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课件第八章左翼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她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角,塑造了从早期的莎菲到 延安时期的贞贞、陆萍等女性系列形象。特别是:
• 第一,站在女性立场上关注女性命运;以女性的 眼光来感受和反映社会现实。并充满一种社会文化 批判意识。
• 第二,善于扑捉女性独特心理,乃至细微心理变 化和矛盾,予以大胆揭示和坦露。
•《包氏父子》 •以讽刺的笔法表现了一个下层小 市民的悲喜剧。 •门房老包把改变自己低贱的社会 地位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 上,费尽心机地供奉小包上洋学 堂。但小包却沾上了纨绔习气, 最后被学校除了名。小说强烈地 讽刺了小市民一心往上爬的庸俗 观念,但老包理想的破灭,也在 客观上反映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 有的 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 •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 别了,哥哥,别了,
• 此后各走前途,
• 再见的机会是在,
•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上了战 火。
纠结
•
但他却如此的冷淡,冷淡得使我又恨他了。然而我心
里在想:“来呀,抱我,我要吻你 咧!”自然,他依旧
握着我的手,把眼光紧盯在我脸上,然而我搜遍了,在他
的各种表示 中,我得不着我所等待于他的赐予。为什么
他仅仅只懂得我的无用,我的不可轻侮,而不够 了解他
在我心中所占的是一种怎样的地位!我恨不得用脚尖踢他
苏联小说《铁流》插图 学家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
2
一、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 1927年底,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 人组成太阳社
• 于1928年1月出版《太阳月刊》,与 后期创造社成掎角之势,共同以战斗 的姿态,高张无产阶级文学的大旗, 锋芒直指“五四”文学的元老鲁迅、 茅盾、叶圣陶、郁达夫等人
3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课 件第八章左翼文学的
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文学论
争
•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是中国 现代政治史的一个分水岭,同 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 一个界碑。五四文学革命所要 求的个性解放和人的文学,在 政治斗争空前残酷的年代,已 经变得相当渺茫。激烈的政治 斗争的集团性特征,影响到文
二、代表作品评析
• 《别了,哥哥》系组 • 这首诗没有当时的许多
诗《红字》中的一首, 作于1929年“四·一二” 两周年的那一天,它 是诗人与自己所属的 有产阶级告别的宣言。
“普罗诗歌”标语化、口 号化的通病,而是一首能 够从情感上打动读者的诗 篇,其动人的力量主要来 自于诗人把“手足之情” 与“阶级仇恨”两种对立
《莎菲女士的日记》
• 莎菲和凌吉士的关系: 理智与情感的分裂与纠缠(常态的) 建立在情欲基础上的身体的强大,建立在五四精神
基础上的心灵的弱小(呼应了五四时代精神,又 反思了这种精神) 女性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妓女与中国现代性的问 题)
莎菲对苇弟爱的感觉:
• “把眼泪一颗一颗掉到我手背”,“即使爱,你不可 以换个方法吗?如若不能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 体贴做什么?”
这首诗没有当时的许多?普罗诗歌?标语化口号化的通病而是一首能够从情感上打动读者的诗篇其动人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诗人把?手足之情?与?阶级仇恨?两种对立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对这种复杂情感状态的把握使诗篇拥有了某种?人情别了哥哥节选殷夫算作是向一个class的告别词吧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上了战火
莫斯科的旗帜红; 旗帜如鲜艳浓醉的朝霞, 雪花把莫斯科装成为水晶宫。
我卧在朝霞中, 我漫游在水晶宫里,
我要歌就高歌, 我要梦就长梦。
8
胡也频(1903—1931),原名胡 崇轩,福建福州人。1925年开 始发表诗歌和小说。他的诗在 内容上充满反抗社会的精神, 在形式上则受到李金发所代表 的早期象征派很大影响
18
二、代表作品评析
• 《为奴隶的母亲》表 • 比许杰的《赌徒吉顺》
现了典妻风习的残忍 有更深的感人力量。深
和一位母亲的奴隶命 刻的揭示了一个农妇内
运。
心的悲惨世界。
• 柔石小说擅长细腻的心 理描写,具有一种深沉 的抒情笔调。
第四节:丁玲、张天翼的写实小 说
一、文学知识描述
丁玲(1904—1986),1927年12 月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年 初发表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震动整个文艺界,从此成为最受 重视的女作家。1931年,丁玲发 表了以当年16省水灾为题材的中篇 小说《水》,又一次震动文坛
莎菲女士
病痛(肺)、敏感多疑、怪癖狷傲、寂寞苦闷、性 的苦闷
1.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在追求爱情中处于主动地 位。
2.敢于面对自我,赤裸地表露自己的内心。
• 在追求爱情的过程 中,莎菲始终处于 主导地位,不仅没 有传统女性的被动, 而是自由区分、选 择不同的男性,坚 持和肯定对女性自 我意欲,而且能够 清醒冷静地审视自 己,挖掘自己灵魂 深处的矛盾。
16
(二)“左联”后起青年作家
柔石(1902—1931) • 左联五烈士之一。 • 《二月》和《为奴隶的母亲》
。
柔石(1901—1931),原名赵平 复,早期有短篇集《疯人》, 中篇《三姊妹》,长篇《旧时 代之死》等,善于描写青年的 爱情苦闷,富于浪漫气息。后 期的中篇《二月》和短篇《为 奴隶的母亲》可称力作
•
1929.4.12.
