭能够产生声波.____.(判断对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1.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主要发生在()
A.毛细血管B.静脉C.心脏D.动脉
1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氧气充足易与氧结合,氧气不足易与氧分离
B.氧气充足不易与氧结合,氧气不足也不易与氧分离
C.氧气充足易与氧结合,氧气不足不易与氧分离
D.氧气充足不易与氧结合,氧气不足易与氧分离
13.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A.管壁厚,管内血流速度慢
B.管壁薄,管内血流速度快
C.管壁薄,管内血流速度慢
D.管壁厚,管内血流速度快
14.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视野内数量最多的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
15.某同学到医院验血后,医生告诉他可能有炎症,请问医生诊断的依据是()A.红细胞数量增多B.白细胞数量增多
C.血小板数量增多D.该同学脸色不好
16.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视野,图中标出的细胞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吞噬细胞
17.A型血病人因失血过多而休克,应该给这个人输血,输入血液的血型是()A.B型B.O型C.AB型D.A型
18.人体血液中,能够吞噬病菌的是()
A.血小板B.血浆蛋白C.红细胞D.白细胞
19.有暂时贮存尿液功能的是()
A.肾脏B.膀胱C.输尿管D.尿道
20.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体B.皮质和髓质C.肾小管D.肾单位
21.血液流经肾脏后成分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增加了B.养料增加了
C.尿素减少了D.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2.下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单位:g/mL).从表中可知1是()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1 95 0.00 0.00 1.50 2.00
2 90 7.00 0.10 0.72 0.03
3 99 0.00 0.10 0.72 0.03
A.血浆B.原尿C.尿液D.血浆和尿液
2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的是()
A.尿B.原尿C.血清D.血浆
24.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原因是()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肾小管的分泌作用D.血液的循环作用
25.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⑤蛋白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26.如图是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把错误的叙述找出来()
A.①中流动的是动脉血,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B.正常情况下,⑦中的液体不含葡萄糖
C.图中的结构③④⑤构成一个肾单位
D.⑥中的血液与①中的血液相比,⑥中氧气和尿素含量明显减少
27.小李发现自己的小便发红,去医院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据此
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小体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球
28.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神经元B.神经纤维C.神经组织D.神经末梢
29.神经系统能够传导的兴奋叫作()
A.刺激B.感觉C.神经冲动D.神经信息
30.下列哪项不属于反射活动?()
A.遇强光后瞬间闭眼B.感冒引起喉咙发炎
C.因天气炎热而出汗D.谈虎色变
31.下列事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手被针刺,立即缩回
B.在交叉路口,司机见到红灯就停车
C.闻到肉香流口水
D.看见“酸梅”两个字流口水
32.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内某种激素的含量在一昼夜内变化情况,该激素是()
A.性激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激素D.胰岛素
33.下列各组疾病中与激素均有关的一组是()
A.佝偻病、贫血症、巨人症B.巨人症、糖尿病、坏血病
C.呆小症、糖尿病、侏儒症D.夜盲症、呆小症、侏儒症
34.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如果胎儿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会引起的病症是()
A.侏儒症B.呆小症C.甲亢D.甲状腺肿大
35.人体听觉的形成部位在()
A.听觉中枢B.听觉感受器C.听神经D.鼓膜
36.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
C.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37.条件反射不同于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①先天性反射;②后天性反射;③可以消退;④不会消退;⑤低级神经活动;⑥高级神经活动.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38.人类中有“蓝眼珠”与“黑眼珠”之分,它们主要是眼球某一结构中色素有差异,这一结构是()
A.角膜B.瞳孔C.虹膜D.视网膜
39.《水浒传》中描写了武大郎的特征,请你推测出他发育异常的原因是()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C.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三、分析回答(30分)
40.如图为人体的部分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_____循环两部分,这两部分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通过_____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2)图中A表示_____、D表示_____
(3)如图所示四条血管中含动脉血的有_____、_____
(4)图中①所代表的气体是_____.
41.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血管A表示入球小动脉,血管B表示_____,肾单位结构包括图中的_____.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区别是_____.
(2)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过程,图中已标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另一个生理过程是_____.
(3)尿液中如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如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_____分泌不足造成的.
(4)若在某病人的尿检单中,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和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结构是_____.
42.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两部分.
(2)[②]是_____,神经纤维是由[①]_____和[③]_____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共同组成的.
(3)与其他动物细胞相比,神经元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
(4)在脑和脊髓的灰质里面,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某项生理功能的部位,叫作_____
A、中枢神经
B、神经中枢
C、神经节
D、神经纤维.
43.如图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它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图中⑤是_____,它能接受到神经冲动后,作出反应.
(2)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____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3)该人被蔷薇刺伤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_____,当再遇到蔷薇时他会格外小心,此反射类型属于_____.
44.据调查,我国的近视眼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尤其是近几年来,近视逐渐低龄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__,中间的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物像只有落到_____上,我们才能看到清楚的物体.如果你患了近视眼,应该配戴_____镜来矫正.