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小说
• 一、文学知识描述
14
(一)“革命+恋爱”模式小说
1. 蒋光慈 原名蒋如恒,安徽霍邱 人。笔名光赤,1927年后改为 光慈。以写诗走上文坛。无产 阶级诗集《新梦》《哀中国》 。
(1901—1931)
1927年下半年后蒋光慈的小说 创作进入高峰。他的《野祭》 、《菊芬》、《最后的微笑》 、《丽莎的哀怨》、《冲出云 围的月亮》等作品像一颗颗炸 弹在充满白色恐怖的中国炸响 。文学出版界卷进了一个“蒋 光慈时代”,这带动了“革命 加恋爱”叙事模式的流行
煽情
• 谁说他不是一个坏蛋呢,他懂得了。他敢于把我的双手 握得紧紧的。他说:“莎菲,你 捉弄我了。每天我走你 门前过,都不敢进来,不是云霖告诉我说你不会生我气, 那我今天还 不敢来。你,莎菲,你厌烦我不呢?”
• 谁都可以体会得出来,假使他这时敢于拥抱我,狂乱的
吻我,我一定会倒在他手腕上哭 出来:“我爱你呵!我 爱你呵!”
《包氏父子》
• 刘公馆里的听差老包,有个在 • 基本讽刺主题:反虚伪、
洋学堂里上中学的儿子小包。 反庸俗、反彷徨。
“要洋做学大堂官里哩出!来”的于就是是,洋老老包爷一,• 个心思地望子成龙,倾家荡产
三类讽刺人物:小知识分 子、小市民、小官僚们
亦无怨无悔。可是,小包国在
洋学堂里却学起了富家子弟,
丑态百出,甚至讨厌起老包来。
9
殷夫(1909—1931),本名徐祖 华,另有笔名白莽、徐白等, 浙江象山人。在他短暂的革命 青春中曾三次被捕。早期诗作 有与胡也频相近之处,于孤寂 中蕴藏着浓烈的感情
10
中国诗歌会(1932.9-1937.4)
在左联直接领导下的 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 革命诗歌社团,1932年 9月正式成立于上海,捍 卫了五四所开创的现实 主义诗歌传统,史称“新 诗歌派”。1937年4月 解体。
(茅盾《女作家丁玲》 )
莎菲形象及意义
• 莎菲是我国新文学史中真正 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的新女 性形象。
• 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旧道德 的挑战者和黑暗社会的反抗 者。
• 她的苦闷、感伤、失落,概 括了五四落潮时期知识女性 的心理特征。
丁玲的独特性
• “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 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女性文学的先驱”
莎菲对凌吉士的爱慕及矛盾复杂的心理:
那高个儿可真漂亮,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男人的美,…… 他,这生人,我将怎样去形容他的美呢?固然,他的颀长的 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 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 耀人的眼睛,但他还另外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来煽 动你的心。比如,当我请问他的名字时,他会用那种我想不 到的不急遽的态度递过那只擎有 名片的手来。我抬起头去, 呀,我看见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了。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出席会议 的有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 石、李初梨、蒋光慈等四十余人。 会上通过的理论纲领宣告:“我们的文艺 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 ‘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 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 生”。
会议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 、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 员。鲁迅在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 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出去,不过我又为另一种情 绪所支配,我向他摇头,表
示不厌烦他的来到。
莎菲对凌吉士的爱慕及矛盾复杂的心理:
• 我应该怎样来解释呢?一个完全癫狂于男人仪表上的女人 的心理!自然我不会爱他,这 不会爱,很容易说明,就 是在他丰仪的里面是躲着一个何等卑丑的灵魂!可是我又 倾慕他, 思念他,甚至于没有他,我就失掉一切生活意 义了;并且我常常想,假使有那末一日,我和 他的嘴唇 合拢来,密密的,那我的身体就从这心的狂笑中瓦解去, 也愿意。其实,单单能获 得骑士般的那人儿的温柔的一 抚摩,随便他的手尖触到我身上的任何部分,因此就牺牲 一 切,我也肯。
我能告诉人吗,我是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在望着那 惹人的两个小东西。但我知道在 这个社会里面是不准许任我 去取得我所要的来满足我的冲动,我的欲望,无论这于人并 没有 损害的事,我只得忍耐着,低下头去,默默地念那名片 上的字:“凌吉士,新加坡……”
女性内在情欲的描写
今夜我简直狂了。语言,文字是怎样在这时现得无用! 我心像被许多小老鼠啃着一样,又象一盆火在心里燃烧, 我想把什么东西都摔破,又想冒着热气在外面乱跑去,我 无法制止我狂热的感情的激荡,我便躺着再这热情的针毡 上,反过去也刺着,翻过来也刺着,似乎我又是在油锅里 听到那油沸的响声,感到浑身的灼热……为什么我不跑出 去呢?我等着一种渺茫的无意义的希望到来!哈…玲与小13 岁的年轻军官陈明
莎菲的情爱理想
• “有那末一个人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 • “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偏偏我
的父亲,我的姊姊,我的朋友都能如此盲目的爱惜我,我 真不知他们所爱惜我的是什么?” • “我真愿意这个时候会有人懂得我,便骂我,我也可以快 乐而骄傲了。” • “我真不知应怎样才能分析出自己来。有时为一朵被风 吹散的白云,会感到一种渺茫的,不可捉摸的难过。”
20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 定,生于南京,原籍湖南湘乡。 早年的漂泊经历使他对现实社会 了解得既深又广。1931年写出《 三太爷与桂生》、《二十一个》 ,开始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1
二、代表作品评析
• 1.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 2.《包氏父子》
1.思想内容:
整篇小说以日记体( 共34篇)的形式,呈现 了“五四”落潮后、一 个知识女性孤寂与窒息 的日常生活图景。
“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 领导文艺的开始。
一、文学知识描述
蒋光慈(1901—1931),又名蒋 光赤,1921年被中共派往苏联 留学,1924年归国后,与沈泽 民等人组织革命文学团体“春雷 社”。1925年,出版了诗集《 新梦》,1924年至1926年写成 诗集《哀中国》
7
莫斯科吟 蒋光慈
2.人物形象 恋爱中的“三角”
《莎菲女士的日记》
• 主线写莎菲对美男子凌吉士的爱慕、思念和向往。 为他所诱惑因而产生的种种激烈的思想斗争。
• 副线写莎菲与“老实”的男孩子苇弟的故事。苇弟 爱莎菲,但不懂得莎菲。
凌吉士与苇弟
• 凌吉士: 高贵、丰仪、骑士风度,卑劣灵魂 • 苇弟: 懦弱、无能、好哭泣、女性化
• “丁玲是近代中国文学中 最早而且尖锐地提出关于 ‘女人’的本质、男女的 爱和性的意义问题的作家 ……敢于如此大胆地从女 主人公的立场寻求爱与性 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丁玲是第一人。”
([日]中岛碧《丁玲论》)
• “满带着‘五四’以 来时代的烙印”、“ 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 的创伤的青年女性叛 逆的绝叫者”
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对
这种复杂情感状态的把握,
使诗篇拥有了某种“人情
味”。
别了,哥哥(节选)殷夫 (算作是向一个class的告别词吧)
•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 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 第一,站在女性立场上关注女性命运;以女性的 眼光来感受和反映社会现实。并充满一种社会文化 批判意识。
• 第二,善于扑捉女性独特心理,乃至细微心理变 化和矛盾,予以大胆揭示和坦露。
•《包氏父子》 •以讽刺的笔法表现了一个下层小 市民的悲喜剧。 •门房老包把改变自己低贱的社会 地位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 上,费尽心机地供奉小包上洋学 堂。但小包却沾上了纨绔习气, 最后被学校除了名。小说强烈地 讽刺了小市民一心往上爬的庸俗 观念,但老包理想的破灭,也在 客观上反映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 有的 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 •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 别了,哥哥,别了,
• 此后各走前途,
• 再见的机会是在,
•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上了战 火。
纠结
•