(3)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
答案
1.×
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的停止而危及生命,因此有生命中枢之称的应该是脑干.
故答案为:×
2.×
解: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有人担心献血会伤害身体,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相反,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一是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二是人体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时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只要不超过血储存量就不会伤害身体,还会刺激造血功能,增加血液循环.因此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量为200-300毫升,而不是400-600毫升.
故答案为:×.
3.√
解:血浆的功能主要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由消化道吸收的养料,依靠血液中的血浆来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要靠血浆运输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血
液运输氧气的功能主要是靠红细胞来完成的.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
故答案为:√
4.×
解:心脏的壁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故答案为:×
5.×
解: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当人体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
故答案为:×
6.×
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
故答案为:×
7.×
解: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根据反射的概念,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参加,含羞草、花草不具神经系统,都属于应激性,身体有炎症时,白细胞会聚集到伤口周围吞噬病菌没有神经系统参与,是生理现象,所以都不属于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是在非条件性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必须要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但反射弧完整,不一定会出现反射活动.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反射弧完整就出现反射活动.出现反射还需要有特定的刺激.
故答案为:×
8.√
解: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故答案为:√.
9.√
解: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0.×
解: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播声波,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耳膜收到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内耳的耳蜗,耳蜗受到听小骨传来的震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故答案为:×
11.A
解: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血管按血液流动的方向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把血液由心脏运往全身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由全身运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A
12.A
解: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血红蛋白的
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此,命题是错误的.故选:A
13.C
解: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直径7.7微米)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管壁薄,管内血流速度慢.
故选:C.
14.A
解:A、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数目最多.A正确;
B、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B错误;
C、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C错误.
D、成人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的1/4,为人体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D错误.
故选:A
15.B
解: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所以某同学到医院验血后,医生告诉他可能有炎症,医生诊断的依据是白细胞数量增多.
故选:B.
16.A
解:由分析可知,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能看到的血管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毛细血管由于管腔极细,只能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图中的细胞在血管中呈单行排列,说明所在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其血细胞是红细胞.故A正确.
故选:A.
17.D
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要少而慢,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这个人是A型,因此应输同型的A型血.可见D正确.
故选:D
18.D
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又称红血球,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白细胞无色,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血小板的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故选:D.
19.B
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故A错误;
B、膀胱暂时储存尿液,故B正确;
C、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故C错误;
D、尿道排出尿液,故D错误.
故选:B
20.D
解: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从功能上看肾单位是形
成尿的基本单位.
故选:D
21.C
解:据分析可知:肾脏是组织器官,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流入肾脏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是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肾脏还是形成的尿液的器官,形成的尿经输尿管排出,尿的主要成分是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尿素含量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A、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减少了,A错误;
B、血液流经肾脏后,养料减少了,B错误;
C、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减少,C正确;
D、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D错误.
故选:C.
22.C
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此次可以看出:原尿和血浆的不同是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从表中可以看出,1中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可以判断是尿液;2中含有蛋白质,可以判断是血浆;3中没有蛋白质,但有葡萄糖,可以判断是原尿.
故选:C.
23.B
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一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所以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的是原尿.
故选B.
24.A
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选:A
25.A
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官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
故选:A
26.AC
解:肾单位的结构如下图:
所以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毛
细血管,⑥是肾静脉,⑦肾小管.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其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正常情况下,⑦肾小管中的液体不含葡萄糖;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⑦肾小管构成一个肾单位;①中血液中的氧气在毛细血管中进入身体各个部位,其中的尿素在肾小管中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⑥中的血液与①中的血液相比,⑥中氧气和尿素含量明显减少.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⑦肾小管构成一个肾单位.
故选:A、C.
27.D
解: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和蛋白质被滤过;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所以小李发现自己的小便发红,去医院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据此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D、肾小球.
故选:D.
28.A
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故选:A
解: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局部电流,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又叫冲动.
故选:C.
30.B
解: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遇强光后瞬间闭眼、因天气炎热而出汗、谈虎色变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因此是反射.感冒引起喉咙发炎,不是反射,是人的应激反应.
故选:B.
31.A
解:A、“手被针刺,立即缩回”,是生来就有的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BCD、“在交叉路口,司机见到红灯就停车”、“闻到肉香流口水”、“看见‘酸梅’两个字流口水”,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所以,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手被针刺,立即缩回”.
故选:A.
32.D
解: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早上6:00,中午12:00,下午18:00正是吃早餐、午餐、晚餐的时间,由于饭后1小时内大量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从而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大量增加,于是胰岛素的含量就会增加来分解葡萄糖,1小时后,由于胰岛素分解葡萄糖,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胰岛素的分泌也就逐渐减少.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与体内分泌的多少有关,与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分泌的多少无关.性激素与年龄有关,与与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分泌的多少无关.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