但他却如此的冷淡,冷淡得使我又恨他了。然而我心
里在想:“来呀,抱我,我要吻你 咧!”自然,他依旧
握着我的手,把眼光紧盯在我脸上,然而我搜遍了,在他
的各种表示 中,我得不着我所等待于他的赐予。为什么
他仅仅只懂得我的无用,我的不可轻侮,而不够 了解他
在我心中所占的是一种怎样的地位!我恨不得用脚尖踢他
苏联小说《铁流》插图 学家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
2
一、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 1927年底,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 人组成太阳社
• 于1928年1月出版《太阳月刊》,与 后期创造社成掎角之势,共同以战斗 的姿态,高张无产阶级文学的大旗, 锋芒直指“五四”文学的元老鲁迅、 茅盾、叶圣陶、郁达夫等人
3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课 件第八章左翼文学的
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文学论
争
•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是中国 现代政治史的一个分水岭,同 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 一个界碑。五四文学革命所要 求的个性解放和人的文学,在 政治斗争空前残酷的年代,已 经变得相当渺茫。激烈的政治 斗争的集团性特征,影响到文
二、代表作品评析
• 《别了,哥哥》系组 • 这首诗没有当时的许多
诗《红字》中的一首, 作于1929年“四·一二” 两周年的那一天,它 是诗人与自己所属的 有产阶级告别的宣言。
“普罗诗歌”标语化、口 号化的通病,而是一首能 够从情感上打动读者的诗 篇,其动人的力量主要来 自于诗人把“手足之情” 与“阶级仇恨”两种对立
《莎菲女士的日记》
• 莎菲和凌吉士的关系: 理智与情感的分裂与纠缠(常态的) 建立在情欲基础上的身体的强大,建立在五四精神
基础上的心灵的弱小(呼应了五四时代精神,又 反思了这种精神) 女性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妓女与中国现代性的问 题)
莎菲对苇弟爱的感觉:
• “把眼泪一颗一颗掉到我手背”,“即使爱,你不可 以换个方法吗?如若不能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 体贴做什么?”
这首诗没有当时的许多?普罗诗歌?标语化口号化的通病而是一首能够从情感上打动读者的诗篇其动人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诗人把?手足之情?与?阶级仇恨?两种对立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对这种复杂情感状态的把握使诗篇拥有了某种?人情别了哥哥节选殷夫算作是向一个class的告别词吧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上了战火
莫斯科的旗帜红; 旗帜如鲜艳浓醉的朝霞, 雪花把莫斯科装成为水晶宫。
我卧在朝霞中, 我漫游在水晶宫里,
我要歌就高歌, 我要梦就长梦。
8
胡也频(1903—1931),原名胡 崇轩,福建福州人。1925年开 始发表诗歌和小说。他的诗在 内容上充满反抗社会的精神, 在形式上则受到李金发所代表 的早期象征派很大影响
18
二、代表作品评析
• 《为奴隶的母亲》表 • 比许杰的《赌徒吉顺》
现了典妻风习的残忍 有更深的感人力量。深
和一位母亲的奴隶命 刻的揭示了一个农妇内
运。
心的悲惨世界。
• 柔石小说擅长细腻的心 理描写,具有一种深沉 的抒情笔调。
第四节:丁玲、张天翼的写实小 说
一、文学知识描述
丁玲(1904—1986),1927年12 月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年 初发表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震动整个文艺界,从此成为最受 重视的女作家。1931年,丁玲发 表了以当年16省水灾为题材的中篇 小说《水》,又一次震动文坛
莎菲女士
病痛(肺)、敏感多疑、怪癖狷傲、寂寞苦闷、性 的苦闷
1.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在追求爱情中处于主动地 位。
2.敢于面对自我,赤裸地表露自己的内心。
• 在追求爱情的过程 中,莎菲始终处于 主导地位,不仅没 有传统女性的被动, 而是自由区分、选 择不同的男性,坚 持和肯定对女性自 我意欲,而且能够 清醒冷静地审视自 己,挖掘自己灵魂 深处的矛盾。
16
(二)“左联”后起青年作家
柔石(1902—1931) • 左联五烈士之一。 • 《二月》和《为奴隶的母亲》
。
柔石(1901—1931),原名赵平 复,早期有短篇集《疯人》, 中篇《三姊妹》,长篇《旧时 代之死》等,善于描写青年的 爱情苦闷,富于浪漫气息。后 期的中篇《二月》和短篇《为 奴隶的母亲》可称力作
•
1929.4.12.
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小说
• 一、文学知识描述
14
(一)“革命+恋爱”模式小说
1. 蒋光慈 原名蒋如恒,安徽霍邱 人。笔名光赤,1927年后改为 光慈。以写诗走上文坛。无产 阶级诗集《新梦》《哀中国》 。
(1901—1931)
1927年下半年后蒋光慈的小说 创作进入高峰。他的《野祭》 、《菊芬》、《最后的微笑》 、《丽莎的哀怨》、《冲出云 围的月亮》等作品像一颗颗炸 弹在充满白色恐怖的中国炸响 。文学出版界卷进了一个“蒋 光慈时代”,这带动了“革命 加恋爱”叙事模式的流行
煽情
• 谁说他不是一个坏蛋呢,他懂得了。他敢于把我的双手 握得紧紧的。他说:“莎菲,你 捉弄我了。每天我走你 门前过,都不敢进来,不是云霖告诉我说你不会生我气, 那我今天还 不敢来。你,莎菲,你厌烦我不呢?”
• 谁都可以体会得出来,假使他这时敢于拥抱我,狂乱的
吻我,我一定会倒在他手腕上哭 出来:“我爱你呵!我 爱你呵!”
《包氏父子》
• 刘公馆里的听差老包,有个在 • 基本讽刺主题:反虚伪、
洋学堂里上中学的儿子小包。 反庸俗、反彷徨。
“要洋做学大堂官里哩出!来”的于就是是,洋老老包爷一,• 个心思地望子成龙,倾家荡产
三类讽刺人物:小知识分 子、小市民、小官僚们
亦无怨无悔。可是,小包国在
洋学堂里却学起了富家子弟,
丑态百出,甚至讨厌起老包来。
9
殷夫(1909—1931),本名徐祖 华,另有笔名白莽、徐白等, 浙江象山人。在他短暂的革命 青春中曾三次被捕。早期诗作 有与胡也频相近之处,于孤寂 中蕴藏着浓烈的感情
10
中国诗歌会(1932.9-1937.4)
在左联直接领导下的 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 革命诗歌社团,1932年 9月正式成立于上海,捍 卫了五四所开创的现实 主义诗歌传统,史称“新 诗歌派”。1937年4月 解体。
(茅盾《女作家丁玲》 )
莎菲形象及意义
• 莎菲是我国新文学史中真正 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的新女 性形象。
• 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旧道德 的挑战者和黑暗社会的反抗 者。
• 她的苦闷、感伤、失落,概 括了五四落潮时期知识女性 的心理特征。
丁玲的独特性
• “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 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女性文学的先驱”
莎菲对凌吉士的爱慕及矛盾复杂的心理:
那高个儿可真漂亮,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男人的美,…… 他,这生人,我将怎样去形容他的美呢?固然,他的颀长的 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 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 耀人的眼睛,但他还另外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来煽 动你的心。比如,当我请问他的名字时,他会用那种我想不 到的不急遽的态度递过那只擎有 名片的手来。我抬起头去, 呀,我看见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了。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出席会议 的有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 石、李初梨、蒋光慈等四十余人。 会上通过的理论纲领宣告:“我们的文艺 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 ‘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 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 生”。
会议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 、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 员。鲁迅在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 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出去,不过我又为另一种情 绪所支配,我向他摇头,表
示不厌烦他的来到。
莎菲对凌吉士的爱慕及矛盾复杂的心理:
• 我应该怎样来解释呢?一个完全癫狂于男人仪表上的女人 的心理!自然我不会爱他,这 不会爱,很容易说明,就 是在他丰仪的里面是躲着一个何等卑丑的灵魂!可是我又 倾慕他, 思念他,甚至于没有他,我就失掉一切生活意 义了;并且我常常想,假使有那末一日,我和 他的嘴唇 合拢来,密密的,那我的身体就从这心的狂笑中瓦解去, 也愿意。其实,单单能获 得骑士般的那人儿的温柔的一 抚摩,随便他的手尖触到我身上的任何部分,因此就牺牲 一 切,我也肯。
我能告诉人吗,我是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在望着那 惹人的两个小东西。但我知道在 这个社会里面是不准许任我 去取得我所要的来满足我的冲动,我的欲望,无论这于人并 没有 损害的事,我只得忍耐着,低下头去,默默地念那名片 上的字:“凌吉士,新加坡……”
女性内在情欲的描写
今夜我简直狂了。语言,文字是怎样在这时现得无用! 我心像被许多小老鼠啃着一样,又象一盆火在心里燃烧, 我想把什么东西都摔破,又想冒着热气在外面乱跑去,我 无法制止我狂热的感情的激荡,我便躺着再这热情的针毡 上,反过去也刺着,翻过来也刺着,似乎我又是在油锅里 听到那油沸的响声,感到浑身的灼热……为什么我不跑出 去呢?我等着一种渺茫的无意义的希望到来!哈…玲与小13 岁的年轻军官陈明
莎菲的情爱理想
• “有那末一个人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 • “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偏偏我
的父亲,我的姊姊,我的朋友都能如此盲目的爱惜我,我 真不知他们所爱惜我的是什么?” • “我真愿意这个时候会有人懂得我,便骂我,我也可以快 乐而骄傲了。” • “我真不知应怎样才能分析出自己来。有时为一朵被风 吹散的白云,会感到一种渺茫的,不可捉摸的难过。”
20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 定,生于南京,原籍湖南湘乡。 早年的漂泊经历使他对现实社会 了解得既深又广。1931年写出《 三太爷与桂生》、《二十一个》 ,开始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1
二、代表作品评析
• 1.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 2.《包氏父子》
1.思想内容:
整篇小说以日记体( 共34篇)的形式,呈现 了“五四”落潮后、一 个知识女性孤寂与窒息 的日常生活图景。
“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 领导文艺的开始。
一、文学知识描述
蒋光慈(1901—1931),又名蒋 光赤,1921年被中共派往苏联 留学,1924年归国后,与沈泽 民等人组织革命文学团体“春雷 社”。1925年,出版了诗集《 新梦》,1924年至1926年写成 诗集《哀中国》
7
莫斯科吟 蒋光慈
2.人物形象 恋爱中的“三角”
《莎菲女士的日记》
• 主线写莎菲对美男子凌吉士的爱慕、思念和向往。 为他所诱惑因而产生的种种激烈的思想斗争。
• 副线写莎菲与“老实”的男孩子苇弟的故事。苇弟 爱莎菲,但不懂得莎菲。
凌吉士与苇弟
• 凌吉士: 高贵、丰仪、骑士风度,卑劣灵魂 • 苇弟: 懦弱、无能、好哭泣、女性化
• “丁玲是近代中国文学中 最早而且尖锐地提出关于 ‘女人’的本质、男女的 爱和性的意义问题的作家 ……敢于如此大胆地从女 主人公的立场寻求爱与性 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丁玲是第一人。”
([日]中岛碧《丁玲论》)
• “满带着‘五四’以 来时代的烙印”、“ 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 的创伤的青年女性叛 逆的绝叫者”
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对
这种复杂情感状态的把握,
使诗篇拥有了某种“人情
味”。
别了,哥哥(节选)殷夫 (算作是向一个class的告别词吧)
•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 